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黔南州东南,一座依然炊烟袅袅、牛哞阵阵水苗族共居的野记古寨

2019-11-27 07:06:07旅游攻略
黔南州东南部——一座水苗两族共居的千年古寨似乎是睡着了,它正被唤醒,经历着一场重大的转变,意欲华丽转身。野记古寨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梨乡东部,海拔856米,距三都县城16公里。全村苗族占75%,水族占25%,是一个水苗聚居的民族村寨。野记村民俗民风有着自己独特之处,房屋均为木楼。

黔南州东南部——一座水苗两族共居的千年古寨似乎是睡着了,它正被唤醒,经历着一场重大的转变,意欲华丽转身。

野记古寨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梨乡东部,海拔856米,距三都县城16公里。全村苗族占75%,水族占25%,是一个水苗聚居的民族村寨。野记村民俗民风有着自己独特之处,房屋均为木楼。每年的9月是苗族同胞的新年“吃新节”,“吃新节”主要是为庆祝粮食丰收而举行,主要活动有“斗牛”、“跳月”等活动。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座千年古寨正被唤醒,处处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座位于黔南州东南部的古村寨,因为保存得相当完好,2017年3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同时,在2018年12月10日,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纳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黔南州东南,一座依然炊烟袅袅、牛哞阵阵水苗族共居的野记古寨

▲贵州省三都县普安镇野记古寨

整座古寨坐落在海拔为856米的野记坡山顶之上,水族与苗族和谐共处,共同居住,是一座近千年历史的自然古寨。

那些依山而建,层层相叠,鳞次栉比,气势恢宏的木楼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黔南州东南,一座依然炊烟袅袅、牛哞阵阵水苗族共居的野记古寨

▲贵州省三都县普安镇野记古寨

一走进寨子,在牌坊后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醒目的蓝色扶贫项目公示牌,公示着广州市对口帮扶项目的基本信息——“停车场、观景亭、青石板铺装、农房庭院整治等”。这是专门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及周边的卫生状况,由广州市出资设立的帮扶项目。

恰巧,我们遇见三都、广州政府帮扶组的成员前往古寨开展工作。听说我们是广州来的游客,便热情邀请与他们同行,有了他们的指引,我们也就借机对古寨进行了深度的探访。

黔南州东南,一座依然炊烟袅袅、牛哞阵阵水苗族共居的野记古寨

▲贵州省三都县普安镇野记古寨

斗牛是苗族最悠久最擅长的一项活动,也是苗族人最高的活动礼仪。

农历9月“吃新节”(庆祝收获的季节)就像是古寨里的过年。这时,苗族人便会举办斗牛活动大肆庆祝,他们会热情邀请各方来客共赏,而那些来自周边的牛爵士们更是气宇轩昂。

成千上百的观众,围着斗牛场或是站着或是随地而坐,认真地观赏着这一场视觉盛宴,角逐胜利的斗牛便获得”牛王“称号,而斗牛主也将获得丰厚的奖金。

黔南州东南,一座依然炊烟袅袅、牛哞阵阵水苗族共居的野记古寨

▲野记古寨斗牛场

在山顶新建的凉亭是帮扶项目的之一,凉亭按当地的建筑风格进行设计建设,较好地融入到整个村容村貌中,村民也多了一个休闲的好场所。由于古寨的基础建设尚在进行中,因此前往古寨游玩的游客并算不多,亭内几个村民在闲坐聊天。

热情好客的几个村民,拿出自家种植的凉薯,让我们品尝。

黔南州东南,一座依然炊烟袅袅、牛哞阵阵水苗族共居的野记古寨

▲村民在观景亭上闲坐聊天

一排排的古老的吊脚木楼随山势的起伏,依山而建,巧妙地组成了一副”入村不见山,进山不见寨“的村居图,形成”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美妙图画。

原本弯弯曲曲的泥巴小路,因为帮扶项目已变成水泥路,深得村民的赞誉。

黔南州东南,一座依然炊烟袅袅、牛哞阵阵水苗族共居的野记古寨

▲随山势起伏的木楼

村内的主干道原先也是泥巴路,得益于帮扶的项目资助,如今已铺上了花岗岩石,道路因而变得干净整洁起来。

道路的两旁是古老的二层吊脚木楼,经过岁月的洗刷,尽管显得有些残旧,但仍然透出别样的韵味。

黔南州东南,一座依然炊烟袅袅、牛哞阵阵水苗族共居的野记古寨

▲三都县普安镇野记古寨

屋檐下,每家每户都挂满了串串金黄的玉米和鲜红的辣椒。苗族的饮食习俗自有其特点:黔东南的苗族,主食为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并且自制酸汤、酸菜、酸辣,腌制鱼肉。

他们依靠勤劳的双手,平安地在这里生活了上千年。

黔南州东南,一座依然炊烟袅袅、牛哞阵阵水苗族共居的野记古寨

▲三都县普安镇野记古寨

苗族的建筑一般为木制建筑,多为三层构建,第一层为了解决斜坡地势不平的问题,所以一般为半边屋,用作堆放杂物或者圈养牲畜,第二层为正房,第三层为粮仓。

苗族人更喜爱在檩上雕刻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木刻,点缀着自己的家园。这些木雕已从力学的构件逐渐发展成美学的构件,它们形态多样,具备结构与装饰的作用。

黔南州东南,一座依然炊烟袅袅、牛哞阵阵水苗族共居的野记古寨

▲民族特色木刻

当走进一对84岁老夫妻家里时,阿婆迫不及待地把我们带到”奖状墙“下,这些奖状是他们家儿孙们用功读书、奋发有为的最好证明。

尽管听不懂老人家在说什么,但表情中透露出一种隐隐的自豪,这是一种没有自满情绪的自豪与骄傲。

黔南州东南,一座依然炊烟袅袅、牛哞阵阵水苗族共居的野记古寨

▲三都县普安镇野记古寨

苗族人在民间工艺、美术方面也颇有造诣。他们制作的工艺艺术品,种类繁多,如刺绣、编织、彩绘、蜡染、雕刻、剪纸等等都各有特色。

背带上的花鸟图案是一幅美轮美奂的苗绣。苗绣一般不打底稿,也很少描画草图,姑娘们用母亲口传身授的刺绣技法和传统纹样,单靠灵巧的双手就可一针一线地绣成。苗族的刺绣艺术,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

黔南州东南,一座依然炊烟袅袅、牛哞阵阵水苗族共居的野记古寨

▲传统图案的苗绣

苗族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根据个人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

一个戴着头饰的姑娘匆匆走过,她带点腼腆,因不便打搅,只好留个背影。

黔南州东南,一座依然炊烟袅袅、牛哞阵阵水苗族共居的野记古寨

▲戴着头饰的苗族姑娘

站在观景台俯望山下,只见一块村里最平坦的水田,一条狭窄的山路通往村里。远景可以看见山顶上一排排的房屋,还有层层叠叠的梯田沿着山腰伸延。

美丽画面之下,却又使人感到一丝的不安,你也许可以想象出他们往日的生活是那样的艰辛。

黔南州东南,一座依然炊烟袅袅、牛哞阵阵水苗族共居的野记古寨

▲观景台眺望呈现的景色

这棵200年树龄的金丝楠木古树,见证这个村落的部分历史。村民说:这是古寨里的保寨树,祖祖辈辈能过着平平安安的生活,是因为有这棵古树的庇护。

衷心祝愿这座古寨的同胞们生活越来越好!

黔南州东南,一座依然炊烟袅袅、牛哞阵阵水苗族共居的野记古寨

▲古寨200年树龄的金丝楠

继续游走在这座千年的古寨里。

木板墙上挂着一排排的铁锅有什么用?原来今天寨里有人办喜庆事。这里办喜事习惯一桌一窝菜,架起炉子,就着佳肴美酒,乡亲举杯开怀畅聚。尽管还没到开席时间,似乎也能从这个场面里感受出丝丝的温情。

黔南州东南,一座依然炊烟袅袅、牛哞阵阵水苗族共居的野记古寨

▲摆酒用的一排排铁锅

木楼上,两位苗族大姐脸上溢着祥和的笑容。

她们盛邀进餐共贺,再次凸显了苗族人好客、热情的个性。这种个性,在今天已很是稀缺,让人感觉很温暖,一股久违了的暖流不由涌上心头。

黔南州东南,一座依然炊烟袅袅、牛哞阵阵水苗族共居的野记古寨

▲面带笑容的苗族大姐

在漫游三都县几个古寨的旅程中,了解到普安镇野记古寨由于山高路远,村民用水最为困难。古寨左右均为深浅不一的沟壑,蓄起的水铁质含量较高,水面呈现一层锈红色,估计只能用来灌溉农作物。

真诚地希望,下一步的帮扶项目能帮助他们彻底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

黔南州东南,一座依然炊烟袅袅、牛哞阵阵水苗族共居的野记古寨

▲三都县普安镇野记古寨

基础设施工程正如火如荼,帮扶的效果显而易见。我们希望,美化古村寨的同时,尽力保留古苗寨的民族特色和原始文化,使村寨的风貌、特色民居真正得到合理的保护,少数民族建筑典型特征得到彰显,传统建筑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这才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

鼓励民间艺人和手工艺者加入进来成为合作社的一个有机部分,让他们的经济前景明朗化,这也是拯救活化古乡村的常用方法。

但期望短期内扭转古寨的局面,这种想法似乎有些超越现实。

黔南州东南,一座依然炊烟袅袅、牛哞阵阵水苗族共居的野记古寨

▲基础工程如火如荼

之所以能吸引人们前来旅游观光,可能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的秀丽风光,更多的是想要看看这座古老村寨的民族特色和原始风貌。

沿着山丘伸延的木楼,看到规模如此之大的古建筑群,呈现出的自然美感,不禁让人频频赞叹!

黔南州东南,一座依然炊烟袅袅、牛哞阵阵水苗族共居的野记古寨

▲三都县普安镇野记古寨

走了大半天,即将要离开古寨。回望野记古寨,炊烟袅袅、牛哞阵阵,犹如农耕文明的牧歌在旷野回荡。吊脚楼的历史厚重感和古寨岁月悠长的生活气息让我久久徘徊,不舍离开。

这一天完美无缺,愿岁月静好,美景常在!

最后,再次感谢三都和广州帮扶项目工作人员的热心引领,令此行画上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