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康熙帝为何立无字碑

2020-04-08 13:06:51旅游攻略
在五台山显通寺大文殊殿前面两侧各有一座玲珑精致的碑亭。从碑亭大小、形状、图案到亭内石碑,看去一般无二,但有一点却不同,即左侧的一通碑上有碑文,右侧的一通碑上只字没有。有字的那通碑并不被人们看重,而无字的这通碑却多少年来让人们谈论不休,成了显通寺较为亮丽的一个景点。

在五台山显通寺大文殊殿前面两侧各有一座玲珑精致的碑亭。从碑亭大小、形状、图案到亭内石碑,看去一般无二,但有一点却不同,即左侧的一通碑上有碑文,右侧的一通碑上只字没有。有字的那通碑并不被人们看重,而无字的这通碑却多少年来让人们谈论不休,成了显通寺较为亮丽的一个景点。世间事有时真也是说不清的。

康熙帝为何立无字碑

位于显通寺的无字碑

两通汉白玉石碑,其高、宽、厚完全一样,均由康熙皇帝敕立于康熙十六年七月十九日。左侧那通石碑显示的是《御制五台山显通寺碑》,碑文280余字,历经300余年的风雨剥蚀,字迹已有点不太好辨认。怪就怪在同时立的两通碑,为什么一通上面有字,而另一通上面却一个字也没有呢?白居易的一句“此时无声胜有声”,一直让人们引用不已;而显通寺的无字碑也是“此碑无字胜有字”,一直让人们遐思万千,谈论不休。太含蓄了,含蓄得让一块石头蒙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

大家可以透过没有遮拦的空间抬头向北眺望,看到一处金碧辉煌的建筑,那就是立于海拔1800米高处的菩萨顶寺院的木牌楼。据说,康熙在立显通寺这两通石碑的那年中夏,曾派两位大臣到显通寺赠送金银与绸缎,那两位大臣就在无字碑这个地方,仰首看见了菩萨顶的这座木牌楼,顿时惊诧不已。他们觉得拱于天庭的菩萨顶像是一条

五台山显通寺的铜殿

昂首而卧的巨龙,木牌楼是其龙头,木牌楼两侧的两根高高的蟠杆是龙角,那108级石阶是巨龙吐出的舌头,而在目前这两座碑亭所在的地方,当时是两个清澈明亮的水潭,日照池中,那木牌楼的两侧便被反射出两个金亮的光圈,分明就是龙的两个眼睛了。两位大臣返京后,把这一发现陈述于康熙,马上引起了康熙的警惕。莫非佛教圣地五台山要出真龙天子,夺吾大清江山?于是他很快就派人赶赴五台山,填掉了两个水潭。这一填,那两个光圈没有了,就等于剜掉了一条龙的两个眼睛。为防潭水还会涌出,便又在原水潭之上建亭立碑以镇之。因康熙御笔所书之碑文只有一篇,且仅280多字,一通碑上也放不满,更不必分开刻于两通碑上了。后来,也不知康熙出于什么考虑,曾先后五次上五台山,但却没有再写一篇碑文,于是这通无字碑就像一位沉默的哲人一样,一直从康熙那时候默默地站立着思考到现在。

康熙帝

还有一种说法,值得考虑。秦始皇当年祭泰山曾在山顶立过一通无字碑。秦始皇参禅祭泰山,目的是寻根问宗,祈求保佑。秦始皇的远祖就住在泰山周围地区,后人逐渐迁徙于外地。据说,泰山为神山,人死后魂灵要归宿于泰山,泰山是列祖列宗阴魂聚居之地。这种心理历代相传,经久不息。正是在这种传统心理影响下,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从陕西带领浩浩荡荡的人马来到齐鲁大地,封禅泰山。为感谢列祖列宗,便于泰山之顶立一石碑。但当时齐鲁大地的传统文字与秦地文字不同,用秦文是对祖宗的不忠,用齐文与自己要统一文字的宏愿相悖,于是只好一字不写。秦始皇的这种隐蔽的政治手段与康熙的谋略不谋而合。满族统治者人主中原,统一华夏之后,清帝国采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利用佛教,融化异族抵抗情绪。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圣地,国内外影响颇大。又因五台山与北京较近,因此就被清政府相中,成了清朝统治者实施怀柔政策的一个大本营。康熙皇帝五次朝台,乾隆皇帝六次台,其间就有这层意思。另外,五台山是文殊道场,文殊又名曼殊。清朝统治者属满族,于是便宣扬说“曼殊”与“满族”谐音相同,实际是一回事情,曼殊就是满族的老祖宗,两者是一家人,都是极富聪明智慧的救世主。因此康熙才效仿秦始皇封神祭主立碑之举,立起了这通无字碑,而且将其立在了大文殊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