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避暑山庄消失的三十六景,曾经那么美

2020-04-10 13:13:29旅游攻略
避暑山庄遗存三十六景 ●李树 在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里,诸多美景尽显清代高超的园林建筑特色,给人们奉上了丰厚的园艺盛宴,虽然在康乾七十二景和后两个三十六景中也有遗址,但是,还有一些颇具盛名的景观,而且,有的还是规模宏大的建筑,由于不同的原因,现在只剩下遗迹,甚至,有的已
避暑山庄遗存三十六景

●李树


在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里,诸多美景尽显清代高超的园林建筑特色,给人们奉上了丰厚的园艺盛宴,虽然在康乾七十二景和后两个三十六景中也有遗址,但是,还有一些颇具盛名的景观,而且,有的还是规模宏大的建筑,由于不同的原因,现在只剩下遗迹,甚至,有的已经变为废墟。

这些遗址还有三十六景之多

我们权且把它们称为遗存三十六景

↓↓↓

东宫遗址、清舒山馆、戒得堂、汇万总春之庙、川岩明秀、碧峰门、 味甘书屋、有真意轩、鹫云寺、秀起堂、西峪、静含太古山房、 龙王庙、眺远亭、珠源寺、绿云楼、笠云亭、瀑源亭、食蔗居、 创得斋、星津、同福寺、写心精舍、瞩朝霞、积霞亭、清溪远流、仙苑昭灵、水月庵、旃檀林、斗姥阁、山近轩、翼然亭、敞晴斋、含青斋、碧静堂、玉岑精舍。


1、东宫遗址

东宫遗址位于松鹤斋东侧坡下、德汇门里,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这里有一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群,因地处正宫区的东部,故称“东宫”,并非民间传说的是东宫娘娘的住所,而是乾隆皇帝修建的举行重大庆典、接见群臣、发布政令及接见各少数民族王公、首领和外国使节时观戏、赏赐的地方。

▲图为德汇门里的七间门殿

整个东宫为七进建筑格局,由南向北依次为:进德汇门迎面为门殿、前殿、后陪阁、清音阁、福寿阁、勤政殿和卷阿胜境。此处之宏伟壮观不亚于康熙修建的正宫区。

只可惜,1933年日本侵略者为了庆祝占领承德的“胜利”,一把火烧毁了卷阿胜境和勤政殿,1945年冬,又一次火灾,使整个东宫变成了废墟。现在我们看到的卷阿胜境是1979年复建的。

前殿,门殿里是东宫的十一间大殿,也是山庄内最大的殿堂。前后有廊,殿前两侧各有五间配殿,殿后两侧各有三间配殿。

清音阁,俗称“大戏楼”,坐南朝北,高三层,每层高约5米,舞台宽17米,进深15米,取“福禄寿三星吉祥”之意,上层称“福台”,乾隆題额“清音阁”,中层名“禄台”,題额“云山韶濩”,下层叫“寿台”,題额“响叶钧天”。上设天井,下设地井,以利于道具的使用,提高演戏效果。

清音阁南面二层的扮戏楼为“后陪阁”,是演员们化装的地方,阁又分为雅、淑、杂。雅:是剧本、乐曲、乐器存放处。淑:是坤角演员的化装、着装、候场室。杂:是男角演员化装、着装、候场室。

避暑山庄消失的三十六景,曾经那么美

福寿阁,在大戏楼北,有五间二层主楼与戏楼相对,乾隆題额“福寿阁”,东西两侧有厢楼四间与群楼相连。上层是皇帝与后妃听戏的御座楼,下层与厢楼是亲王和皇族近支看戏之所。

戏楼东西两侧是上下二层的群楼,各11间,乾隆題额“烟月清”,该长楼南连后陪阁,北通福寿阁,形成一个封闭的大院,乾隆为此院題额“福寿园”,是少数民族首领、外国使节和大臣们看戏的地方。


2、清舒山馆

位于月色江声岛东,文园岛北,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是康熙特为太子而建的一组大型建筑 。门殿三间康熙題额“清舒山馆”,正殿五间康熙題额“承庆堂”,后殿七间康熙題额“含德斋”。康熙把这里赐给随驾的太子居住,是希望复位的太子在这幽静的环境里认真学习,改过自新,修身养性,“含美德”,以能承继大业。可是太子长期养成的骄横和急于抢班夺权的野心难改,康熙不得不把他二次废黜,希望全部落空。

3、戒得堂

位于镜湖中心的戒得岛上,建于乾隆45年(1780),是乾隆皇帝为庆祝自己70大寿而特地修建的养老之所,同时取名“戒得”也是纪念自己的祖父康熙借以自警。康熙晚年曾刻有一印“戒之在得”,乾隆七十岁建戒得堂也是不忘祖训,以表纪念的做法。

整组建筑坐北朝南,门殿三间,门殿北有正殿五间,乾隆題额“戒得堂”,有联“祖德绍稀龄戒垂务广,圣言明要道矩仰从心”。殿北为一座亭式抱厦,乾隆題额“镜香亭”,亭前有池塘,亭北是面阔五间,上下二层的问月楼。

戒得堂西侧是与之并排的跨院,共有六进院落,从南至北有:来薰书屋、佳荫室、面水斋、含古轩、藏书楼,再后有群玉亭。西墙外另有围房十七间,为随行侍卫所用。

戒得堂整组建筑面积不大,布局却十分巧妙,

工艺精湛,装修豪华,其精美程度为其他建筑所不及。

▲戒得堂复原图

4、汇万总春之庙

位于戒得岛西北,与岛隔湖相对,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是供奉花神的汉式寺庙,俗称“花神庙”。临湖面南建门殿五间,匾额 “汇万总春之庙”,正殿七间,额为“品汇群芳”,殿内供奉花神十二尊,意为分掌12月的花开花谢。花神像杉木金漆,非常精致。花神前面的供桌上,放置花谱一部。每年的芒种,热河总管或苑丞都要前来致祭。东、西配殿各三间。此庙东北侧另有一个小院,院内有三间书舍,名为“华敷坞”,屋东建观赏花卉的三间两层小楼一座,名为“峻秀楼”。在院内假山上有个四角方亭,名“荷亭”。

5、川岩明秀

位于金莲映日北,应为水芳岩秀之西的三间別殿,乾隆題额为“川岩明秀”,意为避暑山庄乃山川明秀之所在。

避暑山庄消失的三十六景,曾经那么美

6、碧峰寺

位于避暑山庄山区榛子峪内,松鹤清樾西的北山脚下,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坐西面东。由东而西沿中轴线的建筑分别是:石桥、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左右配殿、正殿、经楼。门殿三楹,乾隆题额“碧峰寺”,正殿五楹额曰“法华宝殿”,殿内额“云鹫香台”,左配殿名“松风”,右配殿名“水月”。经楼一层额曰:“宗乘阁”,顶层额曰“法轮最上”。

7、味甘书屋

碧峰寺后面有面南而建的书屋,乾隆題额“味甘书屋”,乾隆常来此读书、吟诗、品茶。书屋旁有面东而建的三间二层重檐小楼,乾隆題额“丛碧楼”,楼边有水池,池边是一座城台,台上建一敞亭,名为“回溪亭”。

8、有真意轩

位于榛子峪与西峪过度带的支岔内,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是一座皇帝小憩纳凉的园林建筑,正殿乾隆題额“有真意轩”,意为这里的大自然有真实意趣。轩左有二层书楼,名“空翠书楼”,轩右有“对画亭”。

其南50多米以外宫墙下的五孔闸。

9、鹫云寺

位于西峪深处,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为一座小型寺庙。东向门殿三间,乾隆題额“鹫云寺”,寺内有正殿三间,门额“福因殿",殿内匾额"法镜同圆"。正殿后为六角形三层楼阁,名为“香界阁"。乾隆为下层題额“普门妙现”,中层“莲峰甘露",上层"须弥春满"。

鹫云寺复原图(图片源于网络)

行走路线:进榛子峪从“古栎歌碑”一直西行,越过“有真意轩”外宫墙水闸边,继续沿小路西行,从西峪东坡半山腰,行至古松林密之处即欲到达。鹫云寺前行有秀起堂与西峪,下有静含太古山房,沟里还有龙王庙。

10、秀起堂

位于碧峰门以西山坳深处的鹫云寺旁,四面云山的西山坡下,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是一处随山循势、跨溪越涧、规模较大的园林建筑。3间门殿建在西南角,东侧为乾隆題额的三间“经畲书屋”,东北为跨涧小桥,桥东曲廊与“振藻楼”、“绘云楼”相通,全院最高处的五间正殿为“秀起堂”。

避暑山庄消失的三十六景,曾经那么美

秀起堂复原图(图片源于网络)

在文津阁和戒得堂建成前,这里是乾隆皇帝的便殿,常在此处理一般政务和举行宴会,秋天,也经常带后妃们来此观看山景。


11、西峪

位于秀起堂西下侧,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为一座小四合院,内有南向正殿三间和东西配房,是宫廷中西峪管理人员的住所。

西峪内建筑位置图(源于网络)


12、静含太古山房

位于西峪的山坳里、鹫云寺西北两条峪谷之间的脊背之上,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为一座小型园林,院落呈长圆形,西墙外是西峪谷底,墙下砌有巨石护坝。正殿3间,面向西南,居于院落中间,乾隆題额“静含太古山房”,意为此处山深林密,沟壑纵横,清静幽雅,颇具太古时的野趣。西侧有小楼一座,乾隆題额“不遮山楼”,南有“趣亭”,北有“清凉甘露”方亭。

静含太古山房复原图(图片源于网络)


13、西峪龙王庙

位于西峪深处沟内,东南邻静含太古山房,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为供奉龙王的三间小庙。以祈风调雨顺,控制水灾。

14、眺远亭

位于西峪深谷、四面云山下的半山腰处,建于乾隆二十七年年(1762)。建在秀起堂后山上的八角亭,彷佛立于云端,登临俯视,秀起堂处在它的脚下,故乾隆題额为“眺远”。

15、珠源寺

位于西湖西面的山坡之上,建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是山区一处大型寺庙,俗称“铜殿”。从长虹饮练过恒河普渡、彼岸同登双坊上行,可见坐西朝东圆拱形山门,乾隆曾为山门題额“珠源寺”。

越过山门,登上台阶,可见几层台地。北侧存有寺院内唯一的遗存——铜钟。

铜钟顶端铸龙之四子蒲牢为纽,周身浮雕飞鹤祥云,一侧雕铸云龙环围“大清乾隆年造”六字,四周设钢筋笼罩予以保护。

如图所示,第一层为月台,上面建有门殿三间,题额“定慈门”,门殿左右有掖门,门前左右有幢竿,竿座尚存,后有钟、鼓二楼。

其后为第二层台地,建有五间天王殿,内供弥勒佛与韦陀护法神,殿后有石坊一座,石坊后为四方重檐的宗镜阁,上檐悬挂“宗镜阁”匾额,下檐是“海藏持轮”匾,内供释迦牟尼,并置七珍、八宝、五供等,阁之左右有配殿。

阁后为第三层台地,建有“大须弥山”殿,方形五间,乾隆題匾额“极乐世界”,内供如来佛。

寺最后是第四层台地,建有十三间的两层楼,平面呈“┏┓”形,题额“众香楼”,又名“小西天”,内供三方佛、八大菩萨。楼后有蹬道通往寺的后门。(图片源于网络)

避暑山庄消失的三十六景,曾经那么美

宗镜阁,高7.55米,宽 4.66米,是一座三间四方亭式佛阁,该阁上自屋脊,下至梁柱,檐上匾额、抱柱楹联以及内供佛像全部为青铜铸造,共用铜207吨,耗银六万五千余两。脊装宝塔,檐装吻兽,在梁柱、门窗、匾额,抱柱楹联上面,又都雕刻着飞龙、沧海、白云、花卉等各种立体浮雕图案,结构比例精巧秀美,制作工艺精湛细腻,所有构件均用楔头衔接,可以拆卸,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堪称稀世珍宝。
只可惜铜殿在1944年被侵华日寇劫掠,并将整座寺院焚毁。

所幸当年汤玉麟先于日本窃走“海藏持轮”铜匾和“梵天阁涌金光聚,秀水澜迴珠颗圆”铜抱柱楹联,1975年找回后陈列于避暑山庄博物馆万岁照房内。

16、绿云楼

避暑山庄消失的三十六景,曾经那么美

位于珠源寺东北角,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为一座一楼二殿的庭院,是皇帝礼佛休闲的地方。因这里翠荫叠嶂,如云盘空,故乾隆題额为“绿云楼”。楼前后各建殿三间,分别题名“水月精舍”、“木映花承”。

17、笠云亭

位于梨树峪口北侧,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是一座形如斗笠状的敞亭,乾隆題名“笠云亭”,并以《笠云亭》为题赋诗赞之:
虚亭因迥略夷嵏(zong),千里塞山望不穷。

一片闲云飘若笠,副名端自胜吴中。

18、瀑源亭

位于松林峪里五十余米处,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是一座重檐六角亭,亭名“瀑源”,意为此亭地处瀑布源头。瀑源亭上有一泉眼,泉水沿石罅流十余米被暗槽引向山上,绕过一道山梁后即达涌翠岩,至此泉水从暗槽流出,飞流而下形成美丽的瀑布。

瀑源亭上有一天然山泉,泉源附近叠以山石,在一块大青石头上刻有乾隆御笔“石泉”二字,字上有一枚方印的轮廓,字已不清。此泉自2002年清整出后,泉水清澈,凉爽甘甜,每天都有人前来取水,从不干涸。

19、食蔗居

位于松林峪最深处,建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是山庄内一处别出心裁、独具一格的园林与寺院相结合的建筑,是皇帝学习和静养的地方。面北正殿三间名“食蔗居”,殿左有只供佛像不住尼姑的二间佛堂,名“小许庵”,殿右有“倚翠亭”,西南山岗上还有一座方亭名“松岩亭”。

乾隆在《松岩》一诗中,既写松也反映出这里的清幽:

孤亭四柱俯松岩,岩上松涛了不凡。

七处徴心八辨见,如何坐此悟楞伽。

20、创得斋

位于梨树峪最深处,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为一座跨涧小型庭院,主殿3楹,乾隆题名“创得斋”,是乾隆在山区营建的一所书斋,偏右石门上有亭,左边起重楼,题“枕碧室”,室内题额“一尘不到”。斋后有重楼,名“夕佳楼”。现残存围墙和拱基。

21、星津

位于梨树峪最深处创得斋的下方沟内,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是一座跨涧而建的城台 ,颇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台下为山泉流经的水门,台上建阁,乾隆題额为“星津”,并赋诗曰:

入山不见墅,到墅忽临山。

依古松为幄,叠苍石作关。

22、同福寺

位于永佑寺东侧,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原有汉式寺庙一座,名“同福寺”,现仅存遗址。

23、写心精舍

位于永佑寺御容楼西侧,曾建殿宇五间,是皇帝到永佑寺恭谒神御临时休息的地方。

24、瞩朝霞

位于南山积雪山脚下,半月湖西岸,原建有观赏风景的一座方亭,康熙题名“瞩朝霞”,现已不存。

25、积霞亭

位于半月湖东岸的土岗上,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原有一座观赏风景的方亭,现已无存。

26、清溪远流

位于松云峡谷口南侧凌太虚亭下的溪流旁,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是皇帝读书学习的地方。面北正殿五间,乾隆題额“清溪远流”,殿东有康熙修建的三间书斋,康熙題额为“含粹斋”。

27、仙苑昭灵

位于松云峡林下戏题碑里边的道旁阳坡上,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俗称“山神庙”,乾隆为三间主殿題额“仙苑昭灵”,内供山神、土地神位。

28、水月庵

位于松云峡里仙苑昭灵西南的一条溪谷内,建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是一座由尼姑每年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水月观音的生日、成道日和涅槃日做法三次而不住尼姑的寺庙。此庵坐南朝北,庵门前有石牌坊,庵门乾隆題额“水月庵”,正殿三间,乾隆題额“普陀善现”,内供“水月大士”,后殿三间,乾隆題额“山心精舍”,是皇帝来庵礼佛时休息的堂舍。

水月庵牌坊

水月庵唯一遗存的庵前石牌坊,两面均有題额,前额为“光涵上下”,联为:

印不即离间是相非相,悟最澄明处内空外空。

后额为“圆澈中边”,联为:

山静尘清山参如是观,天高云净月喻本来心。

29、旃檀林

位于松云峡谷内、水月庵里边的山脊之上,建于乾隆三十年(1765),是一座山区特色突出的园林寺庙。山门乾隆題额为“旃檀林”,三间南向主殿,额为“众香胜处”,内供如来与罗汉。殿旁有室名“天籁书屋”,屋后岩顶有人工凿就的水池名“冰池”,池旁建有一轩一亭,名为“有澹轩”与“沧洲趣”。殿西有“松云楼”,殿东有“澄霁楼”,再东楼名“超然宇”。此处假山真水相间,楼屋轩亭俱全,视野开阔,风景优美,是山庄内又一园中之园。

30、斗姥阁

位于北枕双峰西北、环山游道路南侧的山巅之上,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是一座仿泰山斗姥宫而建的女道观。康熙为山门題额“斗姥阁”,南向正殿三间,额“巨光普润”,联为“献寿千年外,来朝数月间”,内供斗姥神。斗姥(doumu)是道教信奉的女神,传说是北斗众星之母。殿前有东西配殿,东配殿名“万籁清”,西配殿名“蓬山飞秀”。

31、山近轩

位于松云峡里2号别墅旁峡谷内的半山腰处,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是一座皇帝读书、吟诗、思索问题、享受山居之乐的山地园林。正殿五间,乾隆題名为“山近轩”,殿西有“清娱室”,殿东有“养粹堂”,在半月形台基之上,有“延山楼”,殿东山顶上还有一草亭,乾隆題额为“古松书屋”。
这里依山而建,布局灵活,峰峦环抱,古树参天,奇岩假山,巧妙结合,颇具山居野味。

山近轩复原图(图片源于网络)

石拱桥,这个规模较大的三孔石拱桥,架设在山近轩西侧的山涧之上,是山近轩与翼然亭、广元宫之间的跨涧通道。

32、翼然亭

位于松云峡北、广元宫南门下的山包上,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为观景之用,是一座攒尖顶方亭,此亭立于山岗之上,亭檐飞翘,从远处望去,它好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鸟儿,故而被命名为“翼然亭”。

33、敞晴斋

位于松云峡谷里、广元宫西面的山坡上,建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为一组庭院式建筑,是皇帝读书、游豫之所。院内奇石叠垒,古树参天,正殿三间,乾隆題名为“敞晴斋”,左楼“清琦书屋”,右楼“绘韵楼”。斋前有跨溪石拱桥,过桥上攀即为广元宫。

34、含青斋

位于松云峡尽头南侧支岔百余米处,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是一座皇帝游览时休息的小园林。正殿面西,名“含青斋”,斋左有“挹秀书屋”,右为“松霞室”。这里苍松翠绿,遮荫蔽日,盛夏不见酷暑,清新凉爽宜人,深得乾隆嘉庆二帝青睐。

35、碧静堂

位于松云峡“含青斋”里边的溪谷之处,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园林。整个院落跨两条溪谷,门殿为一座八角形亭子,设在两谷之间的山嘴之上,过门亭,沿山脊石阶而上便是三间主殿,乾隆题额“碧静堂”,堂左过谷有楼,名“松壑间楼”,堂右有室,名“静赏室”,堂前偏右跨溪涧而建高阁,名“净练溪楼”。
现有围墙和楼基等残存。

36、玉岑精舍

位于松云峡“碧静堂”里的谷底,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是一座跨溪而建的园林式皇帝书斋。斋院随山就势建有二殿二亭一室,主殿三间,乾隆題额为“玉岑精舍”,殿右有配殿名“贮云檐”,殿上有二亭,名“涌玉”、“积翠”,山崖之上有一小室名“小沧浪”,室外谷底有天然小水池,积水不渗,犹如山盆。

由此沿崎岖小路上行,可达放鹤亭。

松云峡,也叫避暑沟,峡谷内古树掩映,遮天蔽日,空气清新,凉爽宜人。谷内除了清代景观之外,还有一批现代建筑应予提及,那就是别墅区,虽然早已停用,但是作为历史的见证,仍然保留至今。

1959年,在松云峡北坡山麓新辟一片别墅区,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吴良辅设计,为国家领导人建造了6栋度假休息之所,当年陈毅元帅就曾在此居住过。

这些别墅,形状不同,各具特色,全部为砖混结构,苏式风格,是当时现代别墅建筑的代表之作。

编辑:百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