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探寻四川老建筑:乐山大佛

2020-04-06 10:43:33旅游攻略
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东连重庆,南邻云南、贵州,西接西藏,北接陕西、甘肃、青海。截至2019年9月,四川省下辖18个省辖市(其中一个副省级市),3个自治州。乐山,古称嘉州,有“海棠香国”的美誉。位于四川省中部。

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东连重庆,南邻云南、贵州,西接西藏,北接陕西、甘肃、青海。截至2019年9月,四川省下辖18个省辖市(其中一个副省级市),3个自治州。

探寻四川老建筑:乐山大佛

乐山,古称嘉州,有“海棠香国”的美誉。位于四川省中部。乐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世界级遗产三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峨眉山和乐山大佛,国家4A级景区以上景区15处。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北距成都160余公里,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弥勒坐像,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建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寺、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巨型睡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

九曲栈道

乐山大佛

凌云山

凌云胜景

凌云山现在还保存的有栖峦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大佛就凿于离凌云寺不远的崖上。从这里可以沿一条凿于悬崖边上的陡直小路(九曲栈道),下到大佛的脚边。因为大佛凿于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称为凌云大佛。而凌云寺也因有了这尊大佛,而被人们称为大佛寺。大佛高71米,而乐山市最高的建筑物只有68米,因为古人有语:矮佛三分,也就近佛三分。

九曲栈道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为弥勒坐像。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至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载。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宽10米,肩宽28米 ,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可围坐百人以上。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乐山大佛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是著名的“九曲栈道”,与修建佛像同时开凿的,栈道共217级石阶,沿着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从上下到大佛底部,在这里抬头仰望大佛,会有高不可攀的感觉。

凌云寺

绕过佛脚是位于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削壁穿洞,隐藏在乐山大佛左侧悬崖绝壁间。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竣工,全长 约500米。与大佛右侧的九曲栈道一起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

长江万里阁

排水系统

1300年前的唐代国人运用了工程学的原理在山体中修建了两条密道,一条在耳后,一条在肩膀。

长江万里阁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的头顶,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避免雨水正面冲刷大佛面部。

弥勒

大佛头顶共有螺髻102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才数清的。这些螺髻看似和大佛头部浑然 一体,实际上是用石块逐个嵌上去的。每一块螺髻的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没有沙浆 粘接,只是在螺髻的表面抹了两层灰,看上去好像和大佛的头部是一块石头雕刻的一样。

凌云山

正胸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大佛的衣领和衣纹褶皱上也有排水沟,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设计巧妙、隐而不见,千百年来,在保护大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凌云寺

木头做的耳朵

史书中记载的“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是真实的。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岩石凿就的,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上锤灰装饰而成 的。在大佛鼻孔下端也有窟窿,里面露出三截木头,呈品字形,说明大佛隆起的鼻梁也是用木头做的。

长江万里阁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唐代崇拜弥勒佛,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弥勒佛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凌云山

大佛修缮

大佛两侧的岩石是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乐山大佛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新中国成立以来,乐山大佛共有过6次修缮记录。其中2001年的修缮规模最大,耗资近百万元人民币。

弥勒

大像阁

1962年对大佛进行维修时,发现宋代重建保护大佛的木阁——天宁阁的纪事残碑。 确认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13层木阁保护大佛,当时称为大佛阁、大像阁。宋代时重修,称为天宁阁。在明末起义中焚毁。2003年,从美国华盛顿自由艺术博物馆拍摄到馆藏的中国古画《长江万里阁》照片,画作中的九顶山(凌云山的别称,因有九峰)侧画了覆盖着大佛的天宁阁,自头到脚共九层,底层悬于江面上,由两根立于水中的柱子支撑着,画得很清晰,直观地显现了南宋时期大像阁的外表,为我们勾勒出了它的大体模样,非常难得。

长江万里阁

大像阁复原图

乐山大佛官方名称

根据专家考察证实,“乐山大佛”的真实官方名称应该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1989年,发现的摩崖碑,即《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直接确定了这座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这块碑也是研究乐山大佛现存唯一可靠的第一手直接文献。

长江万里阁

主要景点

凌云寺

俗称大佛寺,在大佛头部右后方,建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凌云寺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并称中国三大名寺,其中白马寺以古老著称,灵隐寺以宏大著称,凌云寺以灵验著称。凌云寺和白马寺是全国仅有的两座不用还愿的寺庙,凌云寺一切香火收入都用于修缮大佛。寺中敬香、拜佛之人络绎不绝,香火旺盛。

九曲栈道

凌云寺方丈:照观法师

照观法师,男,1963年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82年6月在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出家,中国佛学院毕业。现任乐山凌云寺方丈兼乐山乌尤寺住持。

乐山大佛

凌云寺建筑布局

凌云寺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组成的寺庙中轴线,由配殿、客堂、观堂、东方丈、僧寮、禅堂和请香处组成的两条副轴线。现中轴线建筑以早清风格为主。由弥勒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三重四合院组成。凌云寺弥勒殿门外咫尺之间,即是天下闻名的乐山大佛。殿内正中塑像为弥勒坐像,皤腹欢颜,俗称“大肚罗汉”。天王殿后为韦驮殿,供奉木雕装金的护法神韦驮。

弥勒

楹联

凌云寺历代留下的楹联,已经成为寺院的一大文化遗存,体现了寺院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天王殿上有一副非常出名、与众不同的对联:

上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下联: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长江万里阁

巨型睡佛

“巨型睡佛”又称“隐型睡佛”,位于乐山城侧的三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形态逼真的佛头、佛身、佛足由乌尤山、凌云山和东岩连襟而成,南北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头南足北仰卧在三江之滨。巨型睡佛之“佛头”最为惟妙惟肖,乌尤山为“佛头”,景云亭如“睫毛”,山顶树冠各为“额、鼻、唇、颌”,富有神采;凌云山栖鸾、集凤两峰为“佛胸”,灵宝峰是其“腹和大腿”、就日峰是其“小腿”,东岩南坡则为其“腿”。

凌云寺

长江万里阁

灵宝塔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十三级。塔体中空,内确 ”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的结构和风格与西安小雁塔相似。

弥勒

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既可以采光,又能供游人四处眺望。南面可见藏经楼、东坡楼;西面江水似天外泻来,三峨如舟浮云海;北面鸟瞰乐山全城。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灵宝塔已成为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

九曲栈道

佛国天堂

佛国天堂融古建筑、摩崖造像、雕塑、壁画、彩 绘为一体,景色优美,仿唐式古建筑有天桥、天门、 天梯、云台、云梯、三大宝殿等12个单体,弥勒金佛安样高座,大肚佛爷笑脸迎宾,仙女飞天,巨龙盘绕,雕梁画栋,金壁辉煌;1000余米的石刻长廊镌刻有以《弥勒三经》和敦煌壁画为依据,造形精美,妙趣横生的弥勒佛生平和经变故事,它与乐山大佛遥相呼应。

长江万里阁

海师洞

乐山大佛建造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每当夏汛,江水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为此,决心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两湖淮海等地,筹集人力财力,开凿大佛。

乐山大佛

麻浩岸墓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四川突出的一种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的砂质岩层由人工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遗体和殉葬品。从外部看去,是一个个神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

凌云寺

麻浩崖墓是乐山崖墓群中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墓葬群,在长约200米、宽约25米的范围内有崖墓544座,墓门披连,密如蜂房,极为壮观。已开放的是一个“前堂三穴”的大型墓。墓门上均有精工雕刻,飞檐、瓦当、斗拱,花纹图案,无一雷同,墓壁上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和动物浮雕。是研究古代建筑雕刻、民俗、宗教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凌云寺

壁津楼

壁津楼是凌云山的一大景观,雄踞在后半山的山道上。从山顶俯视,好像于青山绿水间突然出现的世外仙境。从山下仰视,却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壁津楼原址在乐山城南,建于宋代。已毁。现建璧津楼的地方原是祭祀川主神像的洪川庙。璧津楼移建此处,依山取势,不拘一格,具有明清寺庙建筑的特色。

弥勒

东坡楼

是凌云山著名古迹之一,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位于栖鸾峰巅,系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东坡楼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门额横匾“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东坡楼正对临崖处有一亭,即清音亭。在清音亭凭栏远眺,江天悠远,山清水秀。

长江万里阁

乌尤寺

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时蜀郡守李冰开凿,以“避沫水之害”。乌尤山与凌云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滨,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山上有创建于盛唐的乌尤寺,和凌云寺毗邻,两山之间隔一水,有吊桥相通,和凌云山合成一个完整的风景区。

凌云寺

弥勒

正殿是大雄殿,结构严谨,灿烂辉煌。佛殿侧是罗汉堂,500余尊泥塑彩饰佛像,神采各异,十分壮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凌云山

九曲栈道

尔雅台

在乌尤山西面的悬崖绝壁处,是汉代文学家郭舍人注释《尔雅》的地方。 尔雅台原址在现在的旷恰亭处,1921年重建时迁至现址。

凌云寺

1978年冯建吴作 乌尤尔雅台 轴 设色纸本

九曲栈道

中国儒家最经典的作品,应该是《尔雅》。《尔雅》:尔,近也;雅,正也。《尔雅》即指解释词义近于雅正,合于规范,是我国最早的训解词义专著,也是最早的名物百科辞典,开创了训诂学史的新阶段。《尔雅》类似今天的百科辞典。《尔雅》注本甚多。在汉代,儿童在完成识字阶段的教育后,要读《论语》、《孝经》和《尔雅》这3部书。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世界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智慧结合!

九曲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