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在一百年前的成都街巷里走一走

2020-03-10 14:01:19旅游攻略
1962年11月25日,李劼人在菱窠设家宴款待老友四川大学教授蒙文通。事前,李劼人写一封短信给蒙教授,告诉他去菱窠怎么走:由九眼桥东头河岸边赶公共汽车(起点站),上车买票,花一角六分,到师范学院路口下车即到。


1962年11月25日,李劼人在菱窠设家宴款待老友四川大学教授蒙文通。事前,李劼人写一封短信给蒙教授,告诉他去菱窠怎么走:


由九眼桥东头河岸边赶公共汽车(起点站),上车买票,花一角六分,到师范学院路口下车即到。


57年后再到菱窠,只需乘坐地铁7号线到狮子山站下车,从A1口出站,步行400米即到。


▲狮子山站中李劼人及其作品的介绍


途中,还会经过与李劼人故居比邻而建的文化体验街区——东门市井。



东门,顾名思义,存在于成都的东边,当宽窄巷子、锦里等地填满着成都人的闲暇时光时,住在东门的居民缺少一个好去处。


市井一词,在古代指街市,《初学记》中有解释,“古者二十亩为井,因井为市,故云也。”有买卖处便成市井,市井是城市最生活化的缩影。


已开街两月有余的东门市井,据说是以李劼人笔下的老成都市井生活为原本的。作品中的场景变成实景会是什么样?带着这个疑问,我来到了这里。

在一百年前的成都街巷里走一走


▲东门市井碑铭


第一次来到东门市井的人,都会眼前一亮,两层楼高的民国风建筑,精致又典雅,仿佛上海旧时公馆的模样,与周围的高楼大厦大相径庭。


但却不禁发问,这与老成都街巷有何关联?不要慌,市井生活在深处。


沿着“东门市井”的招牌往里走,又是另一番场景了:窄巷、黛瓦、木梁……复刻版的老成都街巷出现了,闲适的生活气息和各类食物的香味扑面而来。



这里可以简单理解为小吃一条街,聚集了蛋烘糕、牛肉粉、肥肠粉、鸭爪、烤鱿鱼、凉粉等特色小吃,相比于其它文化街区,价格算不上太贵,多是中老年人或是大人带着小朋友来逛。


逛累了,就找个有座位的铺子坐下,嗦一碗粉,聊一会儿天,吃完再接着闲逛拍照。



在一百年前的成都街巷里走一走

街的尽头,是年轻人的天地。


“叁杯”俩字虽算不上醒目,但从装潢就能看出它的新潮。你可以一个人来这里呆坐;又或许和朋友喝上两杯;在有阳光的日子里,和这位姑娘一样,到此来准备考试也不错。



“叁杯”是哪三杯?啤酒、咖啡、茶。这三杯,应该能够囊括大多数年轻人的需求吧。


很遗憾,没有看到夜晚它的变身。



一路上,小惊喜不断,李劼人笔下的市井生活好像真的“穿越”到了今天。


东大街赶集场景的浮雕艺术墙 ,吹糖人等非遗技艺静态雕塑,《死水微澜》中的部分场景雕塑分布在街巷里,仔细找找,你还能在各式建筑附近看到民间传统十八艺的雕塑。


当然,穿着民国风服装来和雕塑们合影的叔叔嬢嬢些自成一道风景。


在一百年前的成都街巷里走一走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菜市坝”“天回镇”“水津街”等出自于李劼人先生作品《死水微澜》中的地名勾起了游客对老成都的想象。



跟着菜市坝所指的地方往前走,便是下沉市集广场了,评价极好的“邓幺姑豆花”就藏在广场中。这里的“幺姑”就是指的《死水微澜》中的女主“邓幺姑”。天资聪颖的她,曾搅乱作为唐玄宗“幸蜀”至成都然后打道回长安的荣耀码头。


据说“邓幺姑豆花”只卖中午,并且位置要靠抢,想要去试试的,可得赶早了。


由于我到时已经是下午了,店家正准备关店,地面刚冲刷过,但空气中那份家常菜的味道还未完全散尽。



爬上楼梯就到了整个东门市井人气最旺的地方:菱窠茶舍,坐下来就有摆不完的灵感。



李劼人曾说:“不管是固定的神会善会,或者几个人几十个人要商量什么好事歹事的临时约会,大抵都在一家茶铺里。”这个以他故居的雅号为名的菱窠茶舍,花上15元就能收获惬意。


几十张竹椅木桌错落有致地摆开,任由茶客翘脚拽瞌睡。土柴灶烧水台、烧水的铜壶和竹编温水瓶等老传统和老样式的元素还保留着。


在一百年前的成都街巷里走一走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坐在茶舍里的,以叔叔嬢嬢居多,来谈事的中年人也不少。他们大多会点上一杯唇齿溢香的盖碗花茶,边品边摆,一杯茶冲一个下午。

在一百年前的成都街巷里走一走


在出太阳的下午,恐怕连个座位都难找。


▲菱窠茶舍的背面


——一天又过去了。

——但是今天是有意思的一天。


在菱窠茶舍喝完茶后,两个嬢嬢舍不得离开,她们爱极了这里的清心老派。




茶舍的背面有一处院子,名为“菱窠”,亦即“菱角堰边的窝”,曾经住着李劼人一家。他曾经是教授,厨子,厂长,副市长和作家,他的经历和作品都能在院子里寻到。


巴金先生曾这样评价李劼人:“只有他才是成都的历史家,过去的成都活在他的笔下。”所以,我们常说,读李劼人就是读老成都的市井文化。


游客们慕名而来,希望能从他的生活起居、他的小说散文、他的字画收藏里找到小时候成都的情景。


也不乏有对李劼人不熟悉者,在参观时发出感叹:原来《死水微澜》是他写的嗦!


未来,李劼人曾经营的“小雅”餐厅将作为街区的代表餐饮门店重新开业,在街区的戏台上,川剧《死水微澜》也将每晚上演。


走出菱窠时,天开始擦黑了,茶舍散场了,热闹交还给了餐馆们。




那时候的巷子很窄,

从自家喊一声,

就会听到回应的声音从对面传来;

那时候的巷子很深,

却从巷口就嗅得到锅盔、牛肉面、心肺汤的香气;

那时候的巷子破旧、泥泞、曲折,

仍旧装下了一代人鲜活的市井生活。


那时候的时间,过得很慢,

那时候的成都,

不当天堂,只做人间。



东门市井

周一至周日 全天

锦江区菱窠西路9号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