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旅行中的寺院|这里被称为“中原莫高窟”,有中国最大的摩崖塔林

2020-02-02 13:36:06旅游攻略
全国有很多座灵泉寺,河南安阳这座并不出名。在安阳,有殷墟,红旗渠这样的景点,灵泉寺实在是不起眼。即使冠以“莫高窟”,“摩崖”这样的名头,也没能让寺院脱颖而出。起初看到这几个形容词,我也没觉得特别,因为这两年自驾,看过太多蹭知名景点热度的,结果大部分是让人失望的。

全国有很多座灵泉寺,河南安阳这座并不出名。在安阳,有殷墟,红旗渠这样的景点,灵泉寺实在是不起眼。

即使冠以“莫高窟”,“摩崖”这样的名头,也没能让寺院脱颖而出。起初看到这几个形容词,我也没觉得特别,因为这两年自驾,看过太多蹭知名景点热度的,结果大部分是让人失望的。倒是这个“中国最大摩崖塔林”或许有惊喜,反正闲来无事,不妨一探究竟。

从安阳市发出,大约一个小时,来到寺院所在的天喜镇村。寺院不在村子里,这条天灵线(路名)是专门给寺院修的。路两边没有人烟,都是高大的树木,依山势而延展。

穿过一座石牌坊,道路尽头就是寺院。一片开阔地,平时是停车场,现在就我一辆车。参观小众景点的好处,就是可以“包场”。

旅行中的寺院|这里被称为“中原莫高窟”,有中国最大的摩崖塔林

灵泉禅寺

灵泉寺

灵泉寺的周边,是几间村舍,都是平房,围绕寺院而建,形成一个“小村落”。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数是僧侣信徒,每日烧香礼佛,还要负责打扫卫生。我去的时候临近年关,几位大娘在寺院门口扎花,看到我还略显诧异,这个地方平时应该少有人来。

灵泉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魏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隋唐两朝是寺院发展的鼎盛时期,隋文帝曾命灵泉寺主持灵裕法师为“国统”僧官,法师两度婉拒,从长安返回寺院潜心讲学,周边的善男信女和众多僧侣慕名而来,使得灵泉寺香火旺盛,一时间风光无两。

时过境迁,现在的灵泉寺早已不复当年时光。从山门进入,寺院不大,没有大寺院的恢宏气势。大殿布局完整,从山门,天王殿,到玉皇阁一字排开,虽然都是新建,但看不到奢华的感觉。大殿几乎都是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构造,显得古朴而简单。我去的时候寺院所有大殿都没有开门,略有遗憾,只能在殿外找寻一些惊喜。

天王殿

很快就找到一处。依照左进右出的参观顺序,我顺着天王殿左边的拱门进入,原以为到了下一进院落,其实不是,拱门把我引入了一个环形的地下平台,平台距离地面一人多高。这个平台围绕天王殿,从拱门的楼梯走下来,眼前是两座佛塔,分别立于殿后两侧(右边拱门下还有一座)。两塔之间由桥洞连接,这种建筑格局在寺院中很少见。四周一块块黑色石碑,刻着重建寺院的捐赠者。

一对唐代佛塔

佛塔是一对唐代遗物,九层方石塔,重檐楼阁式。塔尖有些损毁,总体保存完好。最吸引人的是塔座部分,雕刻的是歌舞乐伎,手中拿着笙笛乐器,随音乐舞动,展现当时的社会一派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塔身类似一座佛龛,外面雕刻天王和龙,窟龛内的佛像已没了踪影。

唐塔塔座和塔身

寺院中还有一处不大的殿宇,叫“水帘洞”,里面供奉的是齐天大圣。应该是寺院后来扩建的,有点不伦不类。虽然孙悟空也是“斗战胜佛”,但明显感觉是寺院为了吸引游客想的一个办法,颇有点无奈之感。

一不小心就走到客堂的房顶,一片平坦的水泥地。北方人应该很熟悉这个场景,晾晒粮食用的。寺院周围都是庄稼地,这里距离天喜镇村还有些距离,一切生活都要自给自足。回头看一眼寺院,群山环抱,青翠掩映。寺院远离世俗,如果没有虔诚的信仰,如何能吃得了这清贫之苦。

俯瞰灵泉寺

灵泉寺石窟

灵泉寺石窟开凿于隋朝初年,那个时候正是寺院鼎盛时期,来寺院求经拜佛之人众多,宝山(灵泉寺后山)就成了学经的最佳场所,僧人们在此雕刻以表达对佛法的理解。久而久之,就形成一定规模的造像运动。一直到宋朝,随着灵泉寺的没落而结束。整座宝山共有洞窟240多龛,造像千余座,所以这里也称为“万佛沟”。

万佛沟

几个“之”字形转弯之后,终于看到洞窟了。不出所料,佛像损坏严重,跟北方所有石窟一样,佛头没有了。被盗的具体年份已经无从考证。整座宝山几乎没有一尊完整的佛像,佛头和手损毁最严重。

被盗洞窟

灵泉寺石窟是根据宝山地质特征建造,宝山上大型石块较多,但不是整体,东一块西一块,不像龙门或者云冈的山体是一整块石头。整座山上,佛像随石头的位置自然雕刻,随意凌乱摆放着,也增加了一些观赏的趣味性,在这里不是“看”佛像,而是“找”佛像。参观的时候要多回头,可能哪块石头背后就是精美的摩崖造像了。

摩崖塔林

这些淹没在杂草中的灵塔,鳞次栉比,正是我要找的摩崖造像。灵塔共有150多座,无愧于“中国最大摩崖塔林”之称。灵塔主要是灵泉寺和周边十几座大小不等的寺院高僧的圆寂塔。每座塔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是造型基本一致,塔身雕刻的内容不同,精细程度不同,大小也不一样,代表着高僧不同的身份。每个洞窟都有编号,其中59号灵塔,是灵泉寺创建法师——道凭法师的灵塔。

摩崖塔林

继续上行,就来到“万佛沟”最精美的洞窟——大住圣窟。在洞窟口才看到有文保碑,这个“国保单位”太需要保护了。

说大住圣窟精美,一点不假,站在洞窟门口,就已经让人感受震撼了。石窟是利用一整块石头雕刻,洞窟口两侧,是2米高的门神,以浮雕形式呈现。见多了龙门石窟中那种“立体”的佛像,这种“平面”造像就显得特别。

迦毗罗神王

那罗延神王

两座门神保存完好,面露微笑,微微扭头,目光斜视向下方看,但是看的方向并不是对称的,而是一致向右看(佛像方向的左边)。可能是俯瞰人间正在上演的一出好戏。

洞窟内三面是三组佛造像,共六尊。正面是三尊汉白玉雕刻佛像,是整个灵泉寺最早的造像之一。佛像体型圆润,身材魁梧。从袈裟的雕刻方法来看,已经和北魏时期的“曹衣出水”略有不同,在佛像胸前和下摆会有一些装饰物出现,雕刻手法正在逐步向盛唐时期“以繁复为美”的风格转变。六尊佛像的头部和手都被盗,现在看到的都是后期修补的。

汉白玉佛像

灵泉寺石窟为什么又叫“中原莫高窟”?就要从这六尊佛像的头顶说起。窟顶一朵莲花,三对飞天将其围绕。站立在莲花下,四周被佛像包围,感觉飞升上天,在靡靡之音中与飞天共舞。

飞天

飞天

飞天本是一对夫妻(飞天都是成对出现),是歌神和乐神的化身,后来成为佛教天龙八部之一。大住圣窟的飞天,造型优美,身段柔软,与静坐的佛像一起构成一动一静的梵天世界,与敦煌的飞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三对飞天还有些细微不同,虽然裙带都是飞扬状态,但没有刻画成统一的样子,工匠利用裙带飞扬的长短,或者角度的变化,让每个人物都有了自己的特性。只需这小小的改变,就能让整座石窟“活”起来。

另一组飞天

灵泉寺虽然地处偏远,还是没能逃过被盗掘的命运。这一路走过来,灵泉寺石窟没有让我失望。至于有没有符合“中原莫高窟”这个名号,我觉得没那么重要。相比这些空头衔,保护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