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人迁入新疆,最初信仰佛教,还曾建过皇家寺院

2019-11-07 14:30:33旅游攻略
提示:西大寺由于出土大量回鹘时期的壁画及回鹘文题记,历史价值极高,吸引了世界各国大量专家、学者及游人前来参观、考察。现存有“亦都护(高昌国王)”、“长史”、“公主”之像。充分说明,高昌回鹘政权建立后,始皈依佛教。

提示:西大寺由于出土大量回鹘时期的壁画及回鹘文题记,历史价值极高,吸引了世界各国大量专家、学者及游人前来参观、考察。现存有“亦都护(高昌国王)”、“长史”、“公主”之像。充分说明,高昌回鹘政权建立后,始皈依佛教。这与文献的记载结合在一起,能向人们还原当时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人,最早来到这里的历史生活。

一、为什么会是吉木萨尔?

辉煌的历史即使逾越千年,读来依然让人感动。

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人迁入新疆,最初信仰佛教,还曾建过皇家寺院

吉木萨尔,今新疆昌吉下辖县,位于天山北麓东端,准噶尔盆地东南缘,距乌鲁木齐市160公里,距昌吉市206公里。虽说,今天吉木萨尔县的发展与变化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作为一县,历史上的大唐北庭都护府依然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沉淀于生命深处的荣耀与怀念。

如今,由甘肃柳园至新疆哈密、巴里坤、吐鲁番、乌鲁木齐这一线的铁路与公路线,在汉唐时期,实际上是由巴里坤(古称蒲类海),略北行的,即约在今木垒、奇台、吉木萨尔一线。因为,乌鲁木齐这一区域在古代河流湖泊众多,不便通行,是一块连环的沼泽地,即使在今天依然有乌鲁木齐河、头屯河、水磨河等诸多河流,而一些乌鲁木齐的老人依然习惯将这一区域称为“里海”。因此,在建立乌鲁木齐城之前,巴里坤一直是通往天山南北的一个交通枢纽,如在清朝前期平定准噶尔叛乱时,巴里坤就是这一区域性指挥中心,在建立乌鲁木齐城之后,其地位才为乌鲁木齐所取代。但这里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即难以控制由漠北翻越阿尔泰山至准噶尔盆地东部的这一条线路,所以,吉木萨尔又成为中心之后的又一个中心,成就了大唐在历史长河里的那份荣光。

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人迁入新疆,最初信仰佛教,还曾建过皇家寺院

吉木萨尔在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时,就被纳入了汉朝的管控区域,并开始在这里屯田驻守。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东汉政府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派戊尉耿统领数百人屯田于今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这在后来的历史上还诞生了一个有名的故事——十三壮士归玉门。

唐初,李世民为了加强对西突厥地区的管理,在640年攻破高昌以后,在高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直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辽阔地区。至公元702年,武则天为了进一步巩固西北边疆,在庭州设立了北庭都护府。

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人迁入新疆,最初信仰佛教,还曾建过皇家寺院

北庭都护设立后,使当时区域的社会得到安定,农业、牧业、商业、手工业都得到空前发展,成为西北地区中心。景云二年(711年),北庭都护府升为大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开元元年(713年),第二任都护郭虔瑾进驻北庭后,将所率军队编为田卒、开荒种地、屯垦戌边。唐玄宗为了确保这条中西大道的安全和领土完整,又在北庭设立节度使,统领瀚海、天山、伊吾三军,有镇兵万余人,其中瀚海军一万二千人就屯成在北庭。

这就是吉木萨尔——大唐北庭都护府——隶属于安西都护府——辖境相当今阿尔泰山以西, 咸海以东,天山以北和巴里坤湖周围地区——用我们的今天的一个词,即是提携万里。

二、回鹘人流落至此的幸福生活

晚唐时期,唐朝政府在西域的势力下降至最低点,而与唐朝一直保持了友好关系,曾助大唐平“安史之乱”收复两京的回鹘汗国也于公元840年土崩瓦解。回鹘汗国版图最大时疆域东接室韦,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南跨大漠,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公元840年被被黠戛斯人打败后,回鹘人开始西迁。最早的一支来到吉木萨尔,后来建立起高昌回鹘(亦称北庭回鹘)政权,其王称阿萨兰汗,意为狮子王(后改称亦都护),冬住高昌,夏居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破城子)。

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人迁入新疆,最初信仰佛教,还曾建过皇家寺院

在这里,回鹘部众生活得如何?在成书于11世纪的《突厥语大辞典》中,收录了这样的一首诗歌,很能反映出当时他们的生存状态:居住在高山上,把山羊掺入绵羊羔群中放牧;从回鹘·塔特人中低价卖进,攒后高价出售。“塔特”在突骑施人、样磨人看来指未成为穆斯林的回鹘人(李树辉《唐代粟特人移民聚落形成原因》,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我们今天有理由相信,居住在高山上的人依然是回鹘部众,他们在吉木萨尔这个交通的要道、地域的中心,享受着贸易的便利与实惠。

王延德(公元939-1006年),今河北大名县人。公元981年,他奉命出使高昌,著《王延德使高昌记》,叙述高昌及沿途见闻和风土人情,被收录在《宋史》中。《使高昌记》有两段话很能反映出当时回鹘人的富裕程度。

1. “(高昌回鹘)地多马,王及王后、太子各养马,放牧平川中,弥亘百余里,以毛色分别为群,莫知其数。北庭川长广数千里,鹰鹞雕鹘之所生,多美草,不生花,沙鼠大如兔,鸷禽捕食之。”马没数,人们没时间管它,草原上的沙鼠长得像兔子一样大。

2. “(高昌回鹘)国中无贫民,绝食者共赈之。人多寿考,率百余岁,绝无夭死。”有人遇到困难了,没吃的了,大家相互帮助。因为生活条件好,很多人都能活百岁。

回鹘人在吉木萨尔的生活不但富裕,而且快乐。王延德还说:“地产五谷,惟无养麦。贵人食马,余食羊及凫雁。乐多琵琶、箜篌,出貂鼠、白氎、绣文花蕊布。俗好骑射。妇人戴油帽,谓之苏幕遮。用开元七年(719年)历,以三月九日为寒食,余二社、冬至亦然。以银或鍮石为筒,贮水激以相射,或以水交泼为戏,谓之压阳气去病。好游赏,行者必抱乐器。”苏幕遮本为西域化妆面具的音译,在当时高昌专指妇人所戴油帽。而泼水乞寒压阳气去病的习俗,已发展成为一种民间集会娱乐的岁时节日。

三、各民族和睦相处,回鹘人在新疆最早信仰佛教

在王延德的记述里,人们不但能看到最早来新疆的这支回鹘人生活得很幸福,也能看到各民族的和睦相处:“(高昌回鹘)所统有南突厥、北突厥、大众熨、小众熨、样磨、割录、黠戛司、末蛮、格哆族、预龙族之名甚众。”随后,才有“国中无贫民,绝食者共赈之”。

在这中间,王延德也向人们讲述了当时这里的宗教情况:“佛寺五十余区,皆唐朝所赐额,寺中有《大藏经》、《唐韵》、《玉篇》、《经音》等。居民春月多群聚遨乐于其间。游者马上持弓矢,射诸物,谓之禳灾。有敕书楼,藏唐太宗、明皇御札诏敕,缄锁甚谨。复有摩尼寺,波斯僧各持其法,佛经所谓外道者也。”当时,人们在北庭是看不到伊斯兰教的。

在今天的北庭故城,有一座被称为“西大寺”的遗址,距北庭都护府遗址之西1公里处,又名高昌回鹘佛寺,为高昌回鹘王国皇家寺院遗址,专供王室成员供养佛像之用。佛寺残迹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70.5米,东西宽约43.8米,地面以上全部用土坯砌筑,地面以下为夯土台基,整个建筑分南北两个部分,南面为残高0.2—0.4米的庭院、配殿、僧房、库房等建筑群;北面为正殿,其四周筑洞窟,两部分衔接成一整体。东面有上七下八的洞窟残迹,窟内残留有高昌回鹘时期的壁画若干。王延德曾亲临“游乐于其间”。1275年,高昌王东迁时,日趋衰落,十四世纪时被毁。

西大寺由于出土大量回鹘时期的壁画及回鹘文题记,历史价值极高,吸引了世界各国大量专家、学者及游人前来参观、考察。现存有“亦都护(高昌国王)”、“长史”、“公主”之像。充分说明,高昌回鹘政权建立后,始皈依佛教。

10多年前,我们曾经在这里采访过,当时,吉木萨尔丝绸之路博物馆还没有建成,接待我们的是县广播电视局工作的一位甘肃同乡,他向我们讲述了西大寺的一个故事,即:过去,西大寺遗址,总有一些野猫常从洞穴钻入地下,爬出来的时候,嘴上油油的。他估计这是遗址被毁时,还有残存的燃料,它们虽然经历千年,但依然没有腐败,进而成了野猫的食物。赵先生说,那应该是寺庙中当年用来燃灯的油。

曾经,西大寺还是一片荒滩。1979一198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南面的部分配殿及东部的佛窟。1988年,西大寺连同北庭都护府遗址一同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受到妥善保护。2013年前后,人们在这里修建了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分北庭回鹘王家寺院壁画展厅、北庭故城遗址展厅两个部分,以一比一的尺寸复原仿制的西寺遗址壁画、塑像、洞窟等,还有著名的高昌王子出行图,以及高昌王夫妇供养人壁画等。博物馆建成,同时,人们还根据西大寺的壁画,复原了回鹘王子、公主的相貌,也还原了北庭作为西域中心在丝路上的昔日辉煌,这都是一段值得人们铭记的历史。(文|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