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2019-12-03 13:06:13旅游攻略
"直到这个世界毁灭,缅甸依然存活!我们热爱我们的土地,因为这是我们真正的遗产。我们决意牺牲我们的生命保护我们的国家。这是我们的国家,这是我们的土地,我们拥有她。是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土地,我们将在团结中做好对我们的国家事业!并且,这是我们对我们无价土地的义务。

"直到这个世界毁灭,缅甸依然存活!

我们热爱我们的土地,因为这是我们真正的遗产。

我们决意牺牲我们的生命保护我们的国家。

这是我们的国家,这是我们的土地,我们拥有她。

是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土地,我们将在团结中做好对我们的国家事业!

并且,这是我们对我们无价土地的义务。"

--- 《世界不灭》

缅甸,近代以来被昂山家族深深影响的国度,如今昂山素季治下的佛国,拥有我所听过最霸气的国歌。对相当一部分国人来说,这个跟云南临沧、怒江、普洱等多个市州接壤的邻国,名字往往出现在剿毒或赌石这般近乎传说的故事里。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当新加坡、马来等东南亚的邻居们,在全球化浪潮中经济起飞的时候,她却还深陷在内战和锁国的泥沼里。蹉跎的几十年,让缅甸仿佛和世界隔绝。

军政府在2005年宣布迁都位于国家版图中心的内比都(Naypyitaw),让仰光失去了过去一百五十年来作为首都的名头。

但这座位于出海口的缅甸最大城市,依然聚集着最多的人口,和包括缅甸国家博物馆在内的、最丰富的文化机构。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缅甸国家博物馆(仰光)

只是凋敝的经济让顶着国家博物馆名头的仰光馆舍,设施水平却近乎国内的县级博物馆。购票处禁止相机入内的提示,让我们携带的大小装备没有了用武之地。而存包处的铁皮柜,已经爬满了深深的锈痕。

展厅分布在四层楼的空间,布展的逻辑让观众很容易把握缅甸历史和缅人的民族特点。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和很多东南亚民族一样,乐舞已经成为缅人的民族文化基因: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上半年热展的《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中,缅甸送展文物里就有竖琴、定音鼓等多件乐器。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缅甸竖琴(图自网络)

如今缅甸国博的展厅里,最吸睛的也是那些舞蹈主题的雕塑和造型奇特的民族乐器。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Ogre Dance 木雕/20世纪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Sein Baydar(缅甸著名民族器乐演奏家)的鳄鱼琴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缅人弹奏鳄鱼琴

在至今仍拥有数千座佛塔的古城蒲甘上个月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前,长达5年的时间里,骠国遗址(Pyu)一直是这个东南亚国家唯一的世界遗产。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骠国遗址(图自网络)

骠国,魏晋时代就见于中国古籍《南中八郡志》等记载的古国,没有太多开疆扩土征略杀伐的故事,反而因为音乐和舞蹈在岁月的轨迹中留下了名字。更在国力最鼎盛的八世纪,于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遣使中国,派舞乐队到长安表演。《旧唐书·骠国传》中记载,“贞元中,其王(雍羌)闻南诏异牟寻归附,心慕之。十八年,乃遣其弟悉利移因南诏重译来朝,又献其国乐凡十曲,与乐工三十五人俱。”是为中外音乐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

直到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都城室利差旦罗(Sri Ksetra)被南诏攻陷灭国。2014年,在缅甸罕林 (Halin),毗湿奴(Beikthano)和室利差旦罗(Sri Ksetras)等三个地方的古骠国遗迹,如城堡,宫殿,寺院,佛塔,墓地等列入世界遗产——骠国古城(Pyu Ancient Cities)。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骠国遗址(图自网络)

缅甸国家博物馆的藏品中,骠国遗址的相关文物占据了相当比重,其中又以佛教造像为多。精美者则更集中出土于古都室利差旦罗(Sri Ksetra)。佛教造像和蒲甘佛塔,从不同侧面印证着缅人悠久的佛教信仰。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佛造像(陶制)/公元4-9世纪,出土于室利差旦罗(Sri Ksetra)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佛造像(砂石板浅浮雕)/公元4-9世纪,出土于室利差旦罗(Sri Ksetra)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石雕武士像/公元4-6世纪,出土于室利差旦罗(Sri Ksetra)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骠国佛像(铜)/公元前2世纪-公元1世纪,室利差旦罗(Sri Ksetra)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骠国佛像(银)/公元前2世纪-公元1世纪,室利差旦罗(Sri Ksetra)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僧侣像(木雕)/公元11-13世纪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佛像拓片/蒲甘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佛陀降世浮雕/蒲甘王朝早期(公元11世纪)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施转法轮印佛立像(砂石雕)/蒲甘王朝早期(公元11世纪)

蒲甘王朝时期砂石雕佛立像,双手结转轮法印,原位于蒲甘的江喜佗佛塔(Kyaukgu Umin Pagoda) 。造像腿部于1989年被截盗,并流失美国。

在北伊利诺伊大学相关学者、缅甸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及旅美缅人团体的努力下,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移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的规定,造像被盗凿的腿部于2012年11月回归缅甸,并在2013年2月24日与上半部分拼合,陈列于缅甸国家博物馆展厅。这尊佛像的成功追回,成为缅甸文博界和国际文博界成功合作的典范。

博物馆的最顶层,是展出近现代缅甸绘画作品的画廊,比例最高的是素描、水彩和水粉作品。民族、宗教和自然的主题充满了朴拙气息,佛塔内容的作品更有着鲜明的缅甸风格。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雪德宫大金塔/水彩 Saya Saung,1943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寺院/水彩 Paw Oo Thet,1990

在蒲甘古城之外,今日缅甸的市镇和村落,也遍布各式大小佛塔,精美者更有着优雅的造型和华丽的贴金。

事实上,若从公元1044年蒲甘王朝建立后,上座部佛教日渐兴盛算起,这份信仰已然流传近千年,并深深融入缅人的生活。他们在佛塔下祈祷,在佛塔下阅读,在佛塔下聊天,在佛塔下进食,一切都稀松平常如亘古不变。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大金寺里的卧佛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乔达基卧佛(Chaukhtatgyi Paya)

仰光城里最有名的几座佛塔,永远不缺熙攘的游人和安坐在阴凉里的信众。虔诚的人捐献出毕生积蓄,换成一片薄薄的金箔,用索道般的滑轨送入塔内。经年累月,众人的奉献构成了如雪德宫大金塔那般华丽的形制。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运送贡物的滑轨小车,本身也像个精致的艺术品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雪德宫大金塔,在课本或读物里更多的被称为“仰光大金塔”,和吴哥窟、婆罗浮屠同属东南亚给世界带来的伟大古迹。始建至今,经过千年的营造,成为现在的不朽杰作。

在来到塔身下之前,很难对于这座大塔的体量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是在茵雅湖另一侧的马路上,在三三两两进出仰光大学校门的学生身影背后的远方,看到对岸挺立如剪影般的大金塔,才会发现原来金色在这种维度,会呈现出一种精纯雄大的美,简单却拥有令人安静的力量 --- 苏雷塔、佛牙舍利塔,这些著名佛塔,无不如此。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大金寺佛塔/仰光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苏雷宝塔/仰光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佛牙舍利塔/仰光

午饭时间到,大金寺里的僧侣友好的给我们分发斋饭。在这个以佛教信仰为主的国家,出家人和信众的界限没那么泾渭分明。街道上不时经过的僧尼,在喧嚣的背景里并不显得突兀。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佛教以外,在这个曾被英国殖民数十年的国家,也很容易寻找其他宗教的痕迹。

当昂山素季因为对罗兴亚穆斯林的政策而饱受国际社会批评的同时,也有一些年轻人,开始信仰早年间跟随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进入缅甸的基督教:我们的管家,一个来自勃固省的小姑娘,会在每个周五请假,虔诚的去教会进行活动。仰望壮丽的圣玛丽教堂,除了叹服哥特式建筑的华丽,也难免会有一丝出离感 --- 在缅甸,竟也会有这种规模的基督教建筑。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圣玛丽教堂/仰光

市中心的班杜拉广场,正举办一年一度的摄影展;草坪上,有摄影师给穿着传统服装的年轻新人拍摄结婚照,偶尔还能看到星星两两的欧美游客 --- 这里似乎是这个国家与这个时代最接轨的区域。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可在转过两条街后,市场里临街商铺和摊贩小推车里售卖的物件,又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九十年代。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石笔和配套的小黑板 --- 国内大多数80后们,应该都已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摆摊做小本生意的孟加拉人

在仰光,可以见到相当数量的印度、孟加拉裔的面孔,虽然他们并不被官方承认为法定少数民族。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仰光散记:一座旧都的浮光掠影

十五的月亮,缓缓升起在仰光饭店楼顶,这座城市最著名的老牌饭店之一。

随着军政府统治在2010年宣告结束,缅甸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但仍被认为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跟国际社会的交流受阻那么久之后,这个逐渐开放的国度,在今天,依然很容易分辨出属于过去和现在的不同碎片。经济、民族、宗教,不同省份和区域之间的巨大差异,呈现出整个国家复杂的一面。

实际上,默默流淌的伊洛瓦底江,早以百千年为维度,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兴衰分合。就像《世界不灭》中唱诵的:“直到这个世界毁灭,缅甸依然存活!我们热爱我们的土地,因为这是我们真正的遗产。”今日的仰光,就像今日缅甸的缩影,也许困顿,但不贫瘠,远比我们想象中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