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为什么是什刹海?

2020-04-20 11:25:25旅游攻略
2015年12月6日,冬日傍晚,什刹海上空的红霞状如一只翱翔的彩凤。许多人于湖畔立足观看。现如今的什刹海车水马龙,饭店,茶馆,酒吧鳞次栉比,名胜古迹众多。它是北京最热门的景点和到北京必游地之一。 但是,你知道吗?700多年前这里就是一汪蓝色的水域。

2015年12月6日,冬日傍晚,什刹海上空的红霞状如一只翱翔的彩凤。许多人于湖畔立足观看。

现如今的什刹海车水马龙,饭店,茶馆,酒吧鳞次栉比,名胜古迹众多。它是北京最热门的景点和到北京必游地之一。

但是,你知道吗?700多年前这里就是一汪蓝色的水域。后来发展,这里也曾是北京城最为繁华热闹的地方。那么,它是怎么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什刹海的呢?

都城傍水而建

这事要元朝说起。1271年,忽必烈废弃“蒙古”国号,定国号为“大元”,将国都定在燕京(今北京)并改称大都。

元定都燕京以前,北京城是辽国首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的陪都,因位于上京的南部,故称南京。后改名“燕京”。燕京之名始于此。

金灭辽以后,1153年完颜亮将都城从上京迁往燕京,改称中都。并在北海、中海一带建立皇家园林。后来,蒙古军队攻陷金中都,金中都城池被毁。

到了1260年,忽必烈称帝,来到燕京以后。居住在故金离宫大宁宫内(今北海公园的前身)。他命人将荒废的北海建筑修缮,对琼华岛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修葺。在此处理政务,接见外国使节或举行重大典礼。这里一时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琼岛春阴 (清)张若澄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琼华岛,马克·波罗有过描绘:

世界上最美的书皆聚于此。君主命人以琉璃矿石盖此山。其色甚碧,由是不特树绿,其山亦绿,竟成一色。故人称此山曰绿山。

从草原而来,住在琼华岛的忽必烈,无法抗拒周围这片水域给他带来的享受。于是,当他决定将都城定在北京时,都城的建立,他的要求是这片“海子”必须囊括在内城之内。

从这时起积水潭(今什刹海)作为国家工程,且是最重要的工程的一部分,将迎来一副全新的面貌。元定都北京的另一重意义是,使得中国的政治、文化的中心转移到了北方。打破了宋代以前历代大一统王朝将国都定在中原腹地长安、洛阳或开封的局面。

为什么是什刹海?

建元大都,刘秉忠(元政治家、文学家,早年出家)根据《周礼·考工记》中社会等级和宗法关系的思想,在外三海的东侧确定了一条线,元大都便围绕这线从两翼建立起来了。

(《周礼·考工记》基本理念: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维,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刘秉忠确定的这条线也就是北京的中轴线。之后,历代都城规划的都围绕这条中轴线展开来。元大都因此也奠定了明清北京城的基础。故而,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先有什刹海,后有的北京城。

到了现在,201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所设计鸟巢、水立方以及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同样在这条中轴线上,位于最北端。

元大都建立以后,整座城市紧傍积水潭东岸,垂直而下。《周礼·考工记》中的“后市”所对应元大都的就是钟鼓楼什刹海一带的商业区。

元皇城宫城示意图

运河直抵都城

看到这,你可能对什刹海能够发展繁荣起来的核心问题有了了解,但是它具体是怎么一步步变成现实的呢?这里一个人就要出场了——郭守敬(元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上面提到的元大都设计者刘秉忠是他的老师之一。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画像 蒋兆和 绘

元大都建立以后,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皇室贵族、朝廷臣僚、卫所军卒等,都需要国家供养。当时每年元朝光大都城里的消费都达到几百万石。这大量的俸禄米粮需从全国各省征收。

《元史·食货志》记载:“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无不仰给于江南”,可见大都所需的粮食对江南的倚重。当时从江南运粮到大都主要有两条途径——海运和水陆转运。

海运:粮船从江苏太仓刘家港起锚,出长江口沿海岸北上,绕过山东半岛,驶入渤海湾到直沽(今天津市),然后再循白河(今北运河)抵达通州。

为什么是什刹海?

1310年,粮食安全运到天津港之后,皇帝专门派了一名钦差赶到天津,祭祀海神娘娘,感谢海神对船队的保佑。

海运的特点是运量大,节省人力和费用,但海难较多,常有船舶漂失,不及河运安全。当时的造船技术也没有那么成熟。

元代航海示意图

水陆转运:由于粮食沉重,水运性价比最高,只有当水路运力不足时,才会以陆路辅助。因此,历代统治者都不断修建运河,以保障国家的物资供应。

但元朝政府面对的问题是,元定都北京,运粮走的还是隋唐大运河。隋唐大运河走向是以洛阳为中心,成人字形分布,运输路线曲折迂回不说。由于多年兵祸,战乱频繁,运河水道淤塞严重。

隋唐大运河

另一点是,定都北京存在无水道的路段,需用车运,也是道路泥泞,行车困难。

《宋史·河渠志》记载:“靖康而后,汴河上流为盗所决者数处,决口有至百步者。塞久不合,干涸月余,纲运不通,南京及京师皆乏粮。”

乾道年间南宋使臣楼钥在北上途中见旧汴水,河水淤塞,几乎与岸平行。

于是,寻找新的水道成为元朝廷的当务之急。这一重任落到郭守敬头上。他奉命考察,并确定了大运河截弯取直的线路。

根据郭守敬的考察的方案,元朝廷组织开通了济州河、会通河。这奠定了全长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规制和基础。我们现所说的京杭大运河指的即是元代开通后的大运河。

隋唐及元改道后的大运河

为什么是什刹海?

济州河,会通河开通后,南方运来的粮食,物品也只能运到京东张家湾,还需用人力往城里拉。

为了能够使漕运直抵京城,郭守敬又奉命设计并监督开了通惠河。

(《元史》记载:疏凿通州至大都河,改引浑水溉田,于旧牐河踪迹导清水,上自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南转,过双塔、榆河、一亩、玉泉诸水,自西(水)门入都城,南汇为积水潭,东南出文明门,东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

引白浮泉,开通通惠河示意图

昌平白浮泉成为了元大都水系源头,沿途汇诸多水流聚汇颐和园昆明湖(上图所示翁山泊)以后,通向积水潭,继续往东与大运河水系在通州张家湾汇合。由此,江南而来的漕运货物也能进入到内城,抵达积水潭。

漕运开通以后,忽必烈看到积水潭水面上来来往往的帆船,异常高兴,遂将京通运河赐名“通惠河”。元代诗人王冕便写有“燕山三月风和柔,海子酒船如画楼”的诗句。

至此,南方的粮食和各种货物源源不断运到大都城,积水潭的东北岸成为大运河的最终码头,故而积水潭一带异常繁华,旅馆、酒肆、饭馆、各种商店遍布沿岸,成为大都城最热闹的地方。

漂来的北京城

积水潭作为供给朝廷经济命脉的漕运终点。除了粮食以外,全国各地的物资商货也集散此处。苏杭的丝绸,景德镇的瓷器,佛山的铁锅,安徽的茶叶等。

现而今北京故宫、北海、天坛的金丝楠木来自云南、四川,宫殿金砖运于山东、河南等地。修建园林的假山用石则取用江苏的太湖。

《利玛窦中国札记》写道:“经由运河进入皇城,他们为皇宫建筑运来了大量木材、梁、柱和平板……供皇宫所用的砖可能是由大船从一千五百英里之外运来的……沿途可以看到大量的建筑材料,不仅足以建筑一座皇宫,而且还能建成整个村镇。”

通州三教庙内保存的三根巨型皇木

运河清淤发现的这三根巨型皇木,其一为格木木材,另两根是硬合欢木。是皇家用来建筑宫殿、制作家具的材料。

可以说,如果没有运河就没有北京。北京城才是最早的“北漂”啊。

另外,通惠河的兴修,不仅解决了漕运问题,使得粮食不再是困扰大都城的难题。而且也为积水潭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丰富的水源又使得周边的自然环境得到了改变,大都城也成为一个真正宜居的城市。

积水潭也因风景优美而闻名遐迩,尤其以荷花著称。《燕京岁时记》记载:

荷花最盛,六月间,仕女云集。凡花开时,北岸一带,风景最佳。绿柳低垂,红衣粉腻,花光人面。真不知人之为人,花之为花。

什刹海荷花

园林典范

现在去游览什刹海,会在前海东沿看到一块刻着“京杭运河积水潭港”的石碑。

为什么是什刹海?

积水潭与什刹海有什么关系?历经了明清,现在的什刹海和元朝的什刹海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初期,皇城北垣南移至安定门-德胜门一线,德胜门内建德胜桥以后,积水潭被一分为二,桥西的水面则称为“积水潭”,桥东的称为“什刹海”。

银锭桥建成以后,“什刹海”又被分成了两部分,桥西北部分称为“后海”,桥东南部分称为“前海”。故而积水潭在明朝时就被一分为三。现在西海、后海和前海,统称为什刹海。

为什么是什刹海?

到明朝中期,皇帝嫌皇城东安门外通惠河住了很多居民,太吵。皇城东移,惠通河的一段被圈入北京城内。由通州至北京的漕船只能到城东南角外的大通桥下,进不了北京城内。漕船无法再北上至积水潭,积水潭与京杭大运河的联系也被切断。

积水潭虽然不再作为漕运码头,但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水资源环境,吸引了众多官宦权贵在湖畔修园建第。当时就有太师圃、镜园、刘茂才园、方园、漫园、湜园、杨园、王园、泌园、濯园等。

棍贝子府 图 | 老北

清代一座王公府园,继承了明代太师圃的旧址,现仅存有三间,成为了积水潭医院的后花园。

又因为明皇帝崇尚佛法。什刹海地区同样修建了广福观、寿明寺、双寺、净业寺、清虚观等一大批寺观,为什刹海平添了许多人文景观。

因此在明时期,什刹海成为北京寺观园林的典范。一时间,成为京城著名民俗风情荟萃之地。文人墨客、商贾庶民,纷至沓来,纵游其间。

为什么叫什刹海

关于什刹海的名称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是因为寺庙众多。清代文人富察敦崇所著《燕京岁时记·十刹海》记载:十刹海,俗呼河沿。在地安门外迤西荷花最盛。

刹海是佛教用语,全称刹土大海,指十方世界而言。即宇宙。

家住小金丝胡同的传统文化研究者屈祖明,通俗的解释:“什”是什锦的什,代表多的意思,像素什锦,就是说这个菜里头有很多东西凑成的,所以叫什。“刹”是庙的意思。

简谈一下,清代在什刹海地区也修建了大藏龙华寺、天寿庵、真武庙、三元伏魔宫等数十座寺观。不过大多数还是沿袭前朝历代的寺观。

另外,清代什刹海地区还出现了一些王宫府第,包括成亲王与醇亲王府,恭亲王府等各种王宫府邸。

恭王府里的长廊

什刹海名称由来的另一种说法是,确实有一座叫做什刹海的寺庙。明末清初收藏大家孙承泽所著《天府广记》中写道:“什刹海在龙华寺前,万历中陕西僧三藏建。”

史地学家侯文之先生也有写的一段碑文:“湖滨梵宇林立,旧有佛寺曰什刹海。”

元代漕运为什刹海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到了明清以后,虽然不再承担漕运码头的功能,但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各种文化在这里的交融,促成了什刹海文化的多元性。


运河遗产与什刹海

明清以后,通惠河与积水潭失去联系以后,积水潭上游河段逐渐淤塞,积水潭来水逐渐减少。民国到北平和平解放这一段时间,什刹海一度处于“野水”状态。

1949年以后,人民政府开始动员民工疏浚上游河道。1950年对北海、中南海、西小海、积水潭进行了全面的治理,方逐渐形成今天的面貌。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处世界遗产。

大运河-什刹海文物保护碑

北京地区的遗产点有四个:北京旧城运河河道、通州运河河道、万宁桥和东不压桥。除了通州运河之外,其他三个都在什刹海周边。

万宁桥在什刹海与城市中轴线切点上,是元大都重要节点之一。桥下的“澄清闸”是元大都积水潭水系的第一处孔道,它控制着舟行与水流,在元代漕运交通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万宁桥

目前桥上所见汉白玉栏板,为1955年修复。湖岸的镇水神兽则用铁护栏围了保护起来。

万宁桥镇水神兽

过万宁桥,沿着河道往南继续前行,沿途一带便是东城区玉河故道段。

东城玉河故道段(部分)

玉河故道,起点自地安门外万宁桥澄清上闸东侧,沿途经过帽儿胡同南侧、东压不压桥胡同西侧、北河胡同,沿皇城根一线至正义路南口,复沿崇文门东,西河沿一线,出东门与朝阳区故道衔接,全长近8公里。

什刹海,另一个重要节点是银锭桥。什刹海的前海、后海好似一个细腰葫芦,银锭桥如同葫芦腰。由于桥身中间大两头细,看上去就像倒扣的一只大元宝。故得名“银锭桥”。

银锭桥

据说,晚清时候有位状元,在一个万里无云的秋日,站在桥上朝东北方向眺望,透过后海茂密的柳荫看见了玉泉山,为这里题了四个字,叫做“银锭观山”。如今成了“燕京小八景”之一。

发展到现在,什刹海的文化,不仅有皇家文化、宗教文化、王府文化、商贸文化,还有名人文化、闾巷文化、水域文化以及带有什刹海地域特点的民俗文化。它成为了远道而来的人们观赏之地,成为了生活在附近的人们喜爱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一些人生存生活的地方。一如数百年间,承载和见证着人们的悲欢离合。

参考资料

[1](明)宋濂《元史》[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2](元)脱脱等《宋史》[M].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3](宋)楼钥《北行日录》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M].

[4] 秿玉龙主编 《古都北京》[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8.

[5] 王洪新 《京华通览》[M].北京出版社, 2018.

[6] 崔建利 王欣妮《运河功臣郭守敬》[J].《兰台世界》2014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