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星球 · Lavigne | 乌代浦尔:从白色之城到细密画

2020-05-20 16:01:03旅游攻略
在古老的拉贾斯坦沙漠之中,有颗水晶剔透之城,千年风沙中簇拥着一汪碧水与纯白宫殿。

在古老的拉贾斯坦沙漠之中,有颗水晶剔透之城,千年风沙中簇拥着一汪碧水与纯白宫殿。在这里,你会惊叹于古印度人的生活华美之巅峰——

——水晶与镜子遍布的建筑与服饰;还有记录古印度史诗的特殊印染画布;在传奇白色宫殿里至今住着全世界最古老的皇室第七十八代国王;曾庇护过沙贾汗大帝的湖心宫殿开放为罕见的奢华酒店,现代人才有幸得以管窥古印度国王倾囊建造的听雨室……你终会明白,路途上一切的颠簸苦难,与这人间美景相逢一刻比起来,都值得了!

世界各大知名旅行书介绍到印度时,往往开篇就是印度的“有色城市”,在没来印度之前,最为吸引我的也是拉贾斯坦土地上“红、白、蓝、金”四色城市。这是让世人难以想象一座城以一种色彩主打,估计也只有在印度才会有这样的奇观。经过了粉红之城斋普尔,下一站本来就应该是这个“white city”乌代普尔。因为一张明信片的诱惑,中间横出一个普什卡,让我们专程拐了个小弯,因此我一直觉得那是神的旨意。

乌代普尔的启程充满了我这一路最严重的病痛记忆,大家都说在印度没拉过肚子,便不算到了印度。快走完大半个北印度,在这里我才算是真正“入了境界”?通宵的长途汽车我浑身发热,中途几次央求司机停车下去呕吐,车下陌生的荒原啊,穿越旷野的夜风几乎把我这个形单影薄的异乡人撕碎……每次旅行总避免不了生病,而病人总对身边环境体察入微,似乎每次旅途记忆中最深入骨髓的倒是那些病中挣扎的日子了。车继续飞驰着,好几次我都捂着肚子将头靠在冰冷的车窗边喘气,害怕惊扰了同车的其他游者,窗外的天光就这样慢慢泛白了,旅途中的人都是这样自敛隐忍着,像一切无法把握的苦难。

大概是早上6点钟我们终于到了,天气不好,云层很低、水汽氤氲、气温陡降,异常干燥的沙漠地区竟然一路阴雨绵绵,合着我病得奄奄一息的心情,真是充满了惆怅!这一印象加深了我对白色之城乌代普尔的认识——忧郁、宁静、温柔,相比拉贾斯坦其他城市的干燥热烈,这里更像是一颗晶莹剔透的水晶。

后来当我大病初愈走出房门,看到城中那一片水天相映的比焦拉湖之时,我才认识到令白色之城如此耀眼的点睛之笔——城不在大,有湖则灵。乌代普尔不大的城市,却拥有比焦拉湖和法塔赫湖两个大型湖泊,还有众多小湖泊,难怪被称作“东方威尼斯”,也是世界上最为奢华浪漫的结婚胜地之一。

其实乌代普尔能有今天这样全城湖泊环绕,绿树葱郁、白鹤翱翔的景致,还得感谢16世纪为了躲避莫卧儿军队追击,迁都至此的麦瓦尔土邦王乌代.辛格。乌代普尔地处沙漠,其实是个贫瘠干燥的山谷之地,国王下令兴建人工湖泊,挖渠引流,不仅解决了水源问题,还为后人留下珍贵的自然资源。

星球 · Lavigne | 乌代浦尔:从白色之城到细密画

世界最奢华的300年宫殿酒店

围着湖泊而建的是和谐的灰白色建筑,湖中心还有那闻名于世延续了几个世纪的贵族宫殿,至今还居住着莫卧儿贵族。无论是湖边的高档餐厅,还是宫殿门前守卫森严的士兵,整座城市都弥漫着优雅的贵族气质。

历史上,不论是莫卧儿称霸印度时期,还是英殖民大一统的统治下,在印度共和国成立之前,这里都一直保持着政治与文化上的独立。在莫卧儿帝国统治时期,这里是拉贾斯坦地区惟一不与其通婚示好的公国;到了英国殖民地时期,英皇在德里召见印度诸王侯,只有乌代普尔的法特•辛格王公断然拒绝前往,因此这里又被拉吉普特人自豪得称作“麦瓦尔之心”。

虽住不起湖边几大行宫酒店,来乌代普尔的人们总会到湖边相对平民化一些的餐厅喝茶赏景。雨过湖面起风,我披上外套选了个能看见湖的酒店露台。环视四周,即使是平民酒店,也到处是雍容华贵的雕柱,亮白耀眼的墙壁上布满了精美壁画,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临湖的一片窗格,都是伊斯兰风格的雕花窗棂,外面宁静深情的比焦拉湖就这样被定格镶嵌在了每一个“画框”中,真应了那句“窗棂涵远碧,画中天地宽”。

用中国古典的造园艺术来比喻似乎不恰当,这里更适合一个蒙着纱巾、秋波传情的伊斯兰女子倚窗凝望……看得入神了,身边一直静静守候的仆人说“女士,请脱鞋上座吧”。我们点了一壶大吉岭红茶,用精美的英式古典瓷器盛来,此时客人很少,穿戴整齐、轻声低语的仆人光着脚在大理石上走动。

捂一杯红茶在手中,半躺在垫子上开始环顾这座古城,在幽蓝湖水的衬托下,四周的白色建筑更加脱俗。其实拉贾斯坦以白色建筑为主色调的城邦不在少数,而乌代普尔之所以被冠以“白色之城”,与印度其他“有色城市”差不多,也是来自一种信仰。传说是一只白兔引领当地国王在此地建立城堡。当地民众认为白兔闪出的白光象征吉祥,便把房屋都涂成了灰白色。

湖中央漂浮着的贵族世袭家族宫殿“Lake palace”是迄今世界上最为传奇与豪华的酒店之一,充满了缥缈的神化色彩,300多年一直为真正的王公贵族所居住,一直到1960年部分开放成顶级奢华酒店,也才有外人能靠近一览芳容,众多世界名人曾下榻都被其奢华所折服,据说最普通的房间也要400美金一晚,还要提前很久预约!我们非住店客人连船只都不允许靠近。日后若再有人对印度贫穷嗤之以鼻,我就会拿出这个例子来反驳于他。

lake place建于

虽然无法靠近湖中心的Lake palace,要想管窥一下印度贵族的奢华生活也不是没有去处的。旧城中心依湖而建的城市宫殿(City Palace)就是我们在乌代普尔的重点游览之地。它由乌代.辛格二世所建,如今被分隔成四部分进行管理,包括两座对外开放的豪华酒店Shiv Niwas Palace和Fateh Prakash Palace,宫殿南侧至今仍住着全世界最古老的皇族的七十八代国王Sambhu Niwas不对游人开放,正殿如今作为博物馆,是所有游客必游之处。

星球 · Lavigne | 乌代浦尔:从白色之城到细密画

踏入两座豪华酒店,地毯厚得听不见脚步声,在一片帷幔和金碧辉煌的走廊中穿行, Fateh Prakash Palace有享誉整个拉贾斯坦邦的水晶长廊,一字排开的枝形大吊灯尽显皇族气派,旁边的玻璃橱窗中陈列着19世纪辛格武王从英国定制的各式水晶家具,这个长廊就是武王倾尽毕生财富下令修建的,可惜还没修完他就与世长辞了。印度历史上总是充满了这样的断代帝王梦,似乎在嘲笑人企图与时间抗争的妄想。据在此打扫的仆人介绍,现在这里常常作为婚礼举行的场所,当然所来之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世界各国豪门贵族都曾前来预定。作为游客,如果你能有幸预定,可以在此享受一份晚餐。

其实包括酒店行宫在内的完整City Palace被称为“City Palace Complex”,而为游人所熟知的是作为博物馆开放的正殿“City Palace Museum”,这里应该才是真正了解乌代普尔璀璨历史文化的缩影。博物馆里到处展示着乌代普尔特有的细密画,最让人惊叹的是宫殿阳台上那些用无数玻璃与镜子制成的孔雀。

摄影 | Lavigne

在乌代普尔诸多建筑雕刻、甚至服装上,我们都经常见到水银镜片装饰,city palace中诸多帝王寝宫都布满了镜片与碎玻璃,折射着细密阳光迷梦一般,让你瞬间相信《一千零一夜》中的童话真实存在。

几百年过去,当如今水银暗淡的镜子,映衬着灰白墙上古老国王骑着白马拈花微笑,窗外成群的白鸽掠过荒废的大殿,被物化的时光痕迹更加迷人浪漫。我站在迷梦一般的碎镜子中转动,仿佛听见曾经生活在这里那些古代国王和他33位嫔妃嬉笑追逐的脚步声。

摄影 | Lavigne

星球 · Lavigne | 乌代浦尔:从白色之城到细密画

支撑着病痛折磨的身体走到这里,终于会明白上天给予旅行者的最高奖赏,最美的景致就藏在前方的路途里。走进乌代普尔国王的蓝色听雨室,墙上有个雕梁画栋的小平台,下面有个黄金做的旋钮和一道信箱口粗细的出水口。当国王想念水滴清冽的声音,他就让仆人往平台里注水,水就从墙壁上细长的出水口流下,发出潺潺声,掌管旋钮的仆人,会按照他耳朵的需要调节水流的旋钮,确保水流能发出各种潺潺韵律。虽无缘在此享受国王听雨的雅性,但闭着眼睛都可以想象,一个常年生活在沙漠宫殿中的国王,不仅热衷细密画与湿壁画,还眷念雨打芭蕉的水滴声,这该是多么深情温柔的君王啊。

摄影 | Lavigne

镜衣与细密画

据说印度人相信镜子、金属片一类的东西闪闪发光,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芒,从而可以获得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同时也可以吸收超自然的力量,达到与神的接近。因为这一信仰,在拉贾斯坦地区人们都喜欢在衣物上绣上小镜片和金属片,用以抵御魔鬼,同时获得生命力,具有庇护的作用。因此在乌代普尔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绣法工艺,叫做“镜绣”。

这种绣法是通过线的穿插、盘绕和刺绣将方形、圆形、菱形等不同形状的镜片镶嵌到布料上,装饰感极强。印度妇女通常将镜绣的织物送给女儿做嫁妆,用来装饰房间或是包裹、覆盖物品,或是在宗教仪式中使用。

镜绣的缝线、颜色、内容、图案形状以及镜片的大小每一个宗族都会有所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拉贾斯坦地区在节日和祭祀还有穿着“镜衣”(mirrore

与阿格拉的大理石、斋普尔的宝石和瓦纳纳西的丝绸一样,细密画作为乌代普尔的传统及特产,被广泛的继承和保存在如今的平民生活中,如今在乌代普尔宁静的街道上,还随处可见许多细密画家庭作坊,以及众多绘画学校。与我们在阿格拉看到的宫廷细密画不同,乌代普尔满街的画坊私塾成为一道鲜活的艺术景致。

印度细密画原是地中海沿岸流传的一个古老画种,是印度本土传统绘画与波斯艺术相互影响、彼此融合的产物,它采用波斯式精细纯熟线条,色彩富艳、柔和、微妙,推崇写实主义。其鼎盛发展于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因此如今人们提到印度细密画,也就是包括了莫卧儿宫廷画派和拉其普特民间画派两种风格迥异的绘画艺术。在前面阿格拉见闻中我曾提到过细密画艺术,而在拉贾斯坦地区我会重点介绍其在大地、墙壁以及衣物布料上的民间表现。

我们参观了几个私人的画坊工作室,画坊的老板兼老师,看见你有兴趣购画便会滔滔不绝开始介绍,毫不吝啬授学其绘画的技巧,料你短时间内也不能偷师学艺去。拉贾斯坦邦的细密画绘画传统是流水线作业,构图是老师的事,着色是学生的事。老师不收学费,作品如果卖出去了,扣除纸张、颜料等成本,老师跟学生按比例提成。乌代普尔的很多民间画坊至今仍保持这种古老的传统。

作画通常分为三道工序:第一道是起草,起草的画纸先用玛瑙压平打磨,构图成败始于起笔,因此起草往往都由师父或有经验的大画师来完成。用炭笔或铅笔起草轮廓,再用毛笔勾画。在妹尾河童《窥视印度》一书中曾对乌代普尔画师的毛笔做了一番评论,我一问才知果然不假,细密画的画笔十分讲究,不仅型号袖珍,制笔之毛可是特定动物特定的毛发才能选用,通常是小牛和小鹿柔软的耳毛,或猫、麝鼠、松鼠和山羊的尾毛。画珍珠之类的微小圆点,或头发、眉毛、雨丝等细小线条,甚至使用只有一根毛的画笔。

接下来第二道工序是着色。这时大的框架已由师父搭成,费时费力的细微工作交给徒弟或助手完成。可别小看这个着色过程,印度细密画的美轮美奂全在这色彩调配上。一般先染背景和前景,再染具体的人物景物,最后再细细染画细部的珠宝饰物,这个过程需要反复涂抹几次,每一次的色量比例又都有所不同,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光泽变化。

就连色彩的调配都具有相当精细的讲究,例如:黄色与灯烟黑以2:1的比例调和,产生下等人的肤色;等量的黄樱桃颜料、白颜料和朱砂调配,产生上等人的肤色。红赭石和贝壳粉末混合,产生烟雾的阴影。每一个高明的师傅都有自己独特的调色方法,而每个不同的画派又都有自己的特色。能在毫厘之间还区分出诸多色彩的差别,难怪印度自古对色彩就有非凡的感悟!

星球 · Lavigne | 乌代浦尔:从白色之城到细密画

最后是画作的加工润饰,需要画师用黑色墨线或彩色线条将人物面部肖像重现描绘一遍,再画上人物眼睛神情,这相当于最后的画龙点睛,往往由师父来完美收官。画作完成之后,再用玛瑙将其磨光,可以保存两三百年鲜艳如新。

星球 · Lavigne | 乌代浦尔:从白色之城到细密画

只要你细细观赏,即使在小画坊中也能寻得精美画作,虽然店家老板通常会告诉你这是某某年代的古董旧画,许多细密画下方会留下画师的名字和年代,也有故意做旧嫌疑,但其实买画并非是买年代,只要有合眼缘的现代画,不妨讨得一个公道的价钱买作收藏,自然是物超所值的。

献给神的画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乌代普尔,绘画不仅能被画在纸上、墙上,我们还看到了画在布上的布绘艺术。细密画的材料除了竹纸、黄麻纸、亚麻纸之外,还有画在棉布上的传统。这种传统最初是画在绢丝上作为宗教祭祀之用,离乌代普尔以北48公里处有个叫作Nathdwara的小镇,这里至今祭拜活动中仍使用绘图的大幅绢丝悬挂在神像后面。

这种古老的卷轴布绘,在拉贾斯坦地区以phad painting 和pichwai painting的形式得以延续保存。phad painting被叫做“story cloths”,意思是在印度土布上进行的大型史诗绘画,也被称作“情节性绘图”(Narrative painting),起源于拉贾斯坦,是印度布画中最为美丽传奇的典范,也是世界民族绘画中的奇葩。

Pichwai painting主要就是指这种宗教卷轴布绘,乌代普尔地区是制作这种布绘的中心。传统的pichwaipainting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色调,巨幅表现Krishna(克利须那神)的传说。祭祀活动中总要将大幅的pichwai painting悬挂在神像背后,据说能引起人们一种特殊的庄严感受。或许有点像西藏一年一度的晒大佛活动,在山头由千百人铺上巨幅唐卡,那阵势实在宏伟!

另外一种布绘艺术就是phad painting,这种长达30英尺长的卷轴布绘记载了古印度诸多英雄传说,寄托着拉贾斯坦邦这片骁勇土地上的家园梦想。无论是phad painting还是pichwai painting,颜料选用都十分讲究,为了保持布绘的常年鲜艳以及宗教意义上的虔诚,颜料通常都是从天然矿石和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中提炼出来的,拉吉普特人相信世间最美的色彩都是蕴藏在万物心中的,他们无师自通对色码系列排序都有了了然于心的熟练掌握。当然,印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染印纺织中心。

闻名世界的印度棉纺

我们知道,中国早在旧石器时代便已学知了染色技术,《周礼》、《诗经》等书中都对古代染印技术有所记载,但可知印度的染印技术更早于中国。早在公元前

印度的染织棉纱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千年,只是印度处于高温湿热地带,十六世纪以前的染织遗物实在难以留存,幸而有了“丝绸之路”,在欧洲、日本等国家博物馆还有所遗踪。现在发现的许多欧洲古典瓷器上,大多数贵族穿着伊斯兰式服装,被想象成“古代的欧洲人”,实际上后来研究发现,这些都是欧洲化的印度贵族,可见受印度织物影响巨大。

据传,古代印度棉纺方法有所谓“流水”、“夕露”、“风织”等名称。一日莫卧儿皇帝阿乌兰克赛布大帝在宫廷设宴,发现

在我们一路走过的拉贾斯坦邦几大“有色城市”都以扎染棉布“帕多拉”(Patola)最负盛名。早在十一世纪,印度西部的patola绸就以其粗犷交错的纹路、几何图形和花卉图案而名扬四海。大部分的patola绸用作纱丽和婚礼盛装,人们认为结婚或怀孕的妇女穿这种衣服吉利,因此时至今日,拉贾斯坦地区姑娘也坚持使用这种本地纺织品作婚礼服装。同样,patola绸也用作宗教仪式上的法衣,短小的用以马鞍、象鞍,或做节日巡游的佛顶伞等。

Patola绸的传奇主要起源于印喀脱工艺(ikat)——一种最古老的扎染纺织技术。在古代,该技术复杂的织造工艺、纺织造工匠相互之间的技术保密,以及坚持传统样式创新,都给这种古老纺织品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Patola绸中最名贵的一种便是“双面ikat”。

在这种技艺中强调对经纬丝线的精确排列设计,设计师必须精确地设计纹样,并正确配置纱线上深浅颜色的位置,使最后织物形成理想的花样,这一过程要进行精确的数字处理,所以是最复杂的一个步骤。经、纬线按要求安排在不同部位后,设计员用炭笔在要求有不同深浅色彩的部位作好标记。接下来就按照扎染的方法对经纬线进行分别染色,逐次加深,最后解开蜡线时,丝线上不同深浅的颜色即出现在预先设计好的部位上。

传统的patola通常只用红、黄、绿、黑、白五种颜色,都是提炼于天然矿物,绝不是很鲜艳的颜色,与漠漠黄沙大地和谐相容。在乌代普尔的民俗博物馆中可以得知,古代鼎盛时期的patola图案花纹有40几种,现存只有8种,如今只有在拉贾斯坦邦、古吉拉特邦的偏远村庄还有残存,这些工匠至今仍坚持传统,不轻易公开其制作技艺,导致许多古老图案随着工匠的去世而失传。与普什卡的shall一样,都是充满灵性和有生命力的织物。

欢迎关注Lavigne的微信公众号

“感性研究所”

- END-

艺术人文 | 兴趣旅行 | 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