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艽野尘梦》序

2019-08-19 01:03:01旅游攻略
艽野尘梦 前言 弁言 总叙 第一章 成都至察木多 第二章 腊左探险 第三章 昌都至江达 第四章 收复工布 第五章 进击波密 第六章 退兵鲁朗及反攻 第七章 波密兵变退江达 第八章 入青海 第九章 过通天河 第十章 遇蒙古喇嘛 第十一章 至柴达木 第十二章 丹噶尔厅至兰州前言现将

艽野尘梦

 前言

 弁言

 总叙

 第一章 成都至察木多

《艽野尘梦》序

 第二章 腊左探险

 第三章 昌都至江达

 第四章 收复工布

 第五章 进击波密

 第六章 退兵鲁朗及反攻

 第七章 波密兵变退江达

《艽野尘梦》序

 第八章 入青海

 第九章 过通天河

 第十章 遇蒙古喇嘛

 第十一章 至柴达木

《艽野尘梦》序

 第十二章 丹噶尔厅至兰州

前言

现将未收进《川边历史资料汇编》的许多有关的资料、论文、专著编为《川边历史资料丛书》陆续出版,以供史学界研究和编写川边历史、四川历史和西藏历史时参考。

《艽野尘梦》,作者"追忆西藏青海经过事迹"、取《诗·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之意为书名,含有青藏高原风尘录的意思;艽(qiu):荒远,艽野:指青藏高原。在书中,作者详细地叙述了自己1909年从军,奉赵尔丰命随川军钟颖部进藏,升任管带(营长),参加工布、波密等战役,在驻藏期间同当地藏 族同胞、官员和喇嘛来往密切,同藏族姑娘西原结婚,在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南北响应的消息传到西藏后,出于对波密起义士兵的一些行动不理解,而又顾念个人安危,于是组织湖南同乡士兵和亲信一百五十人取道东归而误入大沙漠,断粮七月余,忍饥挨饿,茹毛饮雪,仅七人生还于西安,西原病卒等经历;描绘了沿途所见的山川景色、人情风俗和社会生活;同时记录了英、俄帝国主义觊觎和争夺我国神圣领土西藏的罪恶和阴谋活动,清政府的日益腐败,清封疆大吏间和军队内部争权夺权、勾心斗角的斗争;记载了辛亥革命对西藏和川军的重大影响和军中的同盟会员、哥老会成员在波密乘机发动兵变、杀死协统(旅)罗长裿的实况。从文学的角度看,它不失为一部写得优美的游记;从史学的角度来看,它又不失为记录清末民初川边、西藏情况的重要资料,因此,任乃强先生在《弁言》中说:“但觉其人奇、事奇、文奇,既奇且实,实而复娓娓动人,一切为康藏诸游记最,尤以工布波密及绛通沙漠苦征力战之事实,为西陲难得。”当然,也必须指出,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表现了大汉族主义的观点和流露出对辛亥革命的错误认识,应当予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批判。我们相信读者是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待本书中的问题的。  

这本书,于1940—1942年在《康导月刊》上连载时,任乃强先生对其中误记的史实、地名,人名作了校注;这次出版前,八十六岁高龄的任乃强先生,在吴金钟同志协助下对原先的校注作了修订。

编者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三日

弁言

张厂长志远游南川归,示湘西陈渠珍所著《艽野尘梦》。余一夜读之竟。寝已鸡鸣,不觉其晏,但觉其人奇,事奇,文奇,既奇且实,实而复娓娓动人,一切为康藏诸游记最。尤以工布波密及绛通沙漠苦征力战之事实,为西陲难得史料。比之《鲁滨孙飘流记》则真切无虚;较以张骞班超等传,则翔实有致。适学友之喜研究边事者来过,偶以贻之。辗转传阅,一月之内,更十数人,原册已破,而求阅者无已,或请于《康导》(月刊)转载,以慰向隅。余以其为追忆之作,人名地名及追述史事,难免偶有小误,又所记人事,每有省笔隐文,未能使局外人澈然明瞭之处。乃就个人所知及访问所得者为之校注数十条,犹裴松之事陈承祚之道也。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五日南充任乃强记。

[校注一] 陈渠珍,字仲谋,号玉鍪,湖南某县人。光绪末毕业于长沙军校,任湖南新军第一标队官,并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已而疑之,弃职赴武昌谒赵尔巽,巽荐与其弟尔丰,拨入军籍,随协统钟颖军入藏,过川边,以雄奇为赵尔丰所赏。擢管带,仍从钟颖入藏。驻防工布,进攻波密,多有战勋。清鼎覆,统帅罗长裿为部下所杀,陈氏率湘中子弟一百十五人东归。误采传说,取道绛通草原,途中绝食者七阅月,茹毛饮雪,生还者仅七人,所娶藏女西原与焉。西原卒于西安,陈痛悼下绝意仕宦,返乡里。其后仍任军职,至师长,据湘西数年,曾屡次与红军作战。而后醒悟,卸军职,办纺织厂于南川。一九三六年冬撰成此书。原序有云:“追忆西藏青海经过事迹,费时两月,著为《艽野尘梦》一书,取诗人‘我征徂西,至于笼野’之意”。《说文》解“艽”为荒远.余按“艽jiao”草名,入药,为“秦艽”,其叶宽、薄有白纵纹,微似龙舌兰。根茎纤维,绞纽如束丝,故日笼,产于海拔三千米之高原,即康藏青海地方。古自秦中输出,故曰秦艽。小雅之“艽野”,解为青康藏高原极合,无容解为荒远也。今人习呼康青藏为草地,何如呼为艽野之典雅贴切乎。

《艽野尘梦》序

总叙

西藏,汉为西羌,唐为吐蕃,明为乌斯藏。素奉佛,初崇红教,习符咒及吞刀吐火之术。有宗喀巴者,入大雪山苦修,道成,乃正戒律,排幻术,创立黄教,风行全藏,红教濅衰。其高足弟子二:长曰达赖,即当时藏王,驻拉萨,握政教权,统治全藏,与罗马教皇同,次曰班禅,驻后藏,仅负教皇之名而已。清初,设驻藏大臣管理监督,既而印度沦为英殖民地,英之陆军直达喜马拉雅山麓。俄之势力亦骎骎逾帕米尔高原,侵夺中国领土。英、俄争夺加剧,于是英人欲得西藏,进窥康蜀,以完成其杨子江势力范围,俄人亦欲得西藏,附印度,逾葱岭,夺新疆,席卷蒙朔。英人自失北美,视印度为“天府”,恐俄捷足,因先发制人,利诱达赖,认西藏为独立国,与唐古特政府直接订立英藏新约。钦使某,且为署名签字。自后清廷遂不能过问藏事矣。达赖既入英人彀中,驻藏大臣,类皆昏庸老朽,清末孱王守位,淫后专权,不知强邻逼处,宜固藩篱。达赖亦渐知英之阴谋,其属下藏王边觉夺吉对沙俄心存幻想,见英人虎视耽耽,乃联俄抗英。借贺俄皇加冕为名,赴俄京以施其纵横捭阖以夷制夷之术。英闻之怒,遣精兵数千,逾雪岭侵入中国领土。达赖固以活佛自居,至是亦就其建亭寺护法跳神问卜,以决和战。护法大言日:“佛能佑我,敌可虏而收其器械,请决战。”达赖信之,调藏中兵数千拒英兵于庆喜关外。英人涉险深入,遇伏仓促应战,死亡百余,稍却。藏中相庆,以为神言验矣。而英复整军进,藏兵素缺乏训练,卒大败,死千余人,遂望风披靡。达赖知大势已去,乃捕建亭寺护法寸碟之,囚其母于工布之头波沟,携带珠宝珍物数百驮,率千余人出奔哈喇乌苏。因行甚缓,恐英兵追及,乃封存宝物于其喇嘛寺,留兵守之,仅率百馀人入京求援,为慈禧诵皇经祈福。慈禧素佞佛,乃命川督遣混成一协赴援。予时任川陆军六十五标队官,亦与入藏焉。

[校注二] 按:陈之要例一云“予来入藏以前,搜求前人所著西藏游记七种读之……,由藏归来,复购近人所著西藏政教及游记八种读之,……实则按之无物。”以陈君之明敏果锐,阅坊间书,自当不能满意。然此总叙首则所叙藏事,则十、九皆有错误,盖由未曾深究西藏史地故也。兹为略校数处:一、唐古忒为清人加于西藏之名,其称非古,不当冠于汉前。二、达赖、班禅皆非宗喀巴首座弟子。达赖至三世始为蒙、藏人民所崇奉,有尊号。三、驻藏大臣虽创于雍正之世,至乾隆末叶平廓尔喀后始掌握西藏政权。四、英军入藏,强与藏人订约,驻藏大臣有泰署名约中,为光绪三十年事.达赖即于此役离藏入朝,原文叙次大误。五、达赖初欲奔俄,清廷多方阻之,迁延年余,始被迫入京,非迳赴京求援。时达赖与清廷甚相左也。六、达赖离藏后,清廷命张荫棠、联豫等先后入藏办理善后,直接掌握西藏政权。联豫奏请自川调兵一协入藏驻防,镇慑反侧,非清廷应达赖请,调兵往援也。

余自长沙军校毕业后,任湖南新军第一标队官,湖南新军,创自湘督端方,以旧有巡防军改编为一、二两标,士皆稚愚,将校多出身行伍。独予队兵卒,新募自家乡,皆青年学子,及茂才廪膳生。其时革命思潮已萌芽于内地,湖南民气尤激昂。革命先进,迭遭失败,知非联络军队不足以颠覆满清,乃设同盟会支部于长沙。予鉴于清政不纲,外侮侵陵,方醉心于政治革命。窃幸所部皆青年俊秀,乃于军事训练外,授以国文史地测算诸科,期年之后,思想为之一变,且大半加入同盟会。尝秘密集会于天心阁,士气日张,泛驾跅驰之行,不可复制。予既怀古人勿撄人心之戒,以为从此鼓励激撮,清政可复。然偾骄之祸,收拾綦难,则始于救国者,必终于误国。因是,决计解职归里。越年,同学友约赴鄂谒鄂督赵尔巽。尔巽在清封疆大吏中,为最明达者。抚湘时,锐意兴学练兵,予等皆受其陶铸者也。其弟赵尔丰督川,将有川边之行,亟需材,尔巽资遣予辈入蜀。至成都,尔丰疑湘人皆革命党,不即擢用。未几,尔巽移督川,尔丰授川边大臣,任命予为六十五标队官。隶协统钟颖部。旋分防百丈邑。军余多暇,知英人谋藏急,部下有自藏归者,辄从间藏中山川风俗,参以图籍,深悉藏情。适钟颖奉旨援藏。予见猎心喜,上西征计划书,于藏事规划颇详尽。钟颖大加称赏,立召余回成都,委援藏一标三营督队官。予以眷属浮寓成郁,留无依,归无资,送无人,力辞不就。管带林修梅力劝不已。钟颖复馈多金,优给月廪。余感其意,遂行。

[校注三] 清末兵制,省约驻军一协,设协统。协辖三标,设标统.标辖三营,设管带。犹今营长也。营辖四连,设队官,连辖九棚,设哨官,每棚有兵夫共十八名。百丈驿属名山县,原作邑,误。驿当藏蜀冲途,陈之研究藏事,基于此战也。

钟颖,字鼓明。正黄旗人。父晋昌,尚咸丰妹,官至盛京副都统.以附义和团罪,谴戍西藏军台。行至成都,托病,经川督锡良奏留养病,实慈禧后密旨也。颖于同治帝为表兄弟,故邀慈禧宠眷。光绪三十一年密语假协统衔,于凤凰山训练新军,时年仅十八耳。新军成,钟为协统,率之入藏。时宣统元年也,年二十二。

钟颖协下,乐山王方舟任参谋长,荣县王伯樵任秘书长。其三标统,一由颖自兼,一为刘介堂,一为陈庆。

林修梅,湖南人,时任陈庆标下第三营管带。后随征入藏,至昌都,解职归。与石青阳等奔走革命,在广东有声。陈渠珍,初任其营督队官,犹营副也。后代林为管带。其后,林在广东,陈在湘西,始终不协。

时革命思潮遍于中国南部。四川僻在边隅,一年之中,捕拿革命党破获机关之事时有所闻。青年志士,亦渐染革命思潮,群起作排满运动。余入藏之心虽决,时侄方大病,妻年少,凄凉异地,形影相吊,闻予将出塞,均痛哭牵衣。予至是亦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顾钟颖遇我厚,又念革命潮流,终难避免。异日茫茫禹域,谁是乐郊。且余在军未尝他务,而川当局犹以革命党目之,久客他乡,殊非长策。西藏地僻远,而俗椎鲁,借此从戎之机,漫作避秦之游,亦计之得也。乃百计安慰家小,摒挡家事,挥泪而行,时宣统元年秋七月既望也。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