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民族大融合的见证,州城清真寺

2019-11-24 13:00:14旅游攻略
关于州城的历史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对于历史记载中的关帝庙、城隍庙、文庙、报恩禅寺、城墙等建筑早已无处可寻,唯一保存完整并在发挥作用的就是清真寺,是泰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门三楹,灰色瓦顶,气势庄严,古朴大方。

民族大融合的见证,州城清真寺

民族大融合的见证,州城清真寺

关于州城的历史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对于历史记载中的关帝庙、城隍庙、文庙、报恩禅寺、城墙等建筑早已无处可寻,唯一保存完整并在发挥作用的就是清真寺,是泰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门三楹,灰色瓦顶,气势庄严,古朴大方。

清真寺位于州城镇北门大街上,坐西朝东,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为鲁西南最大的伊斯兰教礼拜寺。根据寺内的碑文得知寺庙曾在明、清、民国时期多次重修、扩建。从东往西依次为大门、天井、前殿、后殿、观赏台。明正统年间,回民开始迁入东平,现在北门大街上仍居住着白姓、赵姓回民,这也体现了回民“围寺而居”的特点。



▲紧闭的大门和清真寺匾额。


得益于十年前大规模的旅游建设,千年古城“州城”作为重点来开发,清真寺也在这个时期进行了重修。


▲重修后新增的建筑标志。


▲文物保护碑。


▲背面介绍了清真寺的保护范围。



▲从里面看清真寺的大门及房顶灰瓦的浮雕。


▲穿过天井就是二门,通过二门可窥探大殿。


▲二门的门枕石,上有精美浮雕。



▲穿过二门,前殿出现在眼前,前殿是清真寺最主要的建筑之一,一些相关的宗教活动会在这里举行,不过大门紧锁未能拍摄到大殿内部。

前殿的两侧树立着数通石碑,大都是记载重修的事迹,也是研究伊斯兰教历史的重要史料。




▲院子里孤零零的旗杆石。


▲清宣统年间的重修碑。


▲中华民国十三年的重修碑,正是这次重修让清真寺得以保存至今并再次获得重修的机会。



▲大殿前厦子的南北两侧有两通道光十二年的石碑,记载了后殿重修的经过和捐款者的姓名。


▲前殿的左右两侧均有一个小门进入后殿和观赏台所在的后院。


▲从这个角度看前殿。墙外突出来的类似于亭子的建筑为耳子,左右各一座。


▲后殿与前殿为拱沟相连,后殿为典型的中国古代伊斯兰建筑风格。

后殿镇以攒尖式顶,内为斗拱结构,造型奇巧,巍峨耸峙,高于前殿之顶。殿内西墙中部有一似门样的拱形浅窑,称“米哈拉布”,是众教徒面西诵经、做礼拜的地方。后殿南北也建有耳子一座,风格跟前殿耳子相似。



▲屋脊上的神兽及十分惊艳的斗拱。

斗拱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

斗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



▲继续向西走出后院就来到了观赏台,清真寺的观景台外是一片碧波荡漾的池塘。



▲红色的斗拱与万里无云的蓝天相得益彰,相互映衬。


▲从寺院北墙处看前殿和后殿及两殿的耳子。

至此,乡土东原之旅已经走过了天主教(李所教堂)、道教(黄石悬崖古建筑群)、佛教(建福寺、司里山造像等)、伊斯兰教(清真寺)等宗教在东原大地的遗迹留存。这些遗迹见证了世界主要宗教在东原大地落地、生根、成长、绽放,给千百年来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


ONCE影像出品,喜欢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