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央视网评 | 黄金周20年:假日经济到了转型的时候了

2020-02-18 18:18:04旅游攻略
编者按:黄金周20年来,全民步入休闲时代,假日经济日益红火。欢喜的背后也有“黄金粥”的烦恼:高速拥堵普遍、景区负荷过重、宰客现象不绝……追问这些问题,是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假期和体验。今日起,《央视网评》推出“‘黄金周’的爱与愁”系列评论。

央视网评 | 黄金周20年:假日经济到了转型的时候了

央视网评 | 黄金周20年:假日经济到了转型的时候了

编者按:黄金周20年来,全民步入休闲时代,假日经济日益红火。欢喜的背后也有“黄金粥”的烦恼:高速拥堵普遍、景区负荷过重、宰客现象不绝……追问这些问题,是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假期和体验。今日起,《央视网评》推出“‘黄金周’的爱与愁”系列评论。此为第二篇:


时间过得真快,7天黄金周长假制度不知不觉间走过了20年的历程。人们从一开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期待,渐渐有了“路上那么堵,想想都痛苦”的烦恼,有人吐槽“景点那么贵,想想都心碎”,还有人自嘲“钱包那么小,哪都去不了”!

各种戏说之间,恰恰点出了大家黄金周心态的变化、交通的不足、景区的病灶、消费的瓶颈,今天我们就来总结20年的得与失。

早在1998年,国家将旅游业确定为经济新增长点,应对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后内需的不足。1999年后春节、五一、国庆7天长假制度正式启动。在首个国庆长假中,全国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效果立竿见影,人们也逐渐有了“黄金周”的概念。到了2018年国庆,全国接待国内游客较1999年增长近25倍,国内旅游收入较1999年增长41倍。

黄金周对于消费的刺激逐渐从文化旅游覆盖到家电、装修、汽车市场领域,“假日经济”的效应进一步放大。利用节假日出门逛街、购置大件,释放积压的需求,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中国黄金周也日益成为世界的黄金周。市场预测,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次有望达8亿,在预定的旅游产品中,长线出境游客占比超过60%。除了日本、东南亚等传统目的地,欧洲、南美、大洋洲成为新的热门目的地,中国游客的到来极大地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微信、支付宝、中文导视牌、中文旅游软件……越来越多的国家用“中国元素”来吸引中国游客观光。中国游客,全球欢迎。

不过,站在20年的视角回望,经过粗放式、爆发式增长,黄金周迎来了增幅的放缓,2018年国庆黄金周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增幅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跌入个位数(如图示)。





数据来源:文旅部(旅游局)、统计局等

图表揭示出近年来,国庆黄金周呈现从高速爆发到稳中趋降的态势,进入新的区间阶段。分析趋势背后的原因,过往基数庞大、假日出行回归理性、消费不足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不过,反思黄金周和假日经济暴露的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

很多人已经看到,黄金周存在旅游产品、景区和交通等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的现况,也存在时间和空间配置错位的问题。各地在景区设计和开发中,风格千篇一律,管理漏洞百出,着急创收变现,宰客现象频发,用“黄金眼”对待黄金周。时间上,旅游业季节性强,过节时熙熙攘攘,过节后门前冷落;空间上,知名景点人满为患,特色旅游、小众项目还不够丰富。

假日经济被寄予了太多“经济”层面的期待。的确,全年120天左右的假期占全年三分之一长,假日消费数据的高低,关系一年消费市场的阴晴,例如2018年两个7天长假旅游消费就占全年的18%。而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点多起来了,拉动内需不再简简单单依赖长假,坐在家里面也能买买买,天猫、京东、拼多多几大平台“双十一节”一天几千亿的营收,直追黄金周7天的全国旅游收入。从效果上来讲,“假日经济”只是一次集中释放需求,在人们总收入一定的情形下,只是改变了消费的时间结构,并未明显带动消费增量。

假日经济的“假日”属性还有待提高。假期的舟车劳顿,上班族出现“节后综合症”,工作效率有所下降。此外,社科院调查发现2018年中国人平均带薪休假天数仅有7.68天,我国带薪年休假无论是时长还是制度落实方面与国外都有较大差距。带薪休假下,人们可以分散、灵活安排出游计划,从而减少“黄金粥”情况的发生。

我们还要看到,故宫和长城“超载”、海边沙滩“煮饺子”,西湖不见桥头只见人头,高速路上有人打球……如此大规模、集中性、爆发性人流,除了对交通等设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外,也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保护提出了挑战,加速着莫高窟、兵马俑这些文化遗产的老化或风化速度。另外,节后景区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清理垃圾,例如某年国庆日,天安门广场11万看升旗的游客就留下垃圾5吨。

经过20年黄金周的喜和忧,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过去的得与失。令人欣慰的是,管理部门治堵、降价的便民措施越来越多,游客的出行愈发理性,点滴改善之中,我们将迎接长假的下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