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探寻甘肃古建筑——莫高窟(敦煌石窟)

2020-02-09 19:54:16旅游攻略
敦煌,由甘肃省酒泉市代管,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截止到2018年,敦煌市下辖9个镇、另设有1个农场、1个基地 ,常住总人口达到19.11万人。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

敦煌,由甘肃省酒泉市代管,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截止到2018年,敦煌市下辖9个镇、另设有1个农场、1个基地 ,常住总人口达到19.11万人。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至安息;另一条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至康居、奄蔡。 无论南线还是北线,都需经过敦煌,自此,敦煌成为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也因此与当时的长安并称为国际性大都市。

敦煌是世界遗产莫高窟所在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的崖壁上。石窟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与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唐代记载,武则天的时候公元前366年,有一个叫乐僔的和尚来到这里,忽见金光,状有千佛,认为佛祖显灵,便在此开凿了第一个洞窟。紧接着,法良禅师在乐僔旁边开了第二个洞窟。敦煌地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特殊,不能修建庙宇,所以用石窟代替。此后莫高窟的开洞,塑像连续了10个世纪从来没有断过。后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陆上丝路衰落了,莫高窟也在明朝封闭嘉峪关之后冷落荒废了。

煌莫高窟举世闻名,南北跨度较大,差不多是占据着一座山,建造的结构也是很独特的,上下排列呈现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很有规律,建设的很有尺寸,远远看去就像是镶嵌在山中一样。

探寻甘肃古建筑——莫高窟(敦煌石窟)

鸟瞰莫高窟

现在洞窟采用的是敦煌文物研究所1964年统一编号,共计492窟,一直沿用至今。整个莫高窟共有735个洞窟,常年对外开放的仅有60-70个。其中包括60个普通洞窟,10个特殊洞窟。

第96窟

九层楼(第96窟,习惯上称“大佛殿”),高45米,依山崖而建,位置在莫高窟上寺石窟群的正中,里边供奉的是世界最大的室内盘腿而坐的泥胎弥勒菩萨的造像。九层楼从最初只有两层,一直到了民国时期才改建成了九层,现成为莫高窟标志建筑物。

1908年,伯希和考察队拍摄的五层楼

现在的九层楼

大佛高35.5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根据记载,这尊大佛为唐代武周证圣元年(695年)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所建。是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弥勒佛,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大佛的制作方法为石胎泥塑,即在崖壁的石沙岩体上凿出佛像的大体形状,再用草泥垒塑、用麻泥细塑,最后着色而成。这尊大佛已非唐塑原貌,但仍不失雄伟壮观的气势。

1924年,华尔纳拍摄的暴露室外的北大像

探寻甘肃古建筑——莫高窟(敦煌石窟)

第17窟

藏经洞,此窟原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时开造。

1900年5月26日被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无意发现。并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4万余件,他的这一行为导致文物严重流失。

晚晴时期,王圆箓,湖北麻城人

后经英、法、日、美、俄等国探险家的盗窃掠夺,藏经洞绝大部分文物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少部分留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伯希和于敦煌藏经洞内查阅经文  摄于一九〇八年三月

卧佛窟(148号窟和158号窟)

探寻甘肃古建筑——莫高窟(敦煌石窟)

148窟

睡佛身长14.8M。是敦煌大族李大宾家族开凿修建的一个大型涅盘窟,据记载,此窟是李大宾于盛唐大历十一年(776年)开凿。涅槃是指释迦牟尼八十岁时达到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的最高境界。

佛右胁而卧,面型丰满、双眼微闭,左手自然放于左腿之上。衣纹柔软,随身体起伏而变化,一副安然入睡之态。涅槃像后塑有佛弟子、天人、各国王子、佛姨母、菩萨等举哀像七十二身(经西夏重修)。西壁绘有莫高窟规模最大的《涅槃经变》,是敦煌石窟篇幅最长的涅槃经变,具有66个情节(能看清的约有48个)的长卷式巨幅壁画。

第158窟

为特窟(特殊洞窟),睡佛身长15.8M。开凿于中唐(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是莫高窟第一大涅槃窟。这个洞窟特别之处是塑像基本保持了唐代原作,塑像的艺术价值更高,(莫高窟保存下来的原作塑像很少)。涅槃像的左侧面(南壁)是一身立像,为过去世迦叶佛,其右侧(北壁)是一身倚坐佛像,为未来世弥勒佛,它们与主尊涅槃像共同组成三世佛像,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第130窟:

莫高窟第130窟开凿于盛唐开元、天宝年间。窟内塑像为倚坐弥勒佛像,高26米,是莫高窟的第二大佛像。因为这尊大佛位于“北大像”之南,因此将其称为“南大像”。

大佛雄伟的身形倚崖而坐,双腿下垂,两脚着地,左手扶膝,轻柔自然,右手施无畏印,头部微俯,双眼微合下视,略含笑意,神情庄重慈祥。古代匠师在塑造这尊大佛时,有意放大了头部的体量,佛像通高26米,仅佛头就高达7米,这显然超出了人体的正常比例。解决了礼佛者仰视大佛所造成的头小体大的视差。这一颇具匠心的艺术处理,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艺术匠师的聪明才智。

第45窟(特窟):

第45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下层,据学者们推知,其营建时间应在盛唐时期。此窟平面方形,覆斗藻井顶。窟正壁(西壁)开一平顶敝口龛,龛内塑佛、弟子、菩萨、天王七身像。

探寻甘肃古建筑——莫高窟(敦煌石窟)

45窟的彩塑是彩塑黄金时代唐朝的典型代表,代表着莫高窟彩塑的最高水平,原来一共有九尊,是典型的佛陀说法群体塑像组合。释迦牟尼世尊在中间说法,右边的大弟子迦叶和左边的小弟子阿难在旁听法,再往外是两尊菩萨塑像,最外侧的是天王,龛外两侧力士像已经不在了。佛龛的四周墙壁都画满了八弟子、诸菩萨、天龙八部和飞天,虚实结合,表现了净土硕大的完整场面。现存的七尊彩塑的艺术水平都非常高,而最精美绝伦的是菩萨像,是唐代彩塑菩萨的上乘之作。

探寻甘肃古建筑——莫高窟(敦煌石窟)

南壁画《观音经变》。北壁画《观无量寿经变》。什么叫“经变”?经是佛经,变是“变相”或“变现”,也就是形象化的意思。经变就是以图像的形式来说明某部佛经的思想内容。经变画与北朝时期流行的本生、因缘与佛传故事画不同,它们不是提供给僧侣们坐禅观想用的,而是为了向信徒们宣扬佛经的真正内涵。

莫高窟45窟—《观无量寿经变》

61号窟:

此窟开凿于五代,元代重修。窟形为覆斗顶殿堂式洞窟。学者们推知是五代晚期河西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及夫人开凿的功德窟。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和主室

按照常理,供养人像是按辈分高低来排列的,可是本窟却把窟主曹元忠的生母宋氏放在第四位,而辈分低的皇后,于阗皇后排在前面。这四位供养人的排列,体现了出于政治的需要。

东壁门南—曹氏家族的女供养人

此窟又称“文殊堂”,主要是供奉文殊菩萨而修的,传说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五台山自北魏起深为佛教徒所信仰。地处敦煌的佛教徒怀着向往崇敬中原佛教胜地的心情,也绘制了五台山图。此图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是各种菩萨化现景象,位临五台山上空赴会;中部是描绘的五台山五个主要山峰以及大寺院情况,又有各种灵异画面穿插于五峰;下部则表现通往五台山的道路沿途的地理情况,充满日常生活气息。全图长13.4米。高3.4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莫高窟最大的佛教史迹画。

洞窟西壁—五台山全图

甬道经西夏重修,并在两壁绘制了炽盛光佛图,这一内容在莫高窟是独特的。

甬道南壁—二十八宿及十二宫(元代)

第85窟

莫高窟第85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第一层,是晚唐时期开凿的洞窟。是张氏归义军时期第二任河西都僧统翟法荣为自己修建的功德窟。85窟的规模宏伟,保存完整。壁画内容题材丰富,五彩缤纷,布局结构紧凑严密。

晚唐-莫高窟85窟-窟内景

窟顶东坡的梯形经变,绘于公元862——867年之间,中间以巨大的空间表现释迦佛上摩罗耶山,到楞伽城为罗婆耶王说法的情形。摩罗耶山两头大,中间小,形如束腰鼓。左右两边的三角形空间内各画10付小型说法图,画面布局严谨、色彩艳丽,为敦煌楞伽经变的杰作。

莫高窟85窟窟顶东坡-楞伽经变

莫高窟第85窟南壁《报恩经变》,构图以《序品》说法会为中心,其上有榜题“报恩经变”,下部正中画婆罗门子孝养等故事。经品画分布在四角,成为以后同类题材经品画的共同布局。

高窟第85窟壁画面积不过110平方米,却几乎集中了敦煌壁画的所有病害,经过实验终于发现,导致酥碱病变的罪魁祸首就是潜藏在壁画底下泥土层的可溶性盐。目前,第85窟内空鼓壁画和酥碱壁画的保护修复工艺和材料筛选实验已经完成,现场修复工作已经展开。

.晚唐-莫高窟85窟-狮子莲花藻井

晚唐-莫高窟85窟北壁-思益经变乐舞局部1

103窟

此窟开凿于盛唐,塑像为释迦牟尼佛、菩萨、弟子,塑像为清修及清塑。窟形为覆斗形顶;洞窟南壁画法华经变一铺。《法华经》全名为《妙法莲花经》,全经共28品。此窟主要画有两品:《妙庄严王本事品》和《化城喻品》。这幅画用清绿山水画来描绘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的情景,这种青绿山水画是当时唐代流行的一种画风,莫高窟壁画中的青绿山水画保存的很好,色彩如新,因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图:化城喻品)

249号窟

249窟开凿于西魏。覆斗顶殿堂窟,西壁开一龛,东壁毁,南、北壁绘千佛,中间绘说法图一铺。窟顶绘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和佛教题材。左、右壁大体为自上而下的天宫伎乐、千佛、药叉的格局,中层千佛中央各画说法图一铺。

此窟壁画内容中最富特色最有意趣的是窟顶四披的壁画。覆斗形窟顶,中心饰垂莲藻井,四披“图画天地,品类群生”;上部为天空,是神仙的世界,正披(西披)画阿修罗王、前披(东披)画摩尼宝珠,都是典型的佛教题材;右披(北披)画东王公,左披(南披)画西王母,较多地体现神仙思想;四披下部绕窟一周则尽是山林野兽及狩猎等地上人间的生活场景,构成天地神人共处的想象空间。

狩猎图

第257窟(九色鹿经图)

第257窟建于北魏。前部人字披顶,后部平棋顶,有中心塔柱。窟顶人字披椽间绘莲花供养菩萨,后平棋顶有莲花童子,飞天及忍冬图案。

窟壁绘画分三段,上绘天宫伎乐,中绘千佛和佛经故事, 下绘药叉。南壁中段前部绘立佛,后部绘“沙弥守戒自杀”、“弊狗因缘”;西壁中段绘“九 色鹿王本生”和“须摩提女因缘”;北壁中段前部绘说法图,后部画“须摩提女因缘”。此窟故事画故事情节感人,人物造型生动,画面构图继承了汉画像石的横卷式,紧凑而有装饰性, 成为非常动人的连环画。

“九 色鹿王本生”(局部)

第259窟

莫高窟第259窟是莫高窟早期的代表洞窟之一,大约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公元477—499 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本窟的塑像和壁画基本都为北魏时期的原作,是了解佛 教美术史的重要实物遗存。 中镌一龛,内塑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南北两侧及半塔的转角处,各塑菩萨一身,塔西存留有浮雕供养菩萨。

莫高窟第259窟-人字披殿堂窟

其中北壁东侧的禅定佛像是莫高窟塑像中的代表作之一。禅定佛头生肉髻,身上穿通肩袈裟,两眉细长,双眼略开,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似乎体味着参禅悟道后的满足和愉悦。此尊塑像表现出民族审美情趣与传统技法纯熟的运用,是敦煌石窟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

第285窟

第285窟是莫高窟最重要的洞窟之一,有537年、538年的题记,这个时候北魏已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窟顶中央是一“斗四藻井”,四面坡面上画的是日天、月天、雷神、飞廉、飞天,还有成排在岩穴间的苦修者。苦修者的岩穴外面,有各种动物游憩于林下溪滨,窟顶的这些动物描写真实自然而又富于感情。

莫高窟第285窟—大型覆斗顶禅窟—西魏

洞窟的四壁,大多是成组的一佛与两服侍菩萨,但窟壁最上方,往往有飞天乘风飘荡,最下方有勇猛健壮的力士,南壁中部则是《五百强盗故事图》

莫高窟第285窟 西魏五百强盗成佛因缘故事

323、324、325号窟:

第323窟是一个初唐洞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为平顶,南北壁上各凿一盝型顶的小窟,南侧为324窟,北侧为325窟。这里是绘制佛教史迹最多的一个窟。壁画有《张骞出使西域》、《释迦浣衣晒衣石》等。

《张骞出使西域》局部

328号窟

莫高窟第328窟是开凿于初唐时期的代表洞窟。此窟窟形平面为正方形,窟顶是覆斗形,中心绘交杵莲花藻井图案,四披绘棋格团花图案;西壁敞口龛内绘塑结合,表现佛、弟子、菩萨,龛顶绘弥勒说法图;南壁北壁及东壁上方均为净土变,东壁下方为西夏时期的八身供养菩萨。 在莫高窟现存的两千多身彩塑中,各个时代保留的雕塑原作有一百四十余身,其余大都经过后代重绘或重塑。第328窟西壁佛龛内的群像,均为唐代原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此窟的参观重点。

西壁佛龛中,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身披田相袈裟,右手平举,作施无畏印,左手抚膝。佛像造型丰润,神情威严而端庄,两眼俯视,给人一种亲切感。随着佛陀手臂的动态而改变的衣纹褶皱十分细致,结跏双腿和被包裹的双脚,使袈裟的横向褶纹疏密有致,极富韵律。

在佛像两侧塑的是佛的两位弟子迦叶和阿难。左侧为迦叶,他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首,因少欲知足被称为“头陀第一”。这身塑像身着水纹田相格袈裟,端严直立,双手合十,双眉紧缩,表现出一位老年高僧庄严虔敬的神情。

右侧为阿难像。阿难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他19岁皈依佛门,侍佛25年,多闻佛法,长于记忆,被称为“多闻第一”。此身阿难像身躯微斜,两手笼于袖内,昂首侍立,面貌丰润,双目微睁,似在出神聆听。

弟子两侧为两身胁侍菩萨,一腿盘于莲座上,一腿下垂,足踏莲花,作闲适的“游戏座”。发髻高耸,面相丰腴,双手纤巧,胸饰璎珞,腰围锦裙。艺术家对菩萨身形线条的塑造精准而富有质感,栩栩如生。

佛龛外侧为三身供养菩萨,体态修长,璎珞长垂,胡跪于莲台,气质端庄典雅,造型严谨细致。其中龛内南侧的一身供养菩萨,在1924年被美国人华尔纳盗走,现存于美国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

莫高窟的佛教艺术,主要看四个方面:石窟建筑、彩塑、壁画、装饰。

石窟建筑

莫高窟大部分石窟的开凿结构都大体相同——前甬道,后洞窟。石窟建筑形式细说有十几种,主要的有五种。

1. 禅窟:供僧人坐禅修行的场所。受印度影响的建筑风格。左右两侧各开两个或四个仅能容身的斗室。屋顶是平顶或覆斗顶。

莫高窟第285窟

2. 中心塔柱窟:十六国,北朝时期主要流行的风格。在室中间凿了一个方柱,柱的四面弄成塑像,象征佛塔,修行的人入塔观像,一个一个看,礼拜这个佛。

莫高窟第303窟

3. 殿堂窟:修行者礼佛或者讲经说法的场所。平面是方的,覆斗顶,正壁开龛塑像。

莫高窟第275窟

4. 磐涅窟:因磐涅相(肉体死去,精神升天如极乐世界)而得名。主室呈长方形,正壁有横贯全窟的佛床,上面是卧佛磐涅相。

莫高窟第158窟

5. 大像窟:因为窟里头有巨大佛像而得名。

莫高窟第130窟

彩塑

彩塑就是位于佛龛和佛坛上的塑像。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3身,多则11身。莫高窟现在尚存彩塑3342身,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属罕见的。彩塑是怎么做的呢?莫高窟彩塑多以木骨泥塑的工艺制成——选择与佛像姿势相近的树枝经过加工制作成佛像的主体框架,在框架上绑缚苇草,草外敷粗泥,再敷细泥,压紧抹光塑像成形,再上白粉,最后彩绘。

佛像是佛教里最高的神,具有最高智慧,大彻大悟。

佛 初唐

菩萨没有男女之分,是中性的。菩萨可以帮别人解脱,但自己要想成佛还要继续修炼。

菩萨 盛唐

弟子只能求得自己解脱,还不能帮别人解脱。

弟子 盛唐

天王穿盔甲,脚下踩恶鬼。

天王 盛唐

力士是仅次于天王的护法神,一般都是半裸,腰束短裙。

力士 盛唐

壁画

壁画按照内容可分为五种。

1. 尊像画:比如刚才说的佛像、菩萨像、弟子像,天王、力士像,还有许多供养守护神,飞天。

莫高窟第320窟 飞天壁画

2. 经变画:把佛经复杂的内容变成画,叫做经变画。一般是将某佛经内容变成一幅收尾完整的巨大壁画。

榆林窟第25窟北壁弥勒经变图

3. 佛教东传故事画:也叫佛教史迹画。主要画传自今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和中国本土地区的佛教传说,弘扬佛教高僧,史臣,以及佛教圣地的神话传说。

莫高窟329窟 乘象入胎

4. 供养人画像:供养人一般是出资建窟的人。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礼佛图,莫高窟第130窟南壁,段文杰临摹

5. 装饰图案画:用来装饰洞窟的建筑,彩塑,并分割不同内容的壁画。它像条纽带,把洞窟的建筑连成统一的风格。装饰图案丰富多样,很多是从外国传过来的。

莫高窟第328窟

飞天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飞天的来源——乾闼婆和紧那罗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佛教将这二位天神化为已用,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的说法大会奏乐歌舞。飞天源于印度,但是敦煌飞天是多种文化交融而成的艺术形象,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

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大爱敦煌,大爱中国历史文化,国富才是文物的强大保护,希望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来敦煌感受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