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全国100个特色村庄案例—(上)

2019-08-17 10:45:16旅游攻略
1.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蔡家洼村八大以来,蔡家洼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村庄规划先行、流转土地资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定不移地发展集体经济,有效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住在新民居、花海是田园、科教文卫全、收入年年高。

全国100个特色村庄案例—(上)

全国100个特色村庄案例—(上)

1.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蔡家洼村

八大以来,蔡家洼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村庄规划先行、流转土地资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定不移地发展集体经济,有效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住在新民居、花海是田园、科教文卫全、收入年年高。通过保护好绿水青山这一最大优势,保持乡土特色,适度开发旅游,带动周边发展,开创了“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特色村集体经济模式,深耕生产生活、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科普互动等产业发展优势领域,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村民每年享有包括工资、土地流转、股份分红、房租或经营民俗户等四方面收益,2017年村集体资产突破10亿元。成立了蔡家洼农民文化艺术团,村民走上舞台当演员,走下舞台是产业工人,丰富和活跃了乡村文化生活。支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家洼五音大鼓”、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路老会”的文化传承。承办国家、市、区级各项赛事、文化活动,为蔡家洼村持续发展植入文化底蕴。

2.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挂甲峪村

挂甲峪村140户,450口人,历史文化悠久,相传成村于明崇祯年间,因宋代名将杨延昭抗辽凯旋在此挂甲休息,后人便取村名为挂甲峪。

挂甲峪村“两委”班子带领全体村民艰苦奋斗,走出一条新时代“愚公移山”道路。先后实现了“十上山、十化、十变、十起来、十大”工程。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经从荒山野岭发展成为世外桃源。

3.天津市蓟州区上仓镇程家庄村


上仓镇程家庄村位于州河西岸,村风淳朴、团结向上。以“展上仓人文积淀之精华,开蓟县平原旅游之先河”为主题,深挖历史文化,弘扬燕子李三的侠义精神,投资1500万,占地五亩,建筑面积一千四百平方米的“柳溪暨燕子李三纪念馆”;通过土地流转600亩成立天津市程兴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天津程功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利用一村一品发展500亩大规模连片农耕体验采摘园,路宽敞、水系沟渠硬化畅通、电杆电线井井有条、抗旱井合理布局;建立了“北方江南”旅游景区,看田园美景,感侠义精神,赏百亩花海,享水上乐园;积极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村两委大力支持下程家庄村自发地组织起老年健身队、腰鼓队、广场舞队、巾帼民间大鼓队等团体型文体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投资10万元制作了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文化墙和彩绘长廊,文化长廊内容丰富,寓意深远,依托燕子李三人物感召力,将孝义思想贯穿其中,诸如二十四孝、新《三字经》等;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线,将程家庄十多年来发展的大事记做成文化街展示,如: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表彰、程家庄敬老日和福利日等。

4.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草沟堡乡白庄子村

白庄子村位于112国道旁,距草沟堡乡政府驻地草沟堡村1.5公里,距蔚县县城63.5公里,全村行政面积4.5平方公里,共127户,336人,耕地面积750亩,全部为旱地,林地3973亩。发展村庄特色产业,重点推行有机蔬菜种植、服装加工微工厂等特色产业发展。

5.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骆驼湾村

骆驼湾是一个平均海拔1510米、576口人的小村落,地处阜平县西部龙泉观古镇、毗邻五台山,在古代是东接燕赵、西连三晋、聚合山水之灵气、兼得塞外遗韵和中原风骨不可或缺的小村落,是清朝康熙帝五次西朝五台、雍正一次瞻礼、乾隆六拜圣地、嘉庆一次进香的古御道必经的小村庄。乍听村名,一定与骆驼有关,这个埋藏在深山中、古关隘必经之路、是否与骆驼有关的小村庄,到底发生了多少故事、诞生了多少传奇、沉淀了多少历史,需要我们这代人去追溯、去挖掘。入选2018年河北省十大旅游示范村之一,非常适合打造特色村庄。

6.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镇天台山村

天台山,山名也。位于天台山村东头,曾是土山。据清朝雍正十年《肥乡县志》记载,“天台山,县西南。土山无石,高数丈,盘结数百步,上建有天台寺,村亦名天台山”。山名村名,均有浙江天台山高僧所起。

灵秀天台寺,梦回葛孽城。神韵看古寨,养生葛仙翁。这是天台山村的四宝,一是天台寺,天台寺以前因为寺院规模宏大,寺内有“日落晚眺”而被称为“肥乡十景”之一;葛孽城在天台山村西南,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养邑之地”;古寨是指天台山村旧有古寨墙,是肥乡最早的县城属地;葛仙翁指东晋时期著名的医学家、道家人物葛洪,出生在天台山村。

7.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汉儿庄乡太阳峪村

太阳村位于迁西县汉儿庄乡最北部,与宽城县交界,是一个满族文化孕育出的村庄。该村共有68户,242口人,该村总面积2569亩,山场面积为2320亩,没有耕地。该村拥有广袤的山场,板栗树漫山遍野,人均可年产板栗600公斤。该村毗邻潘家口水库,水域面积广阔,多数村民以养鱼为副业。2007年开始,该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经几年间的建设,已经成为京津唐周边休闲游玩的目的地。板栗栽植、网箱养鱼、乡村旅游业是该村的支柱产业,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12000 多元。

8.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区)府城乡(镇)飞岭村

安泽县府城镇飞岭村位于县城以北7.5公里处,占地总面积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41.7亩,水地面积262亩,林地面积7889亩。全村辖4个网格,共302户859口人,其中党员34人,两委干部9人。飞岭村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背靠延绵不断的山脉,马唐公路穿村而过,山西省唯一一条无污染的河流——沁河自北向南流经其中。村内现有明代古宅院一处,明末清初幸福井一口,石窑洞20孔,石碾5台,避难地道500米,北京知青居住旧址两处,是一个历史资源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的多元化美丽村庄。近年来,该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业态、新路子,充分依托本村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按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三大特色产业发展总体思路,着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目前,通过打造“飞龙老庄河畔人家”景区、无籽西瓜大棚、草莓采摘棚、玉露香种植基地、反季节果蔬温室大棚、特色篱笆院风情民宿群落、村史馆、民俗大院等,已初步形成了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农业、文旅、乡愁三大版块,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

9.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皇城村是清康熙朝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之恩师、曾辅佐康熙帝执政半个世纪之久、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里。“皇城相府”是陈廷敬的府邸,是一座有近400年历史的古城堡建筑,集明清两代精华于一体,融官宅民居、军事防御、中西方文化于一身,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康熙皇帝盛赞陈廷敬“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

10.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古韩镇小垴村

韩镇小垴村位于襄垣县城东北5.5公里处,沟壑纵横,跌宕起伏。葱郁掠人的桃后山,错落有致的土窑洞,曲折蜿蜒的油面路,漫山遍野的景观树,川流不息的小溪流,原始的田园风光,自然的山水画卷,每一处都彰显出宁静而优雅,美丽又纯朴的小垴亮丽名片。

知青故里,美丽小垴。这里记录了一代又一代小垴人建设发展小垴的艰辛历程,更留下了当年怀着满腔热情扎根农村的知青们与乡亲们并肩战斗的光辉足迹。基于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浓厚的知青文化,生态旅游村建设已初具规模。水木清华、槐花广场、知青驿站、桃后山观景台、白龙庙等多个景点已陆续建成并已正式对游客开放。最显眼的就是小垴村党建服务中心,青灰砖砌成,高大宏伟,古香古色,四周凉亭环绕,典雅清幽,别有风味,这里不仅是村民活动场所同时也是旅游接待中心。

11.山西省怀仁市马辛庄乡鲁沟村


鲁沟村位于山西省怀仁市马辛庄乡,该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离大运高速5公里,明年动车开通后北京到鲁沟村只需要90分钟;空气宜人是该村的特色之一,全年一级空气297天,二级以上空气达350多天。

现在的鲁沟村,湖泊与湿地交织,树林与草地相映,环山绕湖,景色优美,获得“山西省文明村”和“全国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已成为周边地区民众旅游首选地。目前,王生忠先生已经组织八村联并工作,目标是将其打造成辐射京津冀蒙地区最大的高端旅游休闲养老基地。

12.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巴彦敖包嘎查


巴彦敖包嘎查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嘎查总户数317户,总人口1030人口,党员22名,总土地面积1.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840亩,林地780亩。2017年,被命名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和国家美丽乡村。巴彦敖包嘎查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持续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这一主题,以创建全国文明村镇为目标,以新时代新型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为农牧民服务、靠农牧民参与、让农牧民满意,让文明村镇创建成为造福农牧民的民生工程,成为农牧民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

1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

恼包村现隶属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管辖,位于新城区东北部,村辖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恼包”在蒙语中与“敖包”的意思相同,是指“石头堆积的小山”,是蒙古族用做祭祀的地方。恼包村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因村落附近有一敖包故得名“恼包村”。

几年来,恼包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开展工作。目前恼包村已经建成了商业街、幼儿园、卫生院、养老院、健身中心、便民超市等工程。45栋村民住宅主体已经完工,水、电、暖等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在村东侧和企业合作建设了一个占地1179亩预计总投资10亿元的呼市城发(恼包)仓储物流园区,解决村民就业问题。村西侧建成“合作社+企业+农户”为主导的颐和生态农业。目前已建成蔬菜大棚66座,60亩智能温室1座。村里修建了15处四合院与文化大院,展示恼包村的历史沿革、村风民俗。目前已接待中外友人大约30万人次。村里每年两次免费发放粮油补贴,对残疾儿童及时救助,按时慰问老党员,为本村大学生提供助学补助,为村民代缴合作医疗费及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3700万元。

14.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

多布库尔猎民村,现有猎民69户、197人,全村现有耕地12127亩,其中村集体耕地980亩,全村房屋31栋,每栋2户。猎民原居住的房屋低矮潮湿危旧,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整体搬迁现居住地后,自2009年来,大杨树镇党委政府通过项目扶持和资金整合,新建通村公路4公里,改造供热、供水、排污等工程,使猎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村内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中心广场2500平方米,路灯144盏,村内植树5万株,绿地6000平方米,花卉5万株,集中供热,通路、通电、通电视、通自来水、通网络,实现社区化管理。多布库尔鄂伦春民俗文化旅游景区是以猎民村为依托,以鄂伦春民俗文化和养老养生温泉度假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景区规划东西长2500米,南北长1900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景区依托“一轴一带三核”进行规划布局(一轴为鄂伦春猎人文化展示轴,一带为鄂伦春森林狩猎体验带,三核为猎人生活体验核、猎人文化集聚核、猎人小镇形象展示核),建设景区综合服务区、农业观光采摘区、鄂伦春民族文化体验区、猎民休闲娱乐区、养老养生温泉度假区、丛林狩猎体验区等六大功能区。结合鄂伦春旗及猎民村的当地实际及资源优势,实施复原民族风貌、开发创意民俗体验、发展旅游观光度假的发展战略。

2016年9月,多布库尔猎民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是呼伦贝尔市唯一一家获得此荣誉的乡村;2017年3月,多布库尔猎民村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同时多布库尔猎民村也是全国560个旅游重点扶贫村之一。按照规划2017年已将把景区打造成AA级景区;2019年,将打造成AAAA级景区;使景区成为“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可赏色,冬可玩雪”的民俗文化旅游度假圣地。

15.辽宁省 铁岭市银州区龙山乡七里村

七里村位于风光秀丽的龙首山脚下,柴河岸边,是铁岭城的东大门,102线国道、沈哈高速公路、铁长公路贯穿全村,交通十分便捷。全村占地面积7500亩,辖7个自然屯,4个农民小区,东西长7.5公里,居民1970户,人口5772人,人均耕地0.5亩。七里村连续多年被评为辽宁省“文明村”、辽宁省“平安示范村”和辽宁省“五个好支部”标兵,2007年被评为“中国十佳小康村”、2009年被评为辽宁省首届 “十大魅力新村”、2010年被评为“全国巾帼示范村”、2011年“全国生态文化村”、2012年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14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16.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区)万寿街道(镇)小平房村

小平房村共有七个自然屯,十三个村民组,3167口人,881户,占地面积2.8万亩,2007年,小平房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上缴税金24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

小平房村被誉为“辽西第一村”的省级文明村――建平县万寿街道办事处小平房村,在建设生态村的过程中,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走出了一条“依靠资源强工业,依靠工业哺农业”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在科技兴村的建设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小平房村以种植无公害谷子为主,去年种植383亩,今年种植545亩,年产量超过三十万斤。该村的“绿园谷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小米2008年被县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小平房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辽宁省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

17.辽宁省 大连市 旅顺口区 水师营街道 小南村

小南村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旅顺口的地理中央、生态涵养心脏。北依区行政中心、西临龙河、东拥东冠山风景名胜区、南眺军港海湾,景区内松涛阵阵、花香蝶舞、瓜果飄香。小南村自2007年以来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兴建了全国首个太空植物展馆“旅顺太空植物王国”、东北地区首个“蝶恋花蝴蝶文化创意产业园”;全国最大的福鼎 “盛世九龙宝鼎”;全国指定影视拍摄基地 “闯关东影视基地”,修缮了历史文物古迹“水师营会见所”和“松树山堡垒”,形成多个景点的旅游产业集群,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游览购物、餐饮住宿、四季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品牌。如今,它已成为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胜地,让人“记得住乡愁”的中国美丽乡村典范。

18.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

大荒地村地处吉林市区北部25公里处,是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以种植绿色、有机水稻为主、农产品深加工为辅,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独具特色。

2010年3月,大荒地村与东福集团实行村企合作,成立了吉林地区第一家村级党委。随后成立了水稻种植公司,在保证农民自愿和土地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全村900公顷土地进行流转,由村委会统一进行耕种。对流转后的土地进行方条田规整,实行机械化耕种、工厂化管理、集约化经营。2016年,土地流转成功过渡为土地入股制。农民每年年初就能拿到土地的股金和保底红利,并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就近到村内企业上班,成为了农业产业工人,使得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4万元。

村内的龙头企业东福集团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乡村振兴宗旨,以绿色农业、温泉养生、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打造吃、赏、玩、住、游五位一体的综合性绿色旅游小镇,促进发展产业升级,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并完善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完美融合,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19.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村

兴十四村是1956年由山东省临沂地区移民响应中央开发北大荒的号召组建起来的移民村。几十年来,在村党委书记付华廷的带领下,兴十四村始终没有分田到户,坚定不移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从一个“三无村、三靠村”,发展成为幅员4.2万亩,其中耕地2.4万亩,人口11600多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渤海镇小朱家村

小朱家村位于宁安市渤海镇西南9公里,距镜泊湖景区8公里,邻唐渤海国上京龙泉府皇都遗址。该村生态宜人、风景秀美,牡丹江水三面环绕,西邻万年火山喷发后岩浆凝固形成的火山熔岩台地,自然的馈赠、原始的生态和淳朴的民风,使小朱家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到过这里的人们都用“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北国鱼米之乡”等诸多词汇来描绘它。

21.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区)汤旺朝鲜族乡(镇)金星村

汤原县汤旺朝鲜族乡金星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国家级一类革命老区村,是省级新农村建设四星级村、佳木斯市美丽乡村特色旅游村、扶贫开发重点村。全村611户,1311人,耕地9146亩,其中水田8255亩;金星村水渠纵横,生态环境优良,是绿色、有机大米主要产区。距县城25公里,京抚公路贯穿辖区,交通便捷。

近几年,将金星定位为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多彩的朝鲜族民俗文化结合,彰显多样文化的文化之园,打造成“中国东北朝鲜族生态文化农业休闲第一庄”。不断完善村内道路、民居、绿化带、路灯等基础设施,逐步使金星村从单纯的朝鲜民族村寨向生态观光民族村转变。

22.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莲湖村

2014年莲湖村按照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的建设主线,整合市、区各条线建设项目,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目前正在创建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莲湖村村庄特色为:

(1)和谐的自然生态:莲湖村北靠大莲湖湿地公园,是青西郊野公园4.6平方公里启动区内唯一的一个行政村,生态保护是莲湖村发展的重中之重。水、鱼、鸟、蛙、林、田等构成了青西郊野公园和莲湖村和谐的生态环境,有机稻种植等也是这一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落实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战略。

(2)和谐的生态文化:文化是乡愁的载体,更是乡村的灵魂,莲湖村在充分挖掘本地乡土文化的基础上,寻找村民的文化认同点,把打莲湘、挑花篮等本土民俗文化与现代音乐和谐共生,有利于落实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等乡村振兴战略。

(3)和谐的生态产业:产业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造血机,”为乡村振兴提供原动力,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莲湖村的产业定位以农业为主、以农促游,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村,有利于落实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

莲湖村紧紧围绕环境宜居、产业发展、弘扬传统的目标,依托本村独特的土地资源、区域优势和人文资源,积极拓展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休闲旅游等各方面功能,逐步建成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一体的农业旅游项目,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美丽乡村、魅力乡村。

23.上海市崇明区港西镇北双村

北双村位于崇明岛中部偏西,毗邻2021年中国花博会主会场,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村域面积4.34平方公里,下辖39个村民小组,村内水网发达、路网完善,民宅邻水倚路傍林而建,整体具有良好的林水村居景观基础。

北双村产业发展基础扎实,村内“三湾公路农业集聚带”是崇明区重点打造的“两区两带一园”农业布局之一。8家骨干农业合作社构建了多样、特色的果蔬供给结构,精品草莓、葡萄及灵芝等特色果蔬品牌知名度较高。农事体验、休闲采摘、农旅节庆等活动内容丰富、人气旺盛,游客年接待量持续保持在5万人次。

村民公园、健身点、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较为齐全,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减量分类均已实现全覆盖。村内民风和美,乡土文化氛围浓厚,本地乡贤创办文化楼、音乐馆,编撰老地名文化研究成果,形成了北双特有的丝竹音乐文化、宗族宗祠文化和乡贤文化,并被中央六部委评为社会力量办文化生动典型。

党建引领的共治格局日趋完善,村“两委”班子战斗堡垒作用突出,村干部“头雁效应”明显,村民主体作用发挥明显,“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活跃;发起于本村并以原村主任李小英命名的“小英关爱模式”志愿服务项目,已形成强大品牌示范效应。

24.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黄尖居委会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黄尖居委会地处黄尖镇全域旅游发展核心板块区,现有党员116名。近年来,黄尖居委会立足生态资源禀赋,放大黄尖“生态+旅游、生态+产业、生态+人文”融合发展,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引擎,通过探索“党建+”模式,将基层党建活力转化为富民兴居的强大动力,全力创建特色村庄,引领美丽乡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近年来,居委会先后荣获盐城市创先争优社会管理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党建工作突出贡献奖、江苏省民俗宜居村、江苏省文明村,2016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7年被国家农业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百家范例”。

25.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桃源村

桃源村区域面积4.1平方公里,现有25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127人,是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为数不多的一块“绿洲”。桃源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最有魅力乡村”、“中国美丽乡村百家范例村”“中国十佳小康村”、“江苏最美乡村”“江苏省文明标兵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桃源村依山傍水,民风淳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今天,全村人民秉承了灵动之水的韵味和厚实之山的磅礴,众志成城,团结一致,以饱满的热情续写着桃源村的历史。

26.江苏 省 连云港 市 连云县(区)高公岛乡(镇) 黄窝 村

黄窝村是个依山傍海、景色宜人的山海渔村,村地域面积1.16平方公里,全村216户、645人。村级经济主要来源于浅海养殖和乡村旅游,2017年实现GDP 1.8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2.9万元,村集体总收入232万元。

黄窝村相继荣获“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送科技下乡 促农民增收’活动科技富民突出贡献单位”、“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村”、“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江苏省水美村庄”、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江苏省“省级创业型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江苏省健康村”“区十佳村”、“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连续10年被市、区评为“文明村”。

27.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

华西村,于1961年建村。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等多项荣誉。都对华西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国内外各界人士,称赞华西是“天下第一村”。

华西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打造“两个一百年”:百年企业、百年村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28.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区)前锋乡(镇)白马湖村

美丽的白马湖生态渔村,她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说她美丽,不仅是因为白马湖人爱湖、护湖,使之成为了环保湖、生态园,湖内一草一木皆葱茏,环境优美、生态宜人。白马湖村地处风景旖旎、清新秀丽的江苏省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畔,地辖水面与农田26000亩,拥有7个联组、510户、2145人。2017年人均纯收入18500元。休闲观光资产规模达8000万元,电子商务销售总额达5000万元。白马湖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休闲渔业为抓手,充分发挥以湖泊水优势,走差别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全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骄人业绩,先后获得“全国美德在农家”、“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全国无邪教示范村”、“全国体育文化之乡”、“省特色村庄”“省休闲渔业乐园”、“江苏省最具魅力的乡村”、“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村” 、“淮安市渔家乐专业村”、“淮安市基层党建20强”、“淮安市民主法制村”等荣誉称号。

29.浙江省湖州市安吉余村

余村,位于竹乡安吉天荒坪镇西侧,是省级天荒坪风景名胜区竹海景区所在地。村域面积4.86平方公里,下辖1个中心村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农户280户,人口1050余人,村域呈东西走向,北高南低,西起东伏,群山环抱,秀竹连绵,植被覆盖率高达96%,具有极佳的山地小气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余村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神奇的自然景观。村内有始建于五代后梁时期的千年古刹隆庆禅院,有被誉为“江南银杏王”的千年古树,有“活化石”之称的百岁娃娃鱼,更有亟待揭迷的古代工矿遗址和溶洞景观。青山绿水滋润下的余村民风淳朴而厚实,百姓安居而乐业,是竹乡安吉率先奔小康的富裕村之一。

30.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草塔镇上下文村

上下文村位于诸暨市草塔镇西南部,地处青山革命老区,青山水库上游,毗邻同山镇、五泄镇,山青水秀,民风淳朴。2006年9月由原上文、下文两个村合并而成,距镇9公里。村域面积3.53平方公里,水田497亩,旱地155亩,山林3921亩。现有农户445户,农业人口1281人,党员70名,村民代表50名,村两委干部7名,其中支委3名,村委4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6余万元,村工农业总产值超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000余元。荣获诸暨市环境整治村、诸暨市新农村、诸暨市乡风文明示范村、绍兴市全面小康示范村、浙江省森林村庄等称号。

31.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左溪村

左溪村位于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南部,距离县城12公里,总面积20.3平方公里,全村下辖27个自然村,耕地1039亩、林地25369亩,共657户2285人,畲族占总人口的62.3%,是省内畲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村。左溪村地理条件优越,有红岩、石柱、朱家潭等多个自然景区和畲族风情的农家食宿,村庄依山傍水,远山如黛、溪涧交陌,是个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畲族聚居地。左溪村以发展左溪AAA级村庄景区为契机,打造“旅游+文化”特色品牌,发展畲乡民宿,完善智慧旅游开发及畲乡小院、畲族民俗馆、溪流两岸景观、夜景灯光等村庄基础配套设施。村里至今仍保留着传统习俗、服饰、歌舞、民族工艺及民族教育等畲族文化。进入村庄映入眼帘的是恬静、洁美环境和鳞次栉比畲族特色的房子。这里的房子外立面都是以畲族独有的标志——“土墙青瓦蓝腰带、加檐加顶加上盖”改造完成。

32.浙江省衢州市 衢江县(区)莲花镇乡(镇)涧峰村

村内古景点众多,有雷鼓山、神通寺、赖公山、上摊堰、凤赖墩、涧峰大田畈、护水双峰、水中央墩等涧峰八景,并有诗为证。古祠堂保留至今完好的有余氏祠堂和徐氏大宗祠,现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分别建于民国十六年和清康熙四十八年(1679年),嘉庆帝钦赐“银段匾额,七叶衍祥”字样,挂于徐氏大宗祠门口。村内古民居保存较好的有40余幢。

在古村落修复的基础上,涧峰围绕古村文化,进行旅游产业布局,重点打造名人故居,传统手工体验坊,特色小吃一条街,农耕文化展示中心,爱国教育基地。

33.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

龙现村原名“坳前”,相传曾有真龙出现,示有吉兆,故改名为龙现。龙现村历史悠久,仅稻田养鱼就有1200余年的历史,全村养鱼农田有400多亩,水塘140多个,常年不会枯水,村民依水势建房,村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凡是有水的地方,都养殖田鱼。走进龙现,就仿佛走进了鱼的世界,“有塘就有水,有水则有鱼,田鱼当家禽” 构筑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龙现村也是一个“有水就有鱼,有家有华侨”的神奇小山村,小田鱼带着龙现游向了世界,活跃在世界20多个国家地区的龙现华侨让龙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联合国村。

近年来,龙现村凭借丰富的资源优势,被青田县列为精品村进行重点打造。围绕田鱼村、华侨村、精品村三面发展“大旗”,龙现村组好村干部、党员、华侨三支队伍,全力推动田鱼村、华侨村、精品村“三村融合”建设,合力打造龙现美丽经济。

34.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金家村

金家村以农业为基础,近年来,我村利用农田、山林等资源优势,培育了森强农业、增先农业等一批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的农业企业,逐步形成了枇杷、火龙果、无花果、茶花等特色的农业产业品牌,其中有省级无公害优质枇杷基地1000余亩。另有80 亩无花果,50亩锦秀黄桃,30亩火龙果,还有猕猴桃、凯特杏、柚子等十多个品种的水果基地共500余亩。金家村走的是“精品水果园区建设”的路子,到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水果节,初步打响了千亩枇杷园、火龙果基地、茶花观赏区等特色农业观光游的品牌。接下来我村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功能,积极打造集休闲、采摘、娱乐于一体的精品农业园区,不仅美化了乡村景色,还可以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

35.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全国十大名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小岗村2008年与周边严岗村、石马村合并,现辖19个自然庄,23个村民组,1040户,4173人,村域面积2.25万亩,其中农用地1.89万亩,可耕土地面积1.45万亩。

目前,小岗村全体干群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积极打造改革创新形象美、产业优化发展美、群众富裕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幸福新小岗,奋力推进小岗村走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前列。

36.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北陶村

北陶村地处芜湖县六郎镇中心区域,是六郎镇政府所在地,G329穿境而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便捷;距芜湖市区、芜湖县城仅20分钟车程。北陶村村民主要从事特色种植、水产养殖、精米加工和乡村旅游。

近年来,北陶村通过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型升级,现已成为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省美丽宜居村庄,2017年接待游客30万人。北陶村着力打造“水上慢城”、“生态之乡”,拥有“官巷”等一批乡村旅游景点。官巷村形成于北宋末年,是六郎镇最古老的村庄之一,官巷自然村在美好乡村建设时,以农村原本的风貌为依托,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打造特色生态农村,按照“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使四面环水的村庄透出一派清新雅致的徽风皖韵,成为芜湖市周边的重要乡村旅游点。

37.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大周村

十河镇大周生态旅游村是安徽省首批特色小镇——十河芍花养生小镇所在地、芍花种植面积世界吉尼斯纪录诞生地、亳州市亳药花海大世界核心区,位于亳州市南105国道以西,距离市区15公里,梅百路横贯东西,交通十分便利。

现在的大周村,处处是景点,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年年上台阶。村民们住的是连体别墅,吃的是无公害特产,出门有机动车代步,花钱有银行存款,生产生活快乐幸福。

38.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良梨乡良梨村

良梨村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良梨镇东部,以生产优质酥梨而闻名,“文家河”从这个村流过,这里春天是花的海洋,秋天是果的世界,风景优美。村森林、果园覆盖率达88%以上,生态坏境良好,成为“天然氧吧”。依托境内独特的果林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花果旅游”产业,著名旅游景点有“梨树王”、“乌龙披雪”和文家河生态观光带等自然景观,其中“梨树王”年逾300高龄,年产酥梨2000多公斤,入选省级“名木”。两条 “梨花观赏路线”穿村而过,每年4月梨花节和10月酥梨采摘节在此举办,吸引游客20万人次赏花品果。

39.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南江村

南江村地处湖坑镇南部,位于永定区与平和县交界处,居南溪土楼沟景观中心,距离集镇8公里,是闽西著名的革命基点村,上世纪30-40年代,中共闽西军政委员会曾在南江村办公,中共闽西第一个地下电台在南江村诞生,素有“革命小延安”美誉;南江村主要景观景点有圆形、方形、八角形、月牙形等形式各异的土楼,有眺望整个土楼沟的观景台,有古朴的天后宫,有古色古香的私塾——经德堂,有嫁女思乡的女儿林,有逶迤重叠的梯田,有风景美丽的生态游步长廊等。全村现有11个村民小组,451户1523人,党员43名,全村总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2亩,森林面积9200亩,森林覆盖率达75%,是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天然氧吧。

40.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源村始建于北宋初年,唐末入闽始祖之一严续公(南唐宰相)隐退居住于此。明清时期大源人烟鼎盛,经济发达,一度成为闽赣边界的重要村镇,设有圩场、建有商铺、酒肆、茶楼、饭庄。村落格局保存完整,村内保留古建筑文物古迹40余处2万多平方米,邓植将军墓、石拱桥群、戴氏官厅、戴氏宗祠、严氏宗祠等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文昌阁、南溪庙、州司马第、古村街巷、桥梁亭阁等众多遗存,还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越“傩舞”、“赤膊龙灯”。

大源村是中央红军村,1931年成立了乡革命委员会,35位青年踊跃参加红军,当地群众积极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契约、筹款筹粮等活动。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1—1934年),大源村是第五次反“围剿”新桥反击战的前沿阵地,是红五军团十三师的诞生地和指挥部所在地,开国上将曾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战斗,现还保留红十三师战地指挥部、红军标语、口号等红色文化旧址。

41.江西省靖安县古楠自然村

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古楠自然村坐落在国家4A级森林公园--三爪仑景区内。全村共52户,228人,耕地面积368亩,山林面积3394亩。古楠村背靠青山、面临绿水、白墙黛瓦、及符江南韵味。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总要求,扎实推进“三个生态”工程。

42.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下坊村

村班子民主有干劲,村民团结有和谐,村风淳朴有积淀,今年8月19日《人民日报》的《田野里催生绿色竞争力》报道了我村的中赦自然村。目前正在全力将村域规划建设为“七彩岩龙湾”景区。

43.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篁岭村

以“晒秋”闻名遐迩的篁岭位于婺源县东北部,建村于明代中叶,距今有500多年历史。梯田叠翠铺绿,村庄聚气巢云,被称为“梯云人家”。数百栋徽式古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掩映山间,为其平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故有“南方布达拉宫”之美誉。村内遗留了相当一部分珍贵的古建,小青砖、马头墙,古朴雅致;护栏、天井,结构严谨;石雕、木雕、砖雕,雕镂精湛,整体格局质朴高雅,内敛浑厚。景区众屋、树和堂、慎德堂等众多古建保存完好,徽派建筑精华尽收眼底。

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千棵古树环绕、万亩梯田簇拥,造就了500年世外桃源般的山居田园隐居生活。“地无三尺平”,数百年来,奇特的地形地貌却激发了先民的想象和创造力,从而在无意间造就了一处中国特有的“晒秋人家”风情画。篁岭古村数百栋徽派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排布,每当日出山头,整个山间村落徽式民居晒架上、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丰收果实组合,绘就出世界独一无二的 “晒秋”农俗景观。春晒茶叶、夏晒辣椒、秋晒黄菊、冬晒乡俗……128户“古宅晒秋”,365天永不落幕的童话。

44.山东省青岛市山东头村

自然山海资源独特。村庄处于神秘维度线北纬36度,依山傍海,历史名岛田横岛等12个海岛环绕村庄,有2000亩金沙滩,滨海景观价值明显,青岛地铁11号线和603省道连接村庄。

乡村振兴步伐加快。突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渔业合作社、旅游协会和农业合作社,推行村民参股、土地入股,建立“产业联盟”,走“抱团”发展之路,通过特色项目打造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45.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魏集镇魏集村

滨州市惠民县魏集镇魏集村位于惠民县城东南30公里处,东临滨州30公里,西距省城济南120公里,是我省有名的历史传统旅游村落。

目前,该村正在建设“亲近农业,乐享农耕”为主题的亲农耕田园综合体项目,该项目包括五大功能区,分为农耕科普体验、田园民宿居住、亲子拓展游乐、花海摄影写生、趣味动物乐园。其依托黄河风情带自然风光,充分挖掘农事体验乐趣、农耕文化传承,再现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生活。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为该村的旅游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全面提升旅游品质,让游客乐意来、留得住、不想走、还想来,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46.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俚岛镇烟墩角村

荣成市烟墩角村位于俚岛镇政府东北端,东、南、北三面环海,西与东崮村和曲家台村毗邻,全村占地面积1742亩。目前,全村有居民580户,人口1380人,曲姓为主,另有王、孙、李等姓,均为汉族。

花斑彩石是烟墩角村又一大亮点,是中国大陆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上唯一集海蚀柱、海蚀纹、海蚀浮石为一体的凝石岩石体,距今已有五亿多年的历史。荣成市志记载,此石为道光年间,荣成八大景区之一。

47.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

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处城乡结合部,村域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00多亩,现有村民1200多户、3600多人,1999年以后,该村挖掘其历史、人文、区域、农业等资源优势,从发展现代农业入手,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拓展农业功能,以持之以恒的努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把一个古老落后的村落建成了一个处处焕发出生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区。

48.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梦泉村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为契机,秉承“庆祝丰收、品牌保护、振兴乡村”的宗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突出淄博地方特色,弘扬悠久厚重的农耕文化,全力打造齐鲁乡村振兴的样板。

49.山东省昌邑市饮马镇山阳村

山阳村北依博陆山,西邻潍河,风光优美,人杰地灵,汉武帝东巡曾驻足博陆山,也是汉代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封地。

自1976年以来,该村集体办证开矿,村办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村民富裕,和谐安居。2010年,村两委班子审时度势,放眼未来,提出了“摈弃传统采矿业,保护绿水青山,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路子。八年来,依托博陆山自然风光和千年梨园的资源优势,以举办每年一度的“梨花节”、“群众文化艺术节”、“采摘节”为载体,搭建起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平台。八年来村集体投入5500万元进行封山绿化、遗址修复和保护、引水上山、架桥筑路、矿坑治理打造、景点打造等,建设了百姓大舞台,游客服务中心,千年梨园、红峡湖、红石峡瀑布、八卦坛、飞天阁、百花园、廊亭水榭等20多处景点,打造的“博陆山风景区”已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每年村集体收入达300万元,带动百姓三产收入达1000多万元。2018年3月,成功引进国企“视点传播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山东国新视点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共同打造集“产、文、旅、居”于一体的特色小镇“梨花水镇”,目前已破土动工。

50.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县张汪镇大宗村

大宗村,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张汪镇。1986年,宗成乐任村支部书记至今。30多年的发展,大宗村坚持做强新型工业、做精现代农业、做美文化旅游、做实民生福祉、做优基层党建,走出了一条工农业、文化旅游、生态民生和谐发展的创新之路全村已拥有企业8家,涉及煤电、物流运输、生物制品、农产品加工。建成小康楼960幢,公寓楼一幢,江北第一村级公园一处,先后被授予“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生态文明村”、“中华孝心第一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全国百强村”等荣誉称号。

2014年,宗成乐带领干部职工启动“二次创业”,积极落实“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元宝枫这一生态健康产业。注册成立了汇财元宝枫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建设了山东省“首家元宝枫苗木繁育基地”,形成“公司+村两委+基地+农户”的规模化经营模式。目前基地面积已发展到2万亩,共安置农村劳动力1000余人,年创产值3000余万元。下步,计划利用2-3年时间再流3转土地10万亩,积极推进总投资120亿元、总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的薛国故城大遗址公园暨元宝枫现代高效观光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着力打造薛国枫情小镇。

由于篇幅限制,特分为两部分展示,敬请关注!


信息来源 | 中国农村网

说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版主处理,非常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