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民宿这块“肥肉”如何吃下?

2020-03-19 14:55:12旅游攻略
民宿: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单幢建筑客房数量不超过14间(套)。———摘自2017.10.1.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行业标准民 宿一、民宿的起源和在中国的发展应该说,英国是民宿的发源地。

民宿: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单幢建筑客房数量不超过14间(套)。


———摘自2017.10.1.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行业标准

民宿这块“肥肉”如何吃下?

民 宿

一、民宿的起源和在中国的发展


应该说,英国是民宿的发源地。早在公元43年,英国人就开始经营他们称之为B&B(床与早餐)的民宿,为旅行的罗马帝国官兵提供价廉物美的住宿。

20世纪30年代,由于经济大萧条,多数英国家庭为生计所迫而把自己多余的住房房间用于接待客人。

二战之后,由于大批滞留在英国的外国官兵需要住宿,故而大大推动了民宿业的发展。这种住宿形式的概念后来被推广到法国、德国、日本等地,最后来到了中国。

我国民宿实际上到现在只有2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形式就是老百姓腾出自己闲置多余的房间来接待旅游者。近些年来。随着政府的鼓励和政策上的支持,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民宿业一路高歌猛进。

民宿这块“肥肉”如何吃下?

据网上数据,2014年中国有9万家,2015年有12万家,2016年达到18万家,2017年达到27万家,2018年的数据还未统计出来,相信应该不少于35万家。这么大体量的民宿,如果把控经营得不当,那要牵动多少人的神经、关系到多少人的命运啊!

二、民宿的规模和本质回归


文章开头我摘录了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民宿规模标准是单幢客房数量不超过14间(套),我认为这是为了和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区分而划的界限,这样的划分应该说机械公式化了些,如果正好有幢建筑能够做20间客房,或者主人想把房间设计得小些而正好超出了14间房怎么办呢,是不是其住宿性质陡然间就变化成了文化主题旅游饭店了呢?

但是从这一标准的另一面来看,说明民宿的规模不宜大也不可能大,因为在这个行业标准的开头对民宿是这样定义的:利用当地闲置资源。

民宿这块“肥肉”如何吃下?

既然是闲置资源,就回归到了民宿的初心和本质,不是人为地去再造,只是在闲置房屋基础上做改造。比如,整个用作民宿的房屋应该是老屋,其结构和外形都不宜改动,可以把外貌做些修缮;为了形成规模和轰动效应,最好由政府出资将整个村落或景区的房子外貌按原先固有的风格做统一装饰,而民宿主人着力翻新院落和屋内的装修及设施设备。

可目前我们的民宿由于准入门槛低,外来投资者日盛,而且来自各行各业,如果说他们租赁老百姓的闲置房屋来做民宿还是情有可原的话,那么,许多投资人专门另建房屋作民宿,这就背离了民宿的本质,不能顺其自然,这就为后来的经营难以为继埋下了伏笔。

三、民宿的管理和房间设计

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民宿标准中有这样的定义:民宿主人参与接待。

就是说,民宿主人多数应为房屋的拥有者,而且又是服务者,通俗地讲,老百姓用自己闲置的房屋接待外来观光度假的游客,自己亲自为客人烧饭做菜,打扫房间,看家守舍,惬意悠闲,没有房租和人员工资的压力,有了客就忙乎,没有客就休闲;忙的时候赚钱补贴,闲的辰光享受生活,这样做民宿轻松开心,才谈得上满足自己的自由情怀。

而外来纯粹的投资者无论是租赁式经营还是自建民宿,都不太可能亲自参与接待服务,因为不像当地居民有一家人或亲戚可以帮忙,外来投资人必须聘用当地居民或外地人来服务管理,这又背离了民宿的初心,外来人员的工资及各项福利费用,仅靠这几间客房的收入,您能负担得起吗?

再说房间设计。房间是民宿的主要服务产品,投资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民宿的成败。

民宿其实是不需要酒店室内设计师操刀的,民宿就是当地居民的家,那些砖墙瓦顶都很有味道,但由于是接待游客,设施设备要好,房间内要营造出强烈的舒适度和体验感。比如,WiFi要畅通无阻,空调效果要好,上下水要畅,热水出水要快,房间要隔音隔光,床具和布草要舒适,一次性用品必须选用品牌且质地好的产品,卫生间要洁净无异味,卫浴设施要使用品牌产品等。

总之,不要刻意把房间设计成视觉上的民宿,而着重在客人体验到的设施设备和生活用品的质量方面下功夫。

民宿这块“肥肉”如何吃下?

四、 民宿的灵魂是民俗

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民宿标准中定义民宿是“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中国开始的一批民宿投资人并不是为了赚钱而做民宿的,他们有的是为了保护村落的风貌、记住乡愁,有的是想躲开城市的喧闹和水泥森林,寻找一片恬静自然以放飞心情,而他们的初衷恰恰与游客产生了心里共鸣,于是生意兴隆。

接着吸引了大批梦想赚钱的外来投资者,民宿的味道渐渐淡化走样,投资者更加注重的是民宿的符号和外表,而很少有人关注游客更需要的骨子里的东西——民俗,民宿的文化就是民俗,这就是为什么民宿发展到今天越来越混乱跑调、效益越来越滑坡的原因所在。

谈到文化,许多人就会将其上升到看不见摸不着的高度,其实,民宿文化就是民俗,就是民情风俗。

游客之所以选择民宿,就是为了体验当地的民情风俗,这也是民宿存在的理由。游客来到民宿,不是简单地居住,而是要与主人攀谈交流,了解村落的历史,主人的生活。

游客希望能够欣赏到或玩主人儿时的游戏,比如滚铁环,抽陀螺,挤油渣,过山羊,踢毽子,跳格子,跳绳跳牛皮筋,斗鸡子,贴洋画等。主人可以让他们体验农活,比如养鸡,喂猪,放羊放牛,种菜等。主人可以和游客交流如何做当地农家菜,学做豆腐豆皮等农副产品。

村委会要打造一些民俗项目,比如扬场,耕地,车水,钓鱼,划船,比如定时定期地演社戏,办画展,手工艺活儿表演。甚至还可以把田租给部分离家不是很远的游客,让他们成为忠实的回头客,游客赏玩到了田园风光,锻炼了身体,还可以带回城里买不到的环保果蔬。

还有一些民宿自然形成在城市旅游景点,由于有了先天的历史自然环境和后来政府对文化的着意打造,景区的民俗氛围就比较浓烈,这样的民宿哪怕是租赁经营,其前景也容易看好。

总之,民宿要有基础环境支撑,这种环境无论是自然天成还是人工塑造。民宿运作要采取低成本接地气的方式,因陋就简,因地制宜。

民宿硬件的重点在于房间舒适度的投入,房间的设施设备和生活用品要尽量脱离现有民宿的档次,要让游客产生流恋忘返的家的感觉。民宿的软件是注重民俗文化的建设,用特色个性把乡情传递给每一位来客。

现在虽然国家旅游局出台了民宿的行业标准,但我更希望各级政府特别是文化旅游部门,能够组织民宿投资者培训学习,指导他们正确地运作民宿项目,再不能像过去那样简单盲目地模仿,让民宿得以真正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