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乡村印象:古村落,云步村

2019-08-17 14:36:25旅游攻略
记忆中,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奔跑于小村小巷,跑累了,停下来玩一玩,玩累了,回到家中,总有那些人,那些事使你感到欣慰。


云步村

细数光阴的痕迹,有些人离开这里已经好多年了,但对它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记忆中,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奔跑于小村小巷,跑累了,停下来玩一玩,玩累了,回到家中,总有那些人,那些事使你感到欣慰。


云步俯视图

云步村

云步村,位于护堤公路西侧,西北距枫溪集镇4.1公里,东临韩江,西侧与英塘、洋头及全福之东边村为邻,南、北分别是东田、堤头两村。村落呈长方状形分布,含云步、巷下、四甲3个自然村,与周边建成混凝土道路,交通方便。


乡村印象:古村落,云步村


乡村一角



云步俯视图

乡村印象:古村落,云步村

云步村

云步村,为云步的主村落,宋朝末期创村,因村有一古庙,名“云里古庙”,取“云里信步”之意,故名云步。云步是个多姓氏的聚居村,有陆、黄、李、陈、杨、郭、蔡、唐、刘、卢、王、张、林、彭、翁等二十三个姓氏,以陆姓最大。据记载,陆姓为宋末名相陆秀夫之后,陆秀夫随宋帝昺南逃粤海时,其家属多遗留潮州府一带,云步陆氏则为一个分支(旧时至意溪东皋祭扫陆墓——陆秀夫衣冠冢,云步陆12年轮一次。),其他姓氏部分是来此做生意开铺号后落脚,如张姓则来自江东元巷。



陆氏宗祠

陈氏宗祠

乡村印象:古村落,云步村

陈氏公厅牌匾

岁进士


黄厝大夫第

古楼源来内大夫第

乡村印象:古村落,云步村

乡村印象:古村落,云步村

江夏旧家


理学世家

云步村

宋末,建村时并在村中建有一古庙,名为“云里古庙”,陆姓与李姓众村民同庙拜祀至今,以每年正月初八为“感天大帝”神游日,每年三月二十九为感天大帝生日,陆姓与李姓宗亲共同拜祀。



云里古庙

云步村

相传宋末云里古庙建造之初,到法光寺取樟木,来到现云里古庙旧址,就无法行走。故此云里古庙就只好建在旧址了。因古代“里”字与“李”字同音,所以取庙名为云里古庙。关于云里古庙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感天大帝有一次赌输钱,就只好把夫人卖与东边村,自古以来,云里古庙老爷无夫人,而东边村供奉夫人,云里古庙坐南朝北,正好向着东边村,以表思念之意。

云步村

1952年,云里古庙被拆除,1991年经全村村民捐资,重建云里古庙。古庙正门对联:“感应通天玄帝德,祯观永锡聚云乡”,每年正月初八日为感天大帝神游日,神游队伍场面浩大。陆姓与李姓宗族老大走在最前面,接着是陆姓锣鼓队,中间是感天大帝,后面是李姓锣鼓队,神游至各村神前十余厝,下午神游云步环乡路,直至护堤路福德庙处,后入宫,神游之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场面十分壮观。



张煜嘉摄

云步村

云步先人大部分出自福建莆田,同时又住在韩江边,崇拜妈祖也是天经地义之事。“妈祖”我们一向尊为“天后圣母”,妈祖宫我们称为“云山古庙”,康熙年间所建,是黄厝陈厝共享的保护神,正月十六游神,平时村里各家各户都要去妈祖宫晋香,祈求安康幸福,平安世顺,许愿的,还愿的络绎不绝,香火兴旺。

张煜嘉摄


张煜嘉摄



云步村

“日生畴”即圣封土地爷,相传古寺有一位长须白发的老人手持拐杖,站立堤顶,指点迷津,济百姓之安乐,摆脱水灾之苦,人们感而建此古庙。该庙始建于清光绪四年,即1871年,几经沧桑,拆迁修建。1939年,农历己卯年秋被日军拆除,原古庙匾额(日生畴)被投下韩江,后善信们打捞保存至今,原匾额升于主宫正门。古庙被拆建后,日寇屡受圣神惩罪,日军及其汉奸组织重建古庙,以示谢罪。1960年(庚子年夏)因洪水将淹堤而迁移。后来,堤顶加高加宽,移筑公路于1998年(戊寅年)又再迁移。

云步村

法光古寺位于枫溪云步村之东偶,该寺始建于元·至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历经沧桑,民间有“未有开元寺,先有法光寺”之传说。据老辈人说:法光寺所在地势莲花宝地,四周全是池塘,唯一有一小路接源来至黄厝,通过这路就可登上小岛。法光寺就建在小岛之上,座到向西,背靠韩堤,西朝原野官路,小岛高出池水平面三丈多,树木参郁,时人烟稀少环境幽静犹如世外桃源,正是僧侣们修身养性,念经供佛之宝地。

云步村

传说,当时有位在南方工作的官员,奉旨到京都述职,路经潮州,因潮州美景迷住了他,当时来到东边官路时(离法光寺莲花地一公里)遥望东方有一小丘似是出水莲花,不觉好奇驱道而至,来到池墘看,的确风景独好,他就寻找上岛之路,绕池一周之后登上岛的高处,微风吹拂树木婆娑,鸟语虫鸣,池中波光闪闪,生意盎然,落叶相伴,置于岛中犹如仙境一般。因为这个官员痴迷潮州美景,而延误了上京述职的时间,但他灵机一动,他深知当时皇上特别信奉佛教,准备到京之后先上本考察地方,发现了这一宝地,恳请皇帝在此建宝刹,以佑一方安宁保疆。他这一博果然灵验,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法光寺。



云步村

云步黄氏基肇莆田,自明嘉靖初期(约1526年前后)祐斋公从揭阳玉浦长房派下四房支兮迁徙云步,迄今近五百年。黄氏宗祠,堂号明德堂,始建于清康熙丁酉年,于20世纪80年代被毁,原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现存门楼扩路被拆,黄氏字辈诗为:汉声朝世良 德泽衍馨香 礼义昭平治 诗书立贻谋 传家惟孝顺 建国庆贤能。书名世诗为:开基洪大业 关裕景若初 持己尚仁义 传家宝诗书 时来名振茂 保得万年余 愿育俊英子 门耀驷马车。



黄厝俯视图

云步村

朝拱公祠,堂号爱敬堂,始建于嘉庆年间。相传,黄仁勇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赴省城参加乡试中举后,欲进京会试,却苦于筹不到路费,这时云步村黄世元正要往京城经商,听闻黄仁勇的境遇之后,鼎力资助。在进京比试有个项目是使用兵器,仁勇挥动大刀时不慎右手失科,刀将落地,仁勇急中生智,不慌不忙地用左脚尖将刀柄踢起,又舞了起来。在坐众人无不捏了一把汗。比试完毕,嘉庆帝问仁勇:"刚才踢刀是何架势?"仁勇急中生智地跪奏:"这叫'魁星踢斗'。"嘉庆帝听后甚为满意。比试结束,黄仁勇得中榜首,状元及第,被封御前带刀侍卫官。黄仁勇成才之路,离不开黄世元的关爱,为了报答黄世元的恩情而兴建朝拱公祠谢恩,并赠予嘉庆皇帝御笔《状元》牌匾及十二幅屏风(已遗失)。





旗杆

云步村

巷下村,位于云步村西南部,与上东埔、洋头村相邻,清《海阳县志》作一独立村落记载,后管理上长期归云步。全村原有肖,李,池三姓,现存肖,李二姓,肖姓不知来自何方,没有历史记载,李姓约于500年前后来自福建莆田涵江区白塘镇洋尾村巷下,遂以巷下命村名。



巷下村俯视图

云步村

巷下村以李氏宗祠为主建筑群,堂号“绍德堂”,三进格局,面堂开阔,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农历癸卯年,即公元1903年,重修于2001年,左右各两条巷,后包巷两条,民房几十间,村民大多居住在祠堂巷的房屋,最前面是袁厝池,相传是块鲤鱼风水宝地。李氏辈序诗为:伯洽子联光 广仁名誉芳 盛世冠乾坤 国家福寿昌 道德传万代 忠孝振家声 金玉大满堂 吉庆呈祯祥。



李氏宗祠

云步村

巷下自宋末迁来后,清朝乾隆60年(农历乙卯年,公元1795年),为了后代子孙能够上学读书而兴建该书斋。现存书斋中央牌板为证:“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先生醉卧此石间,万古无人知此意——乾隆乙卯年春月板桥老人郑燮印。”书斋现已不作为办学之用,1980年起作为神庙,供奉感天大帝、福德老爷、老仙公、花公花嫲等神像,供村民祭拜。

云步村

四甲村,位于云步村最北端,与堤头村为邻。考村名起源,据《海阳县志》登云都“云步”条名之下,言云步“古分八甲,今存四甲”,村落可能为云步的第“四甲”沿化为名。创村于明代,村中原有王、李、刘、邱、陈五姓,以王姓为第一大姓,他姓仅数户,王姓从英塘村迁来。



四甲俯视图


玉峰古廟

四甲村游神赛会(摄于2014年)

云步村

四甲村传统手工业是制作八仙桌,它的标准尺寸是三尺二,是由桌脚,桌轮,面框和桌面板组成,有褐色,褐色两种颜色,粤东地区主要以红色为主,用料为几十年的杉木类,具有轻便,不易蛀虫和变形的特质。主要用于婚嫁,出花园,生男丁,拜老爷等场合,美观性很强,做工很精巧。





八仙桌制作


粿架

云步村

古道官路,位于东边村前、田打陈村前、黄厝虎坟片后农田水利沟左边至堤头路。官道,即为古时官府所修筑的主要道路,相当于现在的国道、省道与县道。潮州城,在有政权统治存在的二千多年来,一直是粤东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明清时期,主要有四条官道,即:

东线:过湘子桥,经黄竹洋进入饶平县、澄海县

南线:从南门出发,经云步、龙湖沿韩江进入鮀浦

西线:出南门,经大和都的乌洋、槐山岗、青麻山、麟坪东船头至万里桥,过桥后接揭阳界。

北线:沿韩江北上至丰顺界。



官路地图

云步村

1939年10月7日,驻英塘游击队小队长许瑛、副队长黄玉屏带领侦察班陈忠心、李朝道、王炳荣等人,化装为农民、小贩,潜伏在云步市场,日军伍长加藤始助在云步市吃霸王餐。李朝道把加藤始助夹住,懂拳术的王炳荣勇敢地冲上前向加藤始助的鼻孔用力一戳,他即晕死过去,游击队成功地活捉了日军。10月8日,日军迁怒于群众,在云步市抓捕无辜群众陆亚榜等18人,残忍地枪杀于“小武当宫”码头,并抛尸韩江。

云步市

云步村

过去,云步人基本上没有从事农耕,绝大多数人都以经商为生或从事手工艺劳动,主要是卖红糖、大米、豆油、盐、酱、醋、茶叶、服装、文具、纸、文房四宝、家私、农具、家具等。据说云步市最繁荣的时期,从堤顶,上市(长一里之余)下市和柴圈铺巷一共有二百六十多间店铺,明代《潮州府志》(郭志)中将其列为潮州府重要墟市之一。云步市,在当时非常繁荣,经营辐射范围十里之外,与枫溪交界的十八个小村落,俗称“浮洋十八碟”:韦骆村、三胜、草庵、金欧、东路、洪畔、下郭、高云、树下佃、蔡林、留前、树下翁、路头黄,路头刘,路头周,张林桥,菊塘曾、顾畔。(原属浮洋六区,现为三胜村,韦骆村,胜联村,草庵村(大队),归属潮安区浮洋镇管辖)都要来此“上市”。就连韩江对岸的江东元巷,村头,上水头,下水头的乡民,都要搭船过来云步市理发。云步人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聪慧能巧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奋斗不息,历史上曾出现过几个较有成就的商号。

张煜嘉摄

市巷

缝衣匠

“钱财”

剃头匠


算盘


下棋

云步村

有潮州府南门外堤头村杨氏开基祖杨仰静公在云步堤顶"望江亭"题的对联为证:十里江亭,客商上岸登云步:千年寺院,佛祖显灵耀法光。因地势比较好,云步村在当时有简易的码头(如鹅寮码头,小武当宫码头、猪砧码头、葫芦码头、陈厝码头等),常运载松柏须(叶,形状像男人的胡须)以作为枫溪龙窑烧制陶瓷燃料之一,主要从韩江上游运来(如万峰山林场)和浮洋的油盐酱醋,燃料都是在云步码头上船,下货的,包括,梅县,丰顺,留隍的客船都要在这里停靠。那时候,家庭条件比较差的,都会挑着竿,过来码头这边搬运货物,这是他们的经济来源。解放前的码头是没有组织的,挑夫来到码头集合,自觉排成几列,靠抓阄方式决定自己搬哪条船的货物,解放后,枫溪公社在这里成立了“枫溪公社货源运输队”,有专人组织,搬运货物更加协调。



云步村

乡间流传口语——“云步莲藕酥脆甜,爱吃落下扌剪(jian)”。当地称之为“崩溪潭”,是当年韩江崩堤造成的,崩堤冲下来的水形成了好多池塘,洋头村,三胜村到处都是沙堆。云步人就在这些池塘种植莲藕,菱角,因为够酥脆甜,云步莲藕,菱角在当时非常出名。就在这时,日本攻打中国,日军驻兵于云步,在这边设有炮楼,他们抢夺云步人的粮食及农作物,将之占为己有。看到大家都在种植菱角,就缠着当地的人给他们煮菱角吃,由于煮菱角的人有颗爱国的心,怕日军吃完觉得好吃还会再纠缠云步人,于是将没有掰壳的菱角连同鱼肉一块煮给日本人吃。没有掰壳的菱角,吃起来会比较苦涩,日本人吃完连嘴巴都张不开,觉得不好吃就走了,后来遭汉奸告密,日本人要来捉这个煮菱角的人,好在提前收到风声,他提前跑了。到了土地制度改革,这些池塘被整平,种植莲藕及菱角的人就渐渐少了,现如今的莲藕都是云步人从饶平运过来买卖的,卖完剩下那些比较残小的莲藕,会将之粉粹、过滤、沉淀、晒干制成藕粉,“崩溪潭藕粉”远近有名。





做珠绣


晒牲粮

云步村

敲之房门,家中却无人在,桌面摆放着工夫茶具,空荡荡,没有人,显得无比孤寂。傻坐,呆看着天花板,总能想起很多东西来。



云步村

想念家乡,想喝一杯潮州工夫茶,吃一顿家人做的饭菜,闻一闻家乡泥土的芳香。惊叹,家乡真美,这里便是放松心情的地方,觉得累了,就暂时收起那浮躁的心,回到家乡走一走。



原创/立佳棒

转载需原作者同意

关注原创,欢迎转发分享

广东省乡村摄影协会

签约摄影师

或许,再过不久,你心中的乡村印象会渐渐地消失,但,不要紧,我的镜头,会帮你记录。可加WeChat :745827065——承接乡村拍摄,视频拍摄,产品拍摄,活动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