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同里尘封往事知多少

2020-03-09 19:36:25旅游攻略
同里古镇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当丰富。自宋元以来文化昌盛、名人辈出。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也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文史掌故已不为人熟知,今写几则有关同里的史料,以飨读者。同里古镇南观堂名北观戏同里古镇文化积淀深厚,名胜古迹众多。

同里古镇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当丰富。自宋元以来文化昌盛、名人辈出。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也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文史掌故已不为人熟知,今写几则有关同里的史料,以飨读者。

同里古镇

南观堂名北观戏

同里古镇文化积淀深厚,名胜古迹众多。史料记载光寺观祠庙就有47座,其中以仁济道院、翊灵道院两处城隍庙最为有名。


同里

同里尘封往事知多少

仁济道院,俗称南观,位于同里南荒圩,始建于南宋,兴盛于明清,至2005年存有城隍殿、文昌阁,其中城隍殿是当时吴江唯一一处留存下来的明代道教建筑,可见其历史价值。同里人每逢春节期间都要到南观罗汉堂里“点罗汉”,预测来年吉凶祸福。

翊灵道院,称北观,位于北秘圩(现镇北停车场),始建于元代,明清陆续修葺、扩建,占地甚广,内有山门、城隍殿、大士殿、真武殿、关帝殿、文武阁、戏台、花园等建筑,庙宇雄伟、庄严。

同里水乡雪韵


旧时农历八月初七、初八,相传为昭灵广佑王暨夫人诞辰,祀唐太宗第十四子李明,也是同里一年中最为热闹的日子。南观内笙歌箫管,张灯结彩,聘请宣卷堂名班子演唱,为城隍菩萨做生日。而北观前面的新街上更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各地商贩骈集,有卖海棠糕、梅花糕、五色汤团、馄饨、糖粥等各种小吃,有演杂技的马戏班,有看西洋镜的挑担,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展览,不乏平时难得一见的老虎、猴子、孔雀、眼镜蛇等动物。而重头戏是北观戏台上演的社戏表演,聘请名家名角过来表演,费用由里中绅士募集,男女老幼免费观看。

同里尘封往事知多少


同里宣卷

黎里古镇旧有“中秋显宝”民俗,其实早在明清同里也有这一风俗。清嘉庆《同里志》载“八月初七、初八,南观、北观两处城隍庙笙歌灯彩极盛。神前陈设,俱借巨室古玩,相互夸耀”。借来的各式珍宝供前来进香的游客观赏,只是在时间上比黎里的显宝活动略早。两处城隍庙一南一北,各有特色、遥相呼应,里人称之为“南观堂名北观戏”。

南云草庐

退思园是兵备道任兰生被参劾罢免回故里建造的一处私家花园,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名扬海外。可能大家不知道,任兰生在建造退思园前除亨复堂老宅外,在同里还辟有一处乡间别业南云草庐,有关它的来历还要从800多年前的南宋说起。


同里尘封往事知多少

退思园


退思园内景

水竹墅别业,位于同里镇近郊西珠圩,是南宋诗人叶茵始建,并作《水竹墅十景》诗十首,它也是同里有史料记载的第一处园林。随后的600多年间此园数度易主,清光绪六年(1880)归任兰生所有。里人王稼冬在《弹词珍珠塔故事的调查》一文中也略有提及:“东面有屋三间,中悬“南云草庐”隶书匾额,系清末著名学者俞樾所题”。别业虽占地不大,土丘、假山、池沼、竹坞、小桥、曲径、老树、屋舍点缀其间,颇具田园野趣,是文人赴会、诗酒流连的理想场所。


同里水乡风貌


任艾生,任兰生弟,博学多才,诗文书画皆通,著有《同川纪事百咏》《惠泉鸿爪》等。任艾生与文人士大夫广交朋友,俞樾、陆恢、吴昌硕、胡锡珪、任薰、任预等名流都曾是南云草庐座上客,他们在园中徜徉对景、吟诗书画,留下许多故事和佳话。土山上的亭子是明朝遗留之物,也是全园的最高点,四周植青松九本,循石阶而上,登亭可览全园景色,向北可观玉清洞真观(大庙)、长山岚翠、北山春眺等胜景,向西可赏吴中太湖山色,九松亭的借景是传统园林营造技法之一,同里二十景之一的“松亭秋色”既出于此,相传也是弹词《珍珠塔》中“九松亭”的发生地。光绪十四年(1888),任兰生病逝于安徽颍州,弟任艾生、外甥费鸿均抚棺椁运往同里,存放于南云草庐,是年下葬同里心字圩。

任兰生

同里尘封往事知多少

洞真观(俗称大庙,摄于1945年)


时光流逝,岁月轮回,水竹墅别业、南云草庐已无遗迹可寻,但叶茵捐建的思本桥和任兰生的退思园完好保留至今,都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同里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思本桥


退思园

环翠山庄

环翠山庄,位于大燕港畔的西初圩,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园主为书画家严友兰,俗称严家花园,民国时期同里四大名园之一。


环翠山庄

严友兰(?—1919),字鸿藻,清代诸生。善画花卉,又精书法,尤善十七帖。同里三阳田的敦仁堂钱宅,至今保存着一处严鸿藻光绪丙子年(1876)落款的砖雕门楼,字牌是“外明内润”。

清光绪二年砖雕门楼严鸿藻书写

环翠山庄布局东园西宅,占地五亩。以荷花池为中心,四周设有假山、八角亭、船厅、旱船、梅花馆、观梅台、花厅、绿云小憩、曲廊、平桥、独步桥等。其中独步桥是苏州园林小桥特例,体量与网师园内的引静桥相当,桥长不满五尺,宽不过三尺,单孔拱形,小巧玲珑,堪称一绝。园中广植石榴、桂花、黄杨、冬青、腊梅、棕榈、翠竹等花木,有环翠之意,故取名环翠山庄。西部是住宅两路四进和附房数间。花园虽小,布局独特,湖石假山,错落有致,取法自然,园景迷人。至2010年园林四要素建筑、叠山、理水、花木俱全,存有楼厅、四面厅、荷花池、假山、平桥、独步桥各一座,古树名木多棵。


环翠山庄内景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严三和、钱祖翼、徐平阶等人在环翠山庄成立同里画社,定期有雅集活动。环翠山庄也曾是竹刻名家庞仲经刻竹的工作场所。庞仲经(1895-1953),字羊生,号鹿门山樵,善刻竹。他出身同里名门,文学功底扎实,师承书画家钱祖翼。其制竹有法,配以药料蒸煮,不霉不蛀。请钱祖翼、严三和等名家绘稿,所刻扇骨精巧、雅致,深受藏家欢迎。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爱国人士、《文汇报》创始人严宝礼先生也是这一支严氏后裔,童年时代在严家花园里度过。


严宝礼故居环翠山庄(俗称严家花园)


环翠山庄今已重新修复,并列入苏州园林保护名录。

同里袁氏

袁氏为清代同里望族,文化世家。族中男女老少,亦师亦友,人人能吟诗作词,人人都有诗集。


同里水乡

据沈德潜撰《袁潢墓志铭》记载:先世姓陶,松江巨族,七世祖受舅袁氏恩,为其后,即从其姓。同里袁氏一族举业虽不顺,诗词、文章、曲艺名人辈出。以袁景辂、袁益之、袁棠、袁鸿、袁宁邦、袁定海为代表的诗人最为出众,也有闺阁诗人袁淑芳、袁松贞。有戏曲家袁栋,也有书画、金石篆刻名家袁龙等。

袁景辂(1724-1767),字质中,号朴村,附贡生,著有《小桐庐诗草》《朴村闻钞》《竹溪会课》等。诗坛泰斗沈德潜与同里袁氏往来密切,常来里中授课、讲学,袁景辂等人受诗学于沈德潜。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由袁景辂发起,与里人袁益之、王元文、陈毓升、陈毓咸、顾汝敬、顾我鲁等人结竹溪诗社,纵论古今,往来唱和。同里丰富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对诗社的诗词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秉承沈氏“格调说”的诗学主张,定期聚会,活动地点主要有袁景辂的竹溪堂、校书巢、百城楼和袁益之的锄经楼、书隐楼。《国朝松陵诗征》是清代吴江地区的一部诗歌总集,袁景辂任主编,竹溪社员协助,考虑到许多前辈诗人的诗文未传世,广泛搜集前清四百多位诗家遗稿,成书二十卷,为清代吴江诗文研究和文献保存作出重大贡献。


袁棠(1760-1810)


袁棠(1760-1810),字甘林,号湘媚,袁景辂长子,诗人、画家,嘉庆元年(1796)举孝廉方正,著有《秋水池堂诗》《洮琼馆词》。行、楷出入晋、唐诸家。工诗,少从郭麘、陈毓升游。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袁棠倡续竹溪诗社,主要社员有袁棠、袁鸿弟兄、任潮、朱春生、郭麘、顾虬、马元勋七人,成为吴江诗坛的又一盛事。

袁栋(1697—1761),字国柱,一字漫恬,号玉田,戏曲家,诸生。举业不顺,专心著述,工诗文、善书画、能制曲,著有《玉田乐府》《书隐丛说》《漫恬诗钞》等。

袁龙(1820-1902),字怡孙,号东篱,清代书画名家。诗文书画、金石考据篆刻,无一不能,收藏甚富。家建复斋别墅,园池亭馆俱全。袁龙最大的贡献是亲手设计退思园,使退思园成为苏州园林的经典杰作。

志书缺失的举人

同里地处江南水乡,五湖环抱,少受兵役战乱,经济、文化发达。自宋元以来科第极盛,名人辈出。镇东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普安桥,又称读书桥,桥西侧有一副楹联曰:“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生接榜歌”,是同里人崇文重教的真实写照。


普安桥


广陵书社出版的《同里镇志》(增订本)中历代进士举人名录一节,记载同里共出状元1名、进士45名、举人96名,其中举人出现漏记情况。因清嘉庆《同里志》成书于1811年,之后的100余年未有志书问世,致使有些史料出现缺失、濒于淹没。里人陈去病和范葵忱、范烟桥父子都曾设想重修镇志,范烟桥在《驹光留影录》中写到“民国八年,佐葵忱公重编《同里志》,辑《同川诗萃》得一百余家,较前辈所辑《桑梓集》为多,而未卒业”。由于各种原因都未完成,可以说是同里方志史上永远的遗憾。


广陵书社出版的《同里镇志》(增订本)


今查阅民国费善庆《垂虹识小录》中江震科第贡举考,将部分漏载的同里籍举人补上(可能还存在遗漏)。他们分别有:任廷旸,号雄卿,工诗古文,练选知县,道光癸卯科举人。黄增禄,字谷卿,工山水,书画家,道光癸卯科举人。任廷昶,咸丰辛亥科举人。王偕达,同治甲子科举人。费延庆,进士费延厘兄,柳亚子外公,同治甲子科举人。钱焕,字词锷,金松岑启蒙老师,南社社员钱叔度生父,钱太初祖父,光绪丙子科举人。庞文俊,实业家、吴江县商会首任总理庞元润从侄,光绪癸卯科举人。另有进士陈宗元、举人陈宗恕也都是同里陈家牌楼后人,家难时陈氏一分支逃往盛泽谢天港。

本文作者:顾哲衡

责任编辑:王来刚、吴英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顾哲衡 、馆藏及网络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请发送至投稿邮箱:szwjdaj@163.com

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