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湄潭,将富足到永远

2020-02-24 20:42:26旅游攻略
一我所生活的湄潭,在层峦叠嶂、沟壑纵横的贵州高原上,是一处特别美丽的地方。山到了湄潭,就变得清秀,不再凶险;水到了湄潭,就显得清澈而温婉;人到了湄潭,心就会淡定下来……若干年来,湄潭这片土地就异样地镶嵌在贵州高原北部,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像一块飞地,仿佛来自遥远的江南。

我所生活的湄潭,在层峦叠嶂、沟壑纵横的贵州高原上,是一处特别美丽的地方。山到了湄潭,就变得清秀,不再凶险;水到了湄潭,就显得清澈而温婉;人到了湄潭,心就会淡定下来……若干年来,湄潭这片土地就异样地镶嵌在贵州高原北部,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像一块飞地,仿佛来自遥远的江南。绵延不绝的丘陵,敞亮的坝子,美不胜收的田畴、绿野,古朴亮丽的黔北民居,缓缓流淌的河流,静静的山塘水库,浓浓的人文氛围,让人置身其间,留连忘返。

自明代万历29年(1601年)置县以来,湄潭就以她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江西、四川、湖南、广西等诸多省份的客商,各路商帮川流不息,在永兴形成了兴盛了三百年的商贸重镇;接纳了明代遗民钱帮芑、范鑛、程源、胡钦华、曹椿、曹柱等一批南明重臣和文化名流,让他们吟诗作赋,设馆授徒,传播文明。几乎与此同时,湄潭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湄潭文庙也在玉山脚下破土动工。这三起发生在湄潭置县前后的历史事件,使湄潭先天富足,家底殷实。正当永兴商业古镇盛极而衰的时候,1939年,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于国家山河破碎之际,在湄潭拉开了中国现代茶业的帷幕;次年,饱受日军战机追炸的国立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辗转江南六省,拖着疲惫之躯来到了湄潭县城和永兴,在湄江河畔创造了现代科教历史上的奇迹,使湄潭成为“科学教育圣地,求是创新摇篮”。一大批学界精英、包括后来的5 2位中国两院院士齐聚湄潭,在中国现代茶叶史、科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也给湄潭留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并且奠定了让湄潭一半以上人民大受裨益的茶产业基础。湄潭的文脉在四百年的历史沧桑中从来未断,发展的步伐也从未停止。

带着永兴商业古镇的优秀基因,并带着湄潭风味食品豆豉辣椒的陶华碧女士,把老干妈风味食品销往了全球每一个角落,形成了一个年销售收入数十亿元的商业帝国;如今湄潭活跃在县内外的一大批富商,也多是永兴籍人士。还有,湄潭在本土文化艺术方面亦是人才辈出,像石果,吴元喜、叶景文、胡顺猷、周访华、唐官镛、肖勤等文艺家,在全国都有较大或一定的影响。拥有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血统而扎根在湄潭的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湄潭茶场,更是人才济济,成果丰硕,深刻地影响了贵州,乃至全国茶业数十载……

哦,四百年了,湄潭依旧富足么?

“杭州天然美,湄潭亦天然。”这是在湄潭工作生活了七年的东方第一几何学家苏步青教授的切身体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俗语自五代以来流传至今,体现了中国人对人间天堂的向往以及务实乐观的生活态度。与三百多年前“著破朝衣著僧依”的钱邦芑们一样,苏步青们也在湄潭这片给了他们衣食与安宁的土地上吟咏不止,留下了数百首感时抒怀的佳构。在他们的情感世界里,湄潭就是画境,安放着他们具有特殊情怀的诗心。后来在我们编辑“湄江吟社”(以浙大苏步青、胡哲敷等9位著名学者成立的一个文艺社团)诗稿的时候,干脆就命名为《画境诗心》。明末清初的湄潭,1940年代的湄潭,以及今天的湄潭,一直贯穿着不绝如缕的诗情画意。

东风又绿湄江水,我客夜郎年半矣。

湄潭,将富足到永远

那堪回首话江南,桑田如今变作海。

——江问渔《湄江水歌七章》

仿佛江南旧画桥,绿杨依处坐吹箫。

远山漠漠云疑树,曲涧淙淙水似潮。

——王季粱《虹桥夕照》

浪迹琴洲两载余,三秋风物画难如。

林间红叶添诗料,篱下黄花伴隐居。

——祝廉先《湄江秋思》

一曲湄江绕郭流,开轩日日见渔舟。

篱边乘兴栽花竹,垄上呼童牧马牛。

湄潭,将富足到永远

——张鸿谟《夏日遣兴得“头”字》

山情水意皆如画,风雨阴晴总自宜。

更有依依垂岸柳,暗分余翠到诗眉。

——刘淦芝《隔江挹翠》

在那物质生活非常清苦的1940年代,学者们却深深地依恋着湄潭的山水田园,花草树木,诗意地栖居在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湄潭。

在众多关于湄潭的文献资料里,湄潭常被誉为“贵州小江南”、“云贵高原小江南”、“黔北小江南”。在学者和诗人们关于“江南”的诸多描述里,湄潭无疑是形似而且神似的。江南是丘陵,江南是梅雨,江南是水乡,江南是财富,江南是文化,江南是天堂!在中国历史上,当中原王朝有难时,江南便是中华文明的庇护所。而在湄潭的历史上,特别是江南有难时,在接纳文化,守护文明方面,湄潭也做到了她所能做的一切。说到底,江南不仅是自然的,更是人文的。造物主给了湄潭江南的形,历代文人墨客、仁人志士给了湄潭江南的魂。也难怪,无论是从东、西、南、北几个方向走出湄潭,山形地貌就变了,人文环境与生活情调乃至口音也都有微妙的变化。湄潭就是湄潭,她是一片不同寻常的厚土。

历史的脉搏跳到了21世纪。湄潭作为贵州高原北部一个偏远的县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以来,就一直在探索自己前行的路子。将近30年过去了,湄潭在永兴商业古镇的财富神话落幕以后,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折腾和探索之后,历史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湄潭人民不仅在1940年代帮助中央实验茶场、浙江大学创造了奇迹,也在新世纪初叶厚积薄发,创造了新农村建设的奇迹!这不仅是改革使然,亦是文化使然。如果说早期的茶叶等各种产业示范点、黔北民居建设示范点算是星罗棋布的话,通过多年的以点带面如今已基本形成一个整体了。湄潭人民不仅用智慧和双手把湄潭变成了一个富庶之邦,而且用茶叶、庄稼、森林、花草、民居把湄潭装点成了一幅既有古典韵味又有现代内涵的国画。曾经多次参加中央1号文件起草、负责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三农”问题专家、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先生在参观了湄潭农村改革成果、新农村建设后感慨地说: “今天在湄潭看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情况,实事求是地说,来之前我是没有想到会发展到这么一种状况的。因为在贵州北部山区的、远离中心城市的山区县,能够发展到这样一个水平,出乎我的意料,同时还增强了我的信心。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只要工作做好了,小康还是能够实现的,农民还是可以逐步富裕起来的。”湄潭立足自身条件,在没有地下矿藏,不沿边不沿海,没有大城市作依托,没有特殊政策作支撑,能够有效地把“三农”问题基本化解,花了30多年的时光啊!

2011年7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视察了湄潭农村后称赞道: “湄潭县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老百姓拥护,是我见过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中最过硬的!”。

湄潭,将富足到永远

也难怪,在深入了贵州不少地方调研后来到湄潭视察工作的贵州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对湄潭的同志意味深长地说:“湄潭是最不像贵州的贵州的一个县!”

时代推动着湄潭不断向前发展,湄潭人民创造了历史。湄潭的发展是低碳的、尊重自然的、和谐的。湄潭的成功是西方现代化思想与东方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智慧的完美结合,是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600多年前,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刘基(字伯温)曾有这样一个著名的预言:“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如今的江南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一极,但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虽然在苏、杭二州城内,游人如织,因为怀旧抑或是来感受现代化的氛围,苏州老城区流淌着的水,已不是唐朝和宋朝的水了……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苏州作刺史,回到洛阳之后一口气填了三首《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得相逢!

湄潭,将富足到永远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州、苏州剌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回到北方后,仍对江南依恋不已。江南,是诗人心中最美的仙境!也许中国文化里的江南,已化作了唐诗宋词元曲?那么,在现实世界里,何处是“江南”呢?或者说,诗人词里的“江南”真的随着刘伯温的预言移往了云贵高原?

湄潭,将富足到永远

湄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很少有干部主动调入市里、省城,这和周边县以及很多县、市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原因呢,很多湄潭人都认为湄潭是一个好地方,非常适合人生活,即使有升迁的诱惑,湄潭人也未必会被吸引去。

湄潭现代著名诗人苟中一先生有诗《田舍谣》云:

河畔多插柳,柳长可固堤;

墙阴多种桑,桑茂便采撷。

荆扉间杂花,好鸟竞日啼;

有子各壮健,随分事锄犁;

租完吏不扰,野饮无町畦;

夕阳归路晚,看云闲杖藜。

好一幅美妙的桃花源胜景图!一个地方,既“可耕田”,又可作诗,不就是诗意的栖居?

有一件事曾让我颇费思量,就是在现代化氛围相对浓厚的县城的茶乡广场,一边是电子屏幕上播放着广告与电视节目,一边却有一群老人在树荫下津津有味地唱着古老的花灯戏,且各种响器板眼俱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为什么能在这贵州人气很旺的城市广场上和谐相处?这或许也是一种文脉吧,并且将生生不息!这就是湄潭!

湄潭,富足四百年了,还富足么?

影响湄潭未来顶层架构的浙大西迁科教文化、中国现代茶叶科技与茶工业文化、红军长征文化,皆是国家基因,民族血脉,蕴含着无限的正能量,并且在传承与创新发展进程中不断孕育出新的文化因子,形成新的文化生态,引领和推动着湄潭经济社会向着高质量、高品位、差异化的方向发展。

湄潭,将富足到永远!(周开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