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大美河北·主打 | 探寻“麻雀村”(上):常住人口只有6人的井子村

2019-11-22 00:12:03旅游攻略
你是否设想过,一个村子里常住人口只有六口人,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无限的眷恋和热爱,也渴望着它如画的风景广为人知,希望村子里恢复昔日的热闹和繁华。它是太行山脉最小的行政村——井陉县井子村。它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的西北角,毗邻山西省阳泉市,是远近闻名的“麻雀村”。

你是否设想过,一个村子里常住人口只有六口人,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无限的眷恋和热爱,也渴望着它如画的风景广为人知,希望村子里恢复昔日的热闹和繁华。它是太行山脉最小的行政村——井陉县井子村。它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的西北角,毗邻山西省阳泉市,是远近闻名的“麻雀村”。

井子村

置身大自然,人完全放松了

井子村与仙台山相邻,往仙台山方向走,过了景区大门口往里五六百米处一岔口的崖壁上写着“井子村”三个字,右面一条路的尽头便是井子村。

大美河北·主打 | 探寻“麻雀村”(上):常住人口只有6人的井子村

记者一行3人是驾车探访井子村的,临近村子的时候,道路在大山之间曲折迂回,让人无法猜到拐过弯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待驾车拐过这个弯,景象虽然了然,但是目光又被眼前的另一座大山切断,这时候记者又在思忖下一处拐弯又将把怎样的景色送入眼帘。路是平整漂亮的,路旁的大山是高耸壮丽的,但远方却永远不会让你一览无余。记者突然感觉,这里的道路该不是人生的一个隐喻吧:未来好像是被大山藏起来了,只能不断走近,它才会一点点撩起面纱。

思索间,我们的车驶向井子村方向,村子在硬化道路的尽头。我们的车只能在村子口停下,村子里还没有实现道路硬化,我们踏着石砾铺就的路顺势而上,满眼都是层层叠叠的绿色,耳边是林涛的浅唱低吟和悦耳的鸟鸣声,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

完全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人整个身心放松下来,回归本真,村里人虽然尚未谋面,但是已经像是触手可及的朋友。原村支书叫李喊头,是留守村民的主心骨,但记者却不知他家的具体位置,于是记者朝着村里试着喊了一声“李—喊—头—”,在青山碧水、飞蝶鸣蝉的纵容下,陌生人之间的戒备、拘束和客套,不知不觉间被抛到九霄云外。

同行的另一名记者走得快,在前面找到了李喊头的家,他在李喊头的院子里大声招呼后来者:“快—上—来—”记者不禁心中暗喜,加快了步伐。对于这个大山深处静默的农家小院,禁不住滋生出几分好奇和几分莫名的喜欢。

大美河北·主打 | 探寻“麻雀村”(上):常住人口只有6人的井子村

日三餐,村民自得其乐

红叶是井子村最美的景观

李喊头今年72岁,因为常年在山里劳作,练就了好体格,当他上树给我们摘野桃子的时候,记者感觉他身体轻巧得跟三十岁的年轻人毫无两样。李喊头老伴已经去世,女婿是新任村支部书记,和他住在一处,女儿在县城照顾上学的孩子。聊了没几句家常,李喊头就聊起了山里的景观,眼前的这座山在他眼里处处都是景观。

红叶是这里最美的景观,这里红叶种类主要是黄栌,间有野枫、柿树、火炬树等树种,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体。春则翠如鹅黄,夏则墨绿浓郁,秋则层林尽染。每年10月份到11月份,这里的红叶连成一片,宛如一片红霞飘落人间。一说红叶,很多人都会提到北京的香山,可殊不知包括井子村红叶在内,这一带的红叶总体面积多达60多平方公里,是北京香山的20多倍。放眼望去,从沟谷到山腰,从山腰到山顶,从这山到那山,绵延起伏。游人走进红叶区如同置身于红色的海洋之中。

大美河北·主打 | 探寻“麻雀村”(上):常住人口只有6人的井子村

放眼整个村庄,满眼都是石头的影子。石板路、石台阶、石头房子、石头铺砌的院落地面、石碾子、石磨,它们虽然没有青砖灰瓦的高贵华丽,却质朴淳厚得让人看一眼就舍不得离去,心中甚是喜欢。很多石头房子因为主人的搬离都上了锁,但是它们坐落在道路两侧的半山上,与作为背景的大山浑然一体,宛若一幅幅风景画。

苍松翠柏下的石板路尽头是一座庙,小庙一米来高,庙里的彩绘保存完整,颜色鲜亮。当初画匠是半跪半趴费了一大番功夫才完成绘画的。小庙和彩绘也成了这里的一景。

随处都有石头的影子

世外桃源的极简生活

李喊头给记者介绍,现在有村里户口的共13人,其中常住人口有6人,分别是李喊头和女婿李志刚,李喊头的表哥李琇、表嫂杨拴怀,李喊头的哥哥李反成,还有村民栾拉生。

李琇今年78岁,是李喊头的表哥。几年前得了脑出血,孩子有意把他接到城里休养,但是他住不惯城市的楼房,坚持留在了大山里。他舍不得山里的富氧环境,舍不得房前屋后的菜园子。他的老伴杨拴怀今年73岁,还保持着劳作的习惯,几乎家里吃的所有粮食、蔬菜都是她亲手侍弄出来的,她每天都要到田里去,像侍弄孩子一样侍弄谷子、豆子、蔬菜等。跟记者一聊起她的这些“孩子们”,她就如数家珍,“今年的土豆长得不好,因为雨水太少了,豆角还不错,西红柿也结了不少。”老两口吃的所有蔬菜都是自己地里摘的,不打农药,不上化肥,上的只是农家肥。当听到记者夸她勤快时,杨拴怀不好意思了,“山里七八十岁的人只要身体允许,都保持着田间劳作的习惯。这不算啥。”

李琇家的偏房里垛着整整齐齐的柴火,这些都是杨拴怀从山里打来的。杨拴怀祖籍山西,她酷爱干净,院里打扫得连一片落叶都没有,灶台、锅盖都擦得锃明挂亮。

大美河北·主打 | 探寻“麻雀村”(上):常住人口只有6人的井子村

李喊头的哥哥李反成今年77岁了,他的家跟李喊头的家紧挨着。李反成身子骨也很硬朗,除了种粮、种菜,他还和邻村的几个老伙计们一起帮井子村修葺道路、景观墙和房屋,赚取每天百八十的工费。李喊头、李反成站在记者面前的时候,记者根本无法将他们和城市里大腹便便的同龄老人联系在一起。他们的身形偏瘦,肌肉也明显的结实,这也是多年劳动带给他们的益处。

栾拉生今年70岁了,也是独居,他的生活跟李喊头没有太大差别。采访当天,栾拉生家锁着门,听说去山下走亲戚去了。

当日李喊头的午餐,炒的豆角是自家种的,熬粥用的小米和红豆也是自己种植的。满屋子,飘着蔬菜、粮食原本的香味。

因为井子村被仙台山开发商纳入了开发范畴,这个村男满60岁,女满50岁,每月发放400元生活补贴,加上原本100多元的养老金,每个村民每月能拿到500多元。这对于城里人而言,可能只是一顿饭的价钱,但是对于过着极简生活的山里人来说,这些钱能够满足他们日常的生活需要。除了大米、盐、调料需要从外面采购,其他的生活资源都是从地里收获的。因为要侍弄粮食和蔬菜,井子村的村民们身体大都比较硬朗。

记者问李喊头等几位老人,为什么不像年轻人一样搬离故土,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出去后没有农活可干了,人还不得憋出病来。对于大山里的留守生活,李喊头这么回答记者:“外面半年时间有雾霾,山里面空气天天像洗过一样,根本不知雾霾为何物。政府给解决了自来水、太阳能灯的问题,这里可以看有线电视,有WiFi信号,还有免费安装的电话可以跟外面沟通。权衡再三,我们这些年岁大的,还是选择了留守。”

大家吃剩下的饭菜,李喊头都喂了自家的狗和猫,李喊头的狗叫“虎虎”,很通人性,这一狗一猫,给李喊头的院子增添了几分生气。

(燕都融媒体记者 黄国清/文 静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