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花教祖寺——萨迦寺:最早的大宝法王与创制蒙古文的藏传佛教大师

2020-03-21 19:30:21旅游攻略
原计划走定日,去珠峰大本营,因行程临时有变,遂决定沿318国道一路向西,直奔萨迦县。萨迦县萨迦镇因萨迦寺而闻名,西南距日喀则市160公里。路程没有想象中的难走,沿途平原、河谷、山路次第穿梭,景色各异。

原计划走定日,去珠峰大本营,因行程临时有变,遂决定沿318国道一路向西,直奔萨迦县。

萨迦县萨迦镇因萨迦寺而闻名,西南距日喀则市160公里。路程没有想象中的难走,沿途平原、河谷、山路次第穿梭,景色各异。白云在身边恣意戏耍,或狂放,或抒情的藏族歌曲在车厢里飘荡,心情舒畅的拉巴老哥用藏族人特有的声调一路哼唱,倒也不觉得单调。

花教祖寺——萨迦寺:最早的大宝法王与创制蒙古文的藏传佛教大师

318国道5000公里纪念碑

318国道

进入盛产藏刀的拉孜县,很快就到达318国道5000公里纪念碑处。318国道东起上海市人民广场,西至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中尼友谊桥,全长5476公里。从东海之滨、江南水乡、川蜀盆地、横断山区直到青藏高原,横跨东西,是我国最长、最美、最有名气的公路。樟木口岸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连接南亚次大陆的五条沟之一樟木沟保护区的底部,海拔自5、6千米的高山雪原盘桓直下,到口岸已经接近2000米。沿途植被四季分明,景色秀美壮观。它是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当年是游客从中国陆路出入尼泊尔的唯一口岸,也是对内辐射西藏及相邻省区,对外辐射尼泊尔及毗邻国家和地区的、西藏最大的边贸中心口岸。

珠峰夕阳

2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因距离加德满都只有120公里,樟木口岸受到极大的破坏。当时很多援藏医生纷纷挺身而出,奔赴灾区抗震救灾,留下很多动人的故事。北京妇产医院的宋征就是其中勇敢的一位,被藏族人亲切称为美丽的“安吉拉”。

几个月后,她从聂拉木抗震救灾前线回来,又黑又瘦,人很疲惫,但精神很好,俨然一个地道的藏族姑娘。地震导致樟木口岸封闭4年之久,位于附近的吉隆口岸迅速取代了它的位置。直到2019年5月29日,樟木才重新恢复通关,但暂时很难恢复至震前水平。西藏境内的夏尔巴人,主要就聚居在这里,攀登珠峰的登顶者,背后都有他们的影子。

萨迦派

318国道沿途风光

318国道5000公里纪念碑就伫立在国道北侧,由上海市的第三批援藏干部于2003年援建。因重修318国道,纪念碑后来才迁移到今天的位置。如今,纪念碑成为过往驴友信手涂鸦的“圣地”,大家倒也不觉得奇怪。村庄很安静。有几个藏族孩子在热闹的嬉戏,看见陌生人并不羞涩,大大方方的在我们的指点下合影。黑红的脸庞童趣盎然,明亮的眼睛清澈如水,流浪狗好奇的远远围着打量。

秋天刚到,这里已是一派冬日风光。裸露的山脊和红色的岩石交错蔓延,车似甲壳虫,在寂寥的群山间飞驰。沿途层林尽染,河错碧透,风马竞扬,村落参差,一派旖旎的高原风光(风马,藏语“隆达”,指经幡)。

萨迦王朝的历史功绩

进入萨迦县,沿路标下国道走东南方向奔赴萨迦寺。

萨迦县

萨迦寺一角(王爽摄)

山路有些颠簸,雅鲁藏布江上游河谷并不似想象中的宽阔,水流不大,沿途起伏较为舒缓。寺庙依然是偶然冒出的村庄里最醒目的建筑。

进入萨迦派核心势力范围之内,气势果然与它处不同。在拉萨周边,无论宁玛、格鲁、噶举,附近村庄建筑大都为白墙红边,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萨迦派则显得殊为特别,民居墙壁为大范围的灰(青)色,中间以红白两色窄窄的长条分割,寺庙建筑又在墙壁顶部加上红、白两种横条,鲜艳夺目,用色方式别具一格。

318国道

俯瞰萨迦寺

萨迦,藏语意为“灰白土”。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贡却杰布发现仲曲河北岸、本波山南坡土质呈白色,有光泽,现瑞相,即在此修建萨迦寺,史称萨迦北寺,逐渐形成萨迦派。

萨迦派的历史传承在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中,仅次于宁玛派。公元1268年,萨迦派第五祖八思巴在仲曲河南岸主持修建萨迦南寺,即今天的萨迦寺。萨迦北寺早已毁于战火,大部分仅余遗迹,在山坡上零星分布着一些重修的佛寺建筑。萨迦寺用象征文殊菩萨的红色、象征观音菩萨的白色和象征金刚手菩萨的青色来涂抹寺墙,所以萨迦派又被俗称为“花教”。萨迦派规定,僧人可以娶妻生子,法位以家族传承的形式延续。活佛转世制度由噶玛噶举派于13世纪下半叶首创,为其他教派所采纳,独萨迦派依旧采取家族传承方式。

萨迦寺

萨迦北寺遗址

了解萨迦派,就首先要了解萨迦五祖。萨迦五祖,是指在萨迦派发展壮大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祖孙三代五位领袖。贡却杰布的儿子贡噶宁布学识渊博,为萨迦教法发扬光大,功不可没,被尊称为“萨钦”(萨迦大师),为萨迦初祖。贡噶宁布的次子索南孜摩为二祖,三子扎巴坚赞为三祖,孙子萨班贡噶坚赞是萨迦派著名的人物,藏传佛教中少有的通“五明佛学”者——萨迦班智达,简称萨班,是为四祖。五祖八思巴是四祖之侄。五祖深得四祖真传,为元世祖忽必烈帝师,掌管全国宗教和西藏地方政权,在西藏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藏传佛教的政教合一制度。

萨迦县

城郭角楼与城外的大白塔

萨迦五祖的前三祖并未正式剃度出家,为带发修行,故历史上又称其为“白衣三祖”。

萨迦寺,就是当年西藏地方政权萨迦王朝的中心。这个偏安于祖国西南边陲一隅的寺庙,曾经统辖整个西藏凡70余年。1247年,萨班贡噶坚赞率侄子八思巴在凉州会见成吉思汗的孙子——大将阔端,并写信说服西藏各派高僧和贵族接受元朝的对藏条件,把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萨班也因使西藏免于战火而成为藏地各教派和贵族的领袖。

忽必烈统一建立元朝,封八思巴为“帝师”,拜为“大宝法王”,赐玉印“命统天下释教”,管理全国佛教事务。此后,八思巴协助中央政府管理西藏政教事务,就属顺理成章之事了。他参照元朝行省政权组织形式,将西藏划分为13万户(相当于县),结束了吐蕃灭亡后400多年的战乱局面,萨迦派势力达到鼎盛,传播至青海、蒙古、四川、北京等地。

萨迦寺

白塔寺

北京阜成门内的白塔寺和北海公园的白塔均在这一时期建成,成为老北京的地标之一。八思巴奉忽必烈之命创制蒙古新字,称“八思巴文”,在中国文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封大元帝师贡噶坚赞之孙——贡噶扎西坚赞为“万行圆融妙法最胜真如慧智弘慈广济护国演教正觉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刚普应大光明佛领天下释教”,简称“大乘法王”,礼遇和地位在大宝法王(噶举派)下、大慈法王(格鲁派)上。

明初,萨迦派随元亡而没落,但势力犹存,噶玛噶举派取代萨迦派而逐渐强盛,格鲁派尚在初创时期,但发展迅速。历史也从一个侧面为当时各教派的势力和地位,提供了细致入微的注脚。

萨迦祖寺

萨迦寺大门朝东,城门上修有高大的敌楼,门洞有闸口,狭窄的门道呈丁字形,易守难攻,有很好的防御功能。说是寺庙,毋宁说是一座巨大的城池。整个寺庙平面呈长方形,高墙环绕,仿照汉地的古代城池建造,护城河遗迹至今犹存。

萨迦派

萨迦寺大殿

寺内宏伟的建筑群紧凑威严,融合了汉、蒙、藏各民族的建筑风格。萨迦寺历史上曾经过多次维修。据史料记载,在1948年的大修中,局部有较大改变,重绘了不少壁画,尤其是把城堡围墙上开有垛口的女儿墙改成了西藏风格的平合檐。今天游客看到的城墙,就是这次维修的结果。

进入寺院,随处可见的元明时期的文物和精美的壁画、唐卡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大殿里粗可几人搂抱的巨大原木立柱巍然屹立,这在海拔4000多米、不生长树木的后藏深处,让人震惊。要知道就是在十几年前,海拔3650米的拉萨市还不产蔬菜。700多年前的萨迦寺,要把这么多粗壮的树木自喜马拉雅山南麓,完整地运至萨迦地方,该是多么庞大的工程。

萨迦寺

大殿上特殊标识

在历代萨迦法王的灵塔前磕长头的虔诚信徒络绎不绝。

1265年,回到萨迦寺的八思巴,为了便于处理公务和有关事宜,为自己建了一个“喇让”(寺庙里的宫殿),就是今天的拉康喇让。15年后,八思巴圆寂于此。第一次进去的时候正值正午,不巧没有开放,但宏伟的建筑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拉康喇让紧挨着寺院的南城墙,拾阶而上,整个寺庙和海拔4400米的萨迦镇尽收眼底。缓步城墙,万里碧空纤尘不染,山峦起伏,南方的喜马拉雅山脉雪峰壁立,城西南角外一座高耸的白塔,塔铃声声,庄重安详。西城墙内是排列整齐的僧舍,一排排朝南的小院子,设施朴素简陋。每段城墙中间部分均有垛楼,平时是佛堂,战时是碉楼,整个城池紧凑有致,固若金汤。

萨迦寺

拉康拉让

萨迦寺以壁画和藏书见长,因寺藏文物繁多,被誉为中国的“第二敦煌”。唐卡和壁画是西藏寺院绘画艺术的两大奇珍。寺内文物尤以经书最为著名,萨迦寺大殿后墙和两侧靠墙处均为通壁大书架,架上摆满了经文典籍,大小版本约有2万余函,包括贝叶经在内,有不少为历代法王批注校释过的珍本和孤本。寺内收藏各种瓷器2000余件,多为元、明时期的瓷器,还有少量宋瓷,价值连城,叹为观止。

萨迦派

西城墙内成排的僧舍

为适应游客需求,寺内辟有专门的珍宝馆,展出一部分精品文物,需要另收门票,每人20元。

在镇上填饱肚子,照例是甜茶、酥油炒人参果、藏血肠、回锅肉,素炒西兰花。

茶足饭饱,踏上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