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曾经故宫最有福气的宝地,为何孝庄之后再无人敢住,真如传闻那样

2020-04-10 22:31:00旅游攻略
众所周知,长城、故宫是北京的著名景点。也是人们去北京旅游,必不可少的景点。今天,我们就围绕故宫这一景点,来讲一下故宫里的故事。在别人看来,我们中国古代的宫殿能够非常完整的保存下来,在整个世界上都是非常罕见的。而故宫距离我们现在,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众所周知,长城、故宫是北京的著名景点。也是人们去北京旅游,必不可少的景点。今天,我们就围绕故宫这一景点,来讲一下故宫里的故事。在别人看来,我们中国古代的宫殿能够非常完整的保存下来,在整个世界上都是非常罕见的。而故宫距离我们现在,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长达五百多年的时间中,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办公以及居住的场所,在里面所发生的故事数不胜数。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故宫当中,慈宁宫的故事。其实这个慈宁宫,就算不了解历史的人也能从其字面意思得知,“慈”代表的是母亲,也就是慈母的意思。而慈宁宫,就是历朝历代,皇帝母亲所居住的地方。

曾经故宫最有福气的宝地,为何孝庄之后再无人敢住,真如传闻那样

慈宁宫

历史上,康熙皇帝的奶奶,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孝庄皇太后,她是一直居住在慈宁宫的。但是大家也看过《甄嬛传》,甄嬛是乾隆皇帝的生母,她当上太后后,却是住在寿康宫,而并非慈宁宫的。不仅是她,从大清之后的太后,也都没有在慈宁宫住过。那么,对此就有人感到疑问,这是到底是什么原因?

后来,就传出了这么一种说法,说是因为孝庄皇太后的气场过于强大,慈宁宫一直闹鬼,之后便每人敢去居住了。传闻,慈宁宫的院里是有一口井的,当你在白天看这口井的时候,井里面是没有井水的,只有一些掉进去的腐烂的树叶;但是一旦到了晚上,你再看这口井,这口井里竟然有水了,在有月光的情况下,还能倒影出一个影子,这个影子是你自己的还好,关键这个影子还不是你自己的。

这一说法够惊悚,但这是后人的一种传闻,不足为信。但是如果这些是传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慈宁宫无人居住呢?

寿康宫

我们今天就分析一下,有着福地之称的寿康宫,因为什么原因就没人住了?在这个问题弄清楚之前,我们首先要说下慈宁宫,那么慈宁宫是什么时候才出现的呢?众所周知,故宫是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后,把国都迁从南京迁到北京后,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所建造的一所气势宏伟的宫殿。这座宫殿也被历来的清朝统治者所使用,所以故宫真的是一座拥有五百年历史的老宫殿。

在朱棣登上皇位的时候,因为自己亲生母亲和自己的皇后,在他建立紫禁城的时候,都已早早离逝,所以朱棣并没有建造太后居住的地方。

故宫

影视剧康熙王朝中的孝庄

所以,在故宫刚刚建立的时候,是没有慈宁宫的。慈宁宫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嘉靖皇帝登基以后才有的。由于嘉靖皇帝的皇位是从堂哥明武宗朱厚照那里继承的,朱厚照的身体情况很差,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去世的时候他并没有子嗣,所以嘉靖皇帝才登上了皇位。

所以嘉靖皇帝,就有了两个母亲,一个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一个是堂哥的亲生母亲。这两个女人谁都看不起谁,天天争吵。最后嘉靖皇帝实在没有办法,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在皇宫中心的西边专门营建了一个宫殿,专门供自己生母居住。从这以后形成惯例,这里就成了历朝历代皇帝母亲的住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慈宁宫。

甄嬛传

康熙皇帝

接下来,慈宁宫被历任太后所居住。其中,比较有名的事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她是一个从丫鬟摇身一变到太后的传奇人物。但最负盛名的要数孝庄太后了,她是皇太极的妃子,一生辅佐了大清的三代帝王。尤其是千古一帝康熙,对于她的这个孙子,孝庄从小就对他精心培养。

年少时期的康熙,登上皇位后,全是靠着孝庄的扶持,才能够如此顺利地治理好国家。玄烨自八岁就死去父亲,十岁死去母亲,可以说他的童年一直在孝庄的呵护下长大的。

自幼就和祖母在一起成长,所以他跟祖母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当孝庄去世以后,康熙不舍得和自己的祖母分离,他不顾群臣反对,毅然决然的把孝庄的棺木放在了慈宁宫。于是,慈宁宫就变成了祭奠孝庄的地方。

慈宁宫

孝庄的灵位

一直到了雍正登上皇位,才将孝庄下葬。从那以后,大清的太后们就不敢去入住慈宁宫,因为害怕冒犯祖宗。

到了清朝末期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位非常有权势的太后,她便是慈禧。她有清王朝48年的实际掌控权,为什么她没有入住慈宁宫?因为慈禧一辈子都居住在她当时作为兰贵人时,所居住的储秀宫,因为在那里她给咸丰皇帝生下了唯一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她觉得那里能给她带来好运气,所以就一直没有换地方。

孝庄

慈禧太后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辅佐了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她向世人展示她同孝庄是一样的,向世人表明她不是为了权力,不去慈宁宫居住,就是最好的证明方式。

所以,总体来说,慈宁宫并不是闹鬼才没有人居住,而是后人对先祖的一种尊敬罢了,所以我们也不能听信野史的说辞,毕竟谣言止于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