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看银杏何必去远方?3个藏在皇城根下的寺庙,是北京人最爱的赏秋地

2020-05-08 18:07:35旅游攻略
老舍先生的那句“北平之秋就是人间天堂”,成了人们对北京秋天的期待。尽管北京的秋天很短,仍是很多北京人最爱的季节,在绵绵秋雨打过之后,清透的天空下摇曳着枫叶红银杏黄,无论是大街上还是胡同里,都金灿灿一片。

老舍先生的那句“北平之秋就是人间天堂”,成了人们对北京秋天的期待。尽管北京的秋天很短,仍是很多北京人最爱的季节,在绵绵秋雨打过之后,清透的天空下摇曳着枫叶红银杏黄,无论是大街上还是胡同里,都金灿灿一片。伴着糖炒栗子的香味和遛鸟的老人们身影,北京就这么变成了北平,从容不迫又极具烟火气,这是皇城根下独一份的秋天。

北京赏秋的地方不少,比如著名的香山红叶、钓鱼台银杏大道,而我却更加偏爱人少幽静的寺庙。如果你曾经在北京的大小胡同里逛过,会发现寺庙的数量不在少数,它们的密集程度,即使是城中祭祀场诸多的罗马、巴黎、伦敦等城市,也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虽然经过岁月的变迁,现如今街巷里的部分寺庙已不复存在,但留存的至今仍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从耳熟能详的雍和宫,到略显冷门的五塔寺,都如喧闹的都市里隐藏的一颗颗遗珠。而那些有着千年历史的参天古银杏,于秋风中静静守候着它们的安宁,红墙黛瓦,秋叶静美,大抵就是这般景象了。

01 ▏雍和宫

被誉为“龙潜福地”的雍和宫,是北京市内烟火最旺身世又最曲折的,它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原为雍正即位前府邸。从雍正驾崩乾隆继位之后,等级便不再是王府,主要殿堂的绿琉璃瓦全部换成黄色,又将单檐屋顶改成了重檐,俨然一副“小紫禁城”的模样。

后来为了团结信奉喇嘛教的蒙藏两族,乾隆正式把雍和宫改为喇嘛庙。如果有留意北京地铁的英文报站,会发现雍和宫叫The Lama Temple,意思不言而喻。

走进雍和宫,会发现它与一般的寺庙不同,在入口处是南影壁和东西北三座牌坊围起来的横长庭院。只有穿过正牌坊后,经过一条长长的辇道才能到达雍和宫的正门——昭泰门。

其实这条辇道并非一开始就有,而是雍亲王当了皇帝,雍亲王府变成皇帝的行宫之后,才修建的。它的出现一是为了龙车凤辇作专用道,二是为了在其两侧设置活佛居所。如今这条道两侧种植有茂密的银杏树。

银杏又名“寿星树”,古时中国的僧人有选用银杏树来代替佛门圣树“菩提”的习惯,这些银杏树何时种植暂无记载,树顶早已呈现遮天蔽日之势,每到秋天的时候金黄一片,而落叶会簌簌落落铺满整个辇道,成雍和宫一大美景。

除此之外,还有雍和宫内如小灯笼般高悬的柿子、裂开的红石榴、斑驳阳光里静坐的僧人......满目深秋画卷,空中缕缕青烟,别有禅意。

02 ▏五塔寺

与北京动物园北门一桥相隔,有一处静谧绿茵掩映的寺庙叫做真觉寺。也许提起它的名字,很多人会一片茫然,但你要跟北京当地人说到五塔寺,几乎无人不晓。可能因为这个原因,才让这所挨着小河边的寺院游客甚少,颇有点临近繁华却远离尘嚣之意。

五塔寺即是真觉寺,因寺内高石台上有五座小型石塔而得名。初看这座佛塔,会觉得与我国古佛塔样式不太相同,其实它正是按照明永乐年间印度高僧向明成祖进献的一座“金佛五躯金刚宝座塔”塔式模样来修建的。

如今在国内现存的金刚宝座塔仅有十馀座,北京的只有碧云寺金刚塔与它相似,但论年代最早、造型最精美,还得是真觉寺中的金刚宝座塔。踏入寺院内,便能看到宽敞的庭院正中间赫然屹立着金刚宝座塔,在两侧高大银杏树的掩映下,显得古韵十足。

这两棵超过佛塔年龄的银杏树,就算在民国初年五塔寺逐渐衰落,只剩一塔的情况下,它们仍然巍巍留存。现今已经走过了近600年的岁月,如左右卫士般枝繁叶茂的守护着这座佛塔。

当北京秋意浓时,这一树的金黄会将寺庙的秋天点缀得无比美好,漂亮的银杏树裹住五塔寺,如一幅绚丽的油画,竟生出了些许浪漫。

不同于雍和宫的响亮名气,深秋时节的五塔寺更像一个静待闺中的小花园,于浓密的大树下坐坐,感受着一树一寺的相得益彰,那份神韵空灵早已渗透心间。

03 ▏大觉寺


严格来说,大觉寺不在北京市内,它已矗立在西山脚下千年,曾作为北京林业学院的校舍来使用。也因春季玉兰花的绽放,与法源寺的丁香、崇效寺的牡丹齐齐誉为“京城三大花事寺庙”。

而在深秋前往大觉寺的游人,大多数是冲着银杏而来。寺庙里银杏树众多,但最有名的还是无量寿殿前的一棵900多年的银杏树,被人誉为“银杏王”,这棵近千年的银杏树以一己之力向人们展示了什么叫独木成林。


枝繁叶茂的古银杏树庇护着整个寺院,当秋风拂面,古银杏树金黄色的叶子纷纷飘落,像洒下一场声势浩大的银杏叶雨。

我也随人流站在银杏树下,环顾四周发觉阳光从银杏树叶细缝间照射而下,将原本被遮挡毫无阳光的一亩三分地瞬间明亮起来。感受着四周灿烂泛黄的色彩,忽听一阵古筝旋律响起,配合着如诗意般的风景,恍如穿越一般。

洒落的银杏树叶铺满朱墙下的一角,极致的红与艳丽的金黄在人们的视觉中形成了最典雅的中国古典审美。有些飘落在池水中的树叶,摇摇晃晃,颇有意境,倒是符合了乾隆在大殿前面提的“动静等观”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