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深入浅出,探访泉州 (上篇)

2020-05-08 13:49:41旅游攻略
“泉州,是你一生有机会,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白岩松静谧鲤城,临于晋江畔。虽无福厦繁盛市貌,寻常巷陌,却多了那么一丝人情温婉。(“泉州天际线“ - 使用 DJI Phantom 4 Pro 拍摄)一树繁花,成就一屏繁华;一方水土,供养一番文化。

“泉州,是你一生有机会,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白岩松

静谧鲤城,临于晋江畔。虽无福厦繁盛市貌,寻常巷陌,却多了那么一丝人情温婉。

(“泉州天际线“ - 使用 DJI Phantom 4 Pro 拍摄)

一树繁花,成就一屏繁华;一方水土,供养一番文化。作为闽南文化的发源地,古城泉州却难为大众所知,上有省会,下有特区,璀璨经济繁花夺去了众人的目光,遮住了旅者的双眼。而泉州淡然,静静放下身段,沉浸于往日韶华中,任凭时光匆匆流逝。大众对福建旅游的首选地,不太会是它,但如若有人来此一游,便会流连忘返,怀揣一种小城式的执念,心系于此。

流连于街头,从临漳门到朝天门,从中山路至东西街,从承天寺到报恩塔,都氤氲着旧日时光馨香。一扉骑楼,隔开阳光间投下的光影,深巷小路,影影绰绰的是树木细枝;徜徉在丰泽广场,望镂空地球铜像,心往那个意气风发的时代;徘徊于文庙昌祠,静品那曲闽南古调悠扬余韵。又亦是伫立于泉州博物馆前,远望西湖孔桥,烟雨绵绵,恍惚间仿佛身处盛世江南。

藉由大学位于泉州,初来乍到,这座城市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城无言,意蕴无限,近几日探访感触颇深。手持相机,独行于市井间,不经意间按下快门,用一帧帧照片,一段段文字邂逅着这座城市。

上篇: 东亚文化之都

-东街西街中山路-

悠悠长街,横贯鲤城区。漫漫石路,纵览城北景。

老街不宽,却井然有序;房屋错杂,章法却并不凌乱。自由、朴实和纯粹构成了这条闻名老街的基本特征。出了东湖公园西北门,径直向前,便来了东街,行色匆匆的是途经此地的上班族,信步闲游的是慕名而来的旅者,路边炸物摊内,色泽鲜艳的传统美食令人垂涎不已。

一座钟楼,分开了东西街、中山路。始建于1934年的它如今俨然成了泉州古城内的一座地标建筑,身居十字路口,历经数十年风雨,主体仍如旧,而内部构件早已因时而变,标准石英钟取代了原有机械计时设施,电气化线路排布更为科学严谨,环岛信号灯尽职尽责…昨日与今日,欧式与中式,在路口处彼此相会,兼容并包。

绕过钟楼,沿中山路南端进发,路边骑楼颇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装饰艺术情调,与传统闽南风格相融,并不显突兀。

门廊内,一字排开的立柱均匀的分割了视觉焦点,令场景印象更入人心。其间清新风格台式餐馆有之,拥抱快时尚的潮流衣饰店有之,而一家家传统老店夹杂其中更显魅力。徘徊于街角间,留下一段难忘回忆。

顺路前行,传统工艺从业者随处可见,木凳一把,砂轮一副,便构成工作所需的条件;径直坐下,刀具一置,就此开工,这些亘古不变的传统藉着老手艺人的双手,在历史的长河里得以延续,而中山路上最美的人文景观也正由他们呈现。

沿着中山路右侧径直前行,途中偶遇数条小巷夹杂于内侧,纵深处红砖门处垂藤苍翠,木扉开敞,时光仿佛就此凝结,一切都那么的刚好,那么的相得益彰。

-西湖东湖闽台缘-

说起“西湖”,尾巴们更为熟知的应是浙江杭州的名胜景点。事实上,作为古代繁荣城市中供文人墨客品玩的景观之一,“西湖”在全国并不少见,在泉州,也有这样一座西湖,坐落于城北的它虽无杭州西湖那般灿烂光环,却也已自成一体,平日时分更显僻静,漫步于其中,怡然自得。

湖心岛四面环水,凝碧吐绿半掩刺桐阁身姿,傲然矗立其中的它造型优雅古朴。虽是当代建筑,却颇有唐宋风情,将闽南文化建筑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此外,更有“双岛鹭鸣”、“玉桥荷色“等各式景观,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西湖北侧,景致也未缺席,一面牌坊后乃是西湖全景。拾级而上,远望湖心,波光粼粼,水面静谧,远处鸟语悠扬。如此种种,有如图景般自然生动,仿佛置身于名家所作的山水画中。

又有双馆坐落于山阴处,相对于左侧的“泉州市博物馆”,右侧“闽台缘博物馆”更引人注目。

整座博物馆以闽台两地传统“出砖入石”工艺建筑,设计上颇有“天圆地方”概念,正门处金色牌坊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显眼。

步入馆内,一楼有闽台文化展室可供入内,陈列品多体现出海峡两岸的人文精神与地域特色。

(清.完颜氏 青花盘)

(清.按察使 官印)

二楼以塑像场景模式直观展现传统习俗,更具临场之感。

(渔业从业者)

(婚庆唢呐)

(婚庆礼俗)

(拜堂成亲)

(祭祖桌案)

于西湖与临近的明太鱼博物馆之外,自然也有东湖,它坐落于城区东北隅,较之西湖面积虽小却五脏俱全,因坐落于市区核心区域,漫步于湖区周边,晚间常能见到来此乘凉的本地人。

无意中注意到公园介绍中提及自古以来多有名士闲游于此。望月色触景生情,不由得猜想千年前此处游人盛况。

-朝天临漳古城门-

南唐遗梦千余载,今留三门鲤城边。

午后时分,喧闹的中山路迎来了工作日中短暂的宁静。

由朝天门至泉山门的道路一说形成于唐末,于宋朝繁盛。当时过往泉州的官民、商旅以及泉州集散的各种货物,大多由此翻过朋山岭,经河市、马甲、转白虹山到仙游、永泰再到福州。可想象那时的泉山门附近必定是车水马龙之景。至明宣德年间,洛阳桥增高改建,方便了南北旅人跨越洛阳江,北门交通要道才逐渐被东门替代。

顺着街道走向一路往北,行至城北路接壤处,便可看到朝天门。作为泉州古城区人文景观的代表之一,如今静卧于环岛中心的它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生。

秋分未至,夏日余威仍未散尽,三十摄氏度下城门根部的常绿硬叶林鲜艳如故。翠色掩映间却难以喧宾夺主,无形之中反而更衬托了朝天门的主体地位。

浮桥东,笋江侧,厚重临漳门,与朝天门同属旧日州府七门之一。同样的木石结构,辅以七间双层单檐歇山屋顶,一千三百年时光长河中久经风雨,战火岁月里多遭焚毁,如今重建后复得胜时景致,只是城墙不在,故人已逝。

这些坐落于环岛中心的城门安然与车水马龙的现代街道一起,构成一幅犹如穿越时空的泉州古城景观,现代与历史,彼此在此相会。

-关岳文庙天后宫-

千年古庙泉州通淮关岳庙,这座道教庙宇因主祀关圣帝君、附祀岳王而得名,始建于宋代。由主庙武成殿和两侧的三义庙、崇先殿三座构成,信众熙熙。正逢八月十五,人流如潮,香火萦绕。信众进香拜神,香不在多、少、高、大,而在于人心至诚,诚信礼神,方可有求必应。

庙前善男信女们烧香磕头,求签问卜,神情专注,眼前的他们与关岳庙共同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正是一副闽南文化缩影,浓厚的民俗生活气息油然而生。

晚间时分,殿前广场依然热闹非凡,童稚相嬉,不亦乐乎。

出了关岳庙,沿涂门街向西走几百米,便可看到文庙主体。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介绍过福州的文庙 “相对于泉州、漳州等地的文庙,占地面积更小,惟有到六月中高考季时,方人流如织。”再次站到泉州文庙前,不由得心生感慨。

正门正进行装修,进入建筑主体需从侧门进入,行至门廊下,叹服建筑细节。

进入内部,迎面是方形水池,跨过石桥后便可看到文庙建筑主体。这座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历史悠久,规制完整,气势宏大,正是宋代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

大殿内一块“国学讲堂”牌匾表明了该建筑履行的职能。

内部展览处可见整体建筑沙盘,望之布局匀称,建筑优美,造型独特,不愧为福建地区名闻遐迩的最大的文庙建筑群。

-悠悠双塔开元寺-

一对双塔,构成了鲤城区最著名的景观。

作为一座拥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名城。早在唐宋时期,泉州就是东方重要的通商港口,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学者、传教士给泉州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宗教遗迹和历史建筑。泉州曾经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婆罗门教、摩尼教,七种宗教并存,所以泉州也有宗教博物馆之称,而城市内地标级建筑—双塔,正坐落于西街”泉州佛教博物馆内“。

骑一辆单车沿新华北路径直前行至西街口,石塔倩影便展现在眼前。

木质大殿前殿飞檐上草木茂盛,有鸽子栖息,大殿前堂幼童追逐鸽子,人与鸽构成一幅和谐图景。

寺庙主体庄严雄伟,因内部谢绝拍照,只得在外按下快门留得照片一张供读者想象内景。

沿路信步来到塔前,观察四周并无观景台,登楼远眺显然并不太现实,经过斟酌我最终选用航拍形式记录下古城双塔日落前一刻,而至此,上篇暂告一段落。

深入浅出,探访泉州,游走于鲤城区大街小巷中,邂逅着那片繁花,声声快门,段段文字,留下片片难忘回忆,韶华犹在,古城无言,文化之都,不负其名。

而我与这座城市的故事仍将继续,请期待中篇《东方第一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