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到底是伦敦的“敦”还是敦煌的“敦”,伦敦和敦煌有什么关系?

2019-11-21 13:24:04旅游攻略
伦敦这座城市有且唯一吸引我的理由是英国博物馆,英国博物馆有且唯一吸引我的理由是中国馆的绢画,佛像泥塑和壁画。British Museum 为什么?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我长话短说。上个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英籍考古学家斯坦因去了敦煌,去了莫高窟,见了当时的看守人,王圆禄。

伦敦这座城市有且唯一吸引我的理由是英国博物馆,英国博物馆有且唯一吸引我的理由是中国馆的绢画,佛像泥塑和壁画。

到底是伦敦的“敦”还是敦煌的“敦”,伦敦和敦煌有什么关系?

British Museum

为什么?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我长话短说。

上个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英籍考古学家斯坦因去了敦煌,去了莫高窟,见了当时的看守人,王圆禄。在他见到王圆禄之前,王圆禄在无意间发现了藏经洞,这个洞此前是未被世人知晓的,它后来的代号是17号洞,这个17号洞是16号洞的洞中洞,比较隐秘。在这个17号洞里珍藏着的是5万多卷书籍、绢画、图册等文物,非常珍贵,可是当时的中国清政府已经走向了王朝的衰败期,内忧外患,无人关心这些竹简和卷轴。斯坦因是考古学家,也对中华文化有着相当深厚的了解,他识货,所以就用低价收购、哄骗、甚至盗取的手段,掳走了其中4万多卷精品,带回了伦敦,据说有相当一部分文物后来珍藏在了英国博物馆里。

到底是伦敦的“敦”还是敦煌的“敦”,伦敦和敦煌有什么关系?

莫高窟

到底是伦敦的“敦”还是敦煌的“敦”,伦敦和敦煌有什么关系?

莫高窟

我是两年多前去的敦煌,去了莫高窟,见了藏经洞。望着那个空空如也的藏经洞,惆怅、无力,混合着莫高窟里剩存的壁画、雕塑带给我的震撼,我心情是复杂的。在那之前,我心中是有恨的,但是当我看见很多外国人也慕名而来时,我又稍有安慰,因为当时除了斯坦因,还有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的考古学家也去了敦煌。他们之所以会选择中国的西北地区还因为地域的特殊性,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在敦煌开始分散的,一条经由北疆出境,另外两条避开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沿着中疆和南疆线路,在喀什噶尔出境。所以这些史学精们不但去了敦煌,还造访了新疆这片更神秘的土地,也就是西域。相比较而言,敦煌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集成了中原和西域的文明。因为这些人,很多文物目前流落在世界各地,他们也都将自己在中国西北的游历写成了正式的考古学报告和非正式的游记,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人对敦煌学的发展也作出了间接的“贡献”。历史不能改变,对于过去我也只能无奈。

到底是伦敦的“敦”还是敦煌的“敦”,伦敦和敦煌有什么关系?

陈寅恪先生书: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我当时就决定,有一天,我一定要去英国博物馆,可是它在伦敦,那么远。

很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城市在中文中都有一个“敦”字,也能扯上点远亲了。这话也就只能基于这一点点的历史渊源说说,伦敦人未必认同,呵呵。因为真相是这两个城市太不一样了。敦煌气候干燥,漫天黄沙飞舞;伦敦却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敦煌人粗放豪迈,不拘小节,连女人喝酒都是拿瓶子的,可是他们热情,容易亲近;伦敦人的礼貌是骨子里的,他们把“请”、“不好意思”挂在嘴边,可那种礼貌里却有种天生的距离感,让人不易靠近,这些距离可以从伦敦腔的英文中就可以听出,不似美音的圆润,英国人说英文是音节分明的,所以听着便有种“贵族”感。

到底是伦敦的“敦”还是敦煌的“敦”,伦敦和敦煌有什么关系?

伦敦桥

我后来去了伦敦,去了英国博物馆,可却没有看到我心心念念的东西。有是有,可是真品数量有限到可怜的程度。而且英国博物馆在文字介绍上也比较冠冕堂皇,将斯坦因在敦煌的作为描述为买卖行为。我看着橱窗里那唯一一幅展出的佛像绢画,眼中的雾气模糊了橱窗的玻璃。我去擦,净了玻璃却又更糊了双眼。

到底是伦敦的“敦”还是敦煌的“敦”,伦敦和敦煌有什么关系?

超大的英国博物馆

我难过,去英国博物馆的人很多,可是都集中在埃及馆看木乃伊,很少有人会去在意中国馆的那段历史,在意中国的河西走廊在那个时代遭遇了什么。

我难过,我想看自己国家的东西却要跑大老远过来,费尽周折,而英国的小朋友就只是把博物馆作为他们家庭周末活动的一个地点而已。

我更难过,对于这些艺术品本身来说,它们何其孤独。脱离自己的母系文明在异国展出,即便每天被千人万人过目,又有多少人会有文化认同和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