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西安有一个名人故居,主人是复旦大学创始人,被誉为“当代草圣”

2020-04-11 17:06:53旅游攻略
但是有一个名人故居,是很多外地游客去西安旅行很少会去到地方,甚至连西安本地人都很少有人知道的故居——于右任故居纪念馆。

导读:

去西安旅行,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想要去的理由。去西安古城墙上走一走,感受古长安的盛世繁华;去秦始皇兵马俑,感受世界八大奇迹的旷世杰作;去永兴坊品尝陕西特色的非遗美食,让舌尖也感受一下古长安的魅力;去大雁塔、小雁塔转一转,比较到底哪座大哪座小;去大唐不夜城寻找不倒翁小姐姐,是否能够相视而笑等等,去西安,总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美好。但是有一个名人故居,是很多外地游客去西安旅行很少会去到地方,甚至连西安本地人都很少有人知道的故居——于右任故居纪念馆。

西安有一个名人故居,主人是复旦大学创始人,被誉为“当代草圣”

​于右任故居纪念馆位于西安明城墙大南门东侧西安书院门52号,有一个砖木结构的三进院落,这是一座具有陕西关中民居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纪念馆——于右任故居纪念馆。在这个纪念馆里,较为全面的展示了于右任老先生颇为传奇的一生、以及他在诗词、书法上的艺术成就。

​于右任故居纪念馆,位于西安市著名文化街书院门,,由门房、花园、厅房、上房、后院组成的一个砖木结构的三进院落,是于右任老先生1949年去台湾之前在西安居所。从一九三七年起,于右任结发妻子高仲林和长女于芝秀就居住于此,先生回乡时,也常在此居住。

西安有一个名人故居,主人是复旦大学创始人,被誉为“当代草圣”

​漫步在这座简约的院落之中,看着于右任老先生传奇的生平事迹,心里不禁为于老的精神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说到于右任,可能有些人还不是很清楚,可是提到复旦大学、上海大学,那应该是人人皆知了。于右任老先生就是这些高校的创始人。他一生特立独行,坚守本色,身上穿的永远是土布袍子,脚下踏的是一双老布鞋,一生贫困却办校无数,辞世时竟穷的住不起医生。在他去世后,他的保险柜里,仅仅只有一双他的妻子亲手做的布鞋和几份借据。

西安有一个名人故居,主人是复旦大学创始人,被誉为“当代草圣”

​走进故居,首先是第一展馆,这里介绍了于右任先生生前的事迹。出生于1879年的陕西三原,家境贫寒,两岁丧母,自幼由二伯母照顾,他天资聪颖,学习极为刻苦,16岁即以第一名考取秀才,随后在陕西各书院游学,19岁参加岁试,以第一名成绩补廪膳生,被陕西提督学政叶尔恺誉为“西北奇才”。当时血气方刚的于右任,义愤填膺,一身反骨,在其自编的《半哭半笑楼诗草》书中有明确反对清朝统治的诗句,使得清廷要下令拿办他。1904年,于右任逃到上海避难,遇见了一生的恩师马相伯,随后创办了如今的复旦大学。1906年加入同盟会,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立报》积极宣传民主革命,由于其笔锋犀利,赢得中国近代报业史上“元老记者”的称誉,被赞为“一支笔胜过十万横磨剑”。

​走出第一展馆之后,是一个院落,抬头是空阔的蓝天,是延续了古建筑的天井设计,天井垂直下来是一口古井。古时下雨,正好可以接雨水,也是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穿过庭院,便是第二展馆,也是于右任先生的卧室。卧室的陈列相当的简单古朴,没有昂贵的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品,一生把心寄托于教育事业的于先生从他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就能够感受得到他的赤子之心。

​虽然这里是于右任先生的故居,但是故居的老宅子并不是于老先生置办的,而是他的爷爷置办的家业,确切来说于先生只是继承了家业。在其一生之中,并没有没有置办产业,而且他的所有收入都捐给了家乡办学和慈善事业,甚至还卖过字,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1913年,战乱时期,访碑写诗成为于右任排解内心的方式,民族气节在内,尚武精神的魏碑是于右任的最爱,这期间,于右任的书法进入辉煌灿烂的阶段。教育救国的思想促使他一口气开办小学、中学、大学,像如今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海大学等等。20世纪20年代起,于右仁就建言“开发西北”,呼吁社会贤达“兴学兴农”。

​于右任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极高,在中国书法史上可谓是竖起了一面碑学的旗帜,在故居的负一层收藏着近百幅先生的书法原稿。1929年始,他开始从事历代草书的研究,1932年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创办《草书月刊》。他将篆、隶、草法入行楷,独辟蹊径;中年则专攻草书,参以魏碑笔意而自成一家。他创造了具有书史意义的碑体楷书、碑体行书和碑体草书艺术,被誉为“当代草圣”!人们称他的书法:“诗成鼓角惊天地,笔走龙蛇迈古今”。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1949年于右任被迫远离故土,与家人分别,再也没能相见。于老所写的《哀歌》,写出了他心中对家乡对亲人多年的思念。当我们走进故居,看到的不仅是于老先生的书法作品,更多的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走出故居,我更加深刻的明白,这座故居存在的意义,于老先生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我们一代一代延续并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