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柯桥, 年一梦

2019-10-31 15:18:02旅游攻略
4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或是生命的一部分;40年,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可就是这40年,改变了一个有着2000年历史文化的小镇命运,把它推到了几近中国闻名、世界瞩目的高度,这个地方叫柯桥。 一 去年春节的一天,我走在古色古香的柯桥老街,勾起儿时的一些梦想。

4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或是生命的一部分;40年,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可就是这40年,改变了一个有着2000年历史文化的小镇命运,把它推到了几近中国闻名、世界瞩目的高度,这个地方叫柯桥。

去年春节的一天,我走在古色古香的柯桥老街,勾起儿时的一些梦想。为了印证这些梦想,我不由自主地走上了屹立于杭甬运河上的融光桥。

当年一到夜晚,这座建于宋修建于明的融光桥头,便成了我们谈天说地的地方,多的时候有20多人,大都是一些20来岁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一拨接一拨,七嘴八舌、随心所欲。一位陶姓兄长说,上海南京路上的国际饭店,是乡下人自愿出丑的地方,站在那座摩天大楼下仰望,头上的乌毡帽一次次地落地、拾起,再落地、再拾起,一副饿吼吼的样子。听了他的话,我们都有一种酸酸的味道。尽管如此,嘴巴依然硬朗,中气依然十足:“有人说,柯桥迟早也会有国际饭店的,只是时间未到;有人说,柯桥的国际饭店会比上海的高,不是24层而是42层;有人说,柯桥如果变起来,一定会变得连柯桥人都不认识……”在这些听似很有点天方夜谭的梦话中,却真真切切地抒发了无数代柯桥人渴望变化、期望发展的迫切心理。

柯桥,  年一梦

谁料当年的梦话,现在竟神奇般地变成了现实。

当改革开放的一缕春风吹来时,迅即拨动了千年古镇柯桥的神经。于是,有着悠久纺织业历史的柯桥和周边的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到1978年,柯桥的乡镇企业从1958年以来的2家发展到了16家;到1993年,又迅速增加到196家。它们当中多以纺织、针织、印染业为主,这给素有设摊卖布传统的柯桥人带来了一股暖气。

说起卖布,今年50岁的湖塘街道古城村村民谢鑫康可谓是其中的元老了。1981年下半年,17岁的他一放下书包,就跟着3位同乡人翻山越岭去夏履桥一家村办企业进货,每人进了2匹布,然后挑着去柯桥乘火车,到远在河北石家庄的市场上设摊销售,10天一个来回,除去一切费用,每人分得164元辛苦钱。这样,尝到甜头的谢师傅就正式开始跑单帮了,半年后返回老家,开始在柯桥街头设摊卖布。

到了1983年,柯桥的布摊渐渐多了起来,于是离柯桥以西5公里的阮社乡余渚村的一些乌篷船头脑,利用自身职业特长,先是为来柯桥买布的外埠客商赚划船钿,继而为外埠客商去乡镇企业进布牵线搭桥,收取其中每米5分、1角的介绍费。吃到了“头口水”的船头脑,索性在船舱内堂而皇之地挂起样品布、摊开样品簿以招引外埠客商。

柯桥,  年一梦

从这以后,一些禁不住诱惑的船头脑陆续将水上生意转到了岸上,凭着柯桥纺织产业的优势,或是租住旅馆、招待所的房间作为交易场所,或是租用企业的房子、厂里的门市部坐庄经营,或是利用店前屋后的空地设摊买卖。

这时候,柯桥及周边的一些人也纷纷加入到卖布队伍中。然而,小镇上可供卖布的地方委实不多,于是,他们看上了104国道柯桥段以南的上市头一条200多米长的小街,租下沿街民房作为仓库,在街路上摆起布摊,柯桥的第一条“布街”诞生了。只是由于街路狭窄,时不时发生交通阻塞,一年后,在104国道柯桥段的绍兴汽车配件厂西侧,建起了一个棚式轻纺市场,市场内设有77个门市部、89个摊位。

进入1985年,柯桥已形成了以轻纺产品市场为主,以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建材市场等为辅的市场群体,赶往柯桥镇上交易的达万余人。1986年,政府在小马路东南角辟地180亩新建了一个大型商贸配套区,以缓解市场供需矛盾。于是,柯桥的第一条“准马路”——全长680米、宽20米的东升路,迎着旭日在古老的土地上诞生了。

柯桥,  年一梦

东升路建起来了,给做布生意的人又增添了一个经营空间。柯桥的卖布佬纷纷移师东升路上设摊销售,柯桥的第二条“布街”出现了,这条“布街”以其更大的阵容吸引了更多的客商。

在轻纺产品市场领衔下的柯桥,好比一头猛狮腾空跃起,霎时间千彩流锦、万商云集。1987年,建设轻纺市场列为当年的“十件实事”之一,政府果断投资660余万元,于1988年1月动工,在商贸配套区的东南侧建起了一个占地面积为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32万平方米的中国第一个室内封闭式专业市场——绍兴轻纺市场,并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开业。这个市场的开业,在国内引起不小的轰动。

不久后,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发生了,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时任浙江省省长沈祖伦。

原来,在轻纺市场开业后的第二年,外地经商者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一些温州乐清人,他们带着从广东、江苏进来的面料,凭着手感好、质地柔软,穿在身上舒服挺括的优点,产品十分好销。而一些本地产的布料,却因手感粗糙,穿在身上闷闷的,少有人问津。

正在轻纺市场痛苦地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时候,沈祖伦出现在柯桥。那是1990年7月,他在柯桥听取了一些厂长代表对轻纺市场的情况后,皱着眉头实地走访了轻纺市场,接着又召开专题会议。会上,他指出轻纺市场的现状不是糟得很,而是好得很,鼓励大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抓紧机遇乘势而上。

在沈祖伦的定性下,1991年,轻纺市场一期工程启动扩建,有着3.35万平方米的市场,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轻纺产品专业批发市场。1992年,又一个占地面积为58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有着1020个铺位的东交易区建成开业。

这之后,轻纺市场的“扩容工程”一项接着一项。决策者们按照“建大市场,求大发展”的战略目标,相继启动中交易区、北交易区和西市场工程建设,形成了一个集西东中北4个交易区齐头并进的中国最大的轻纺产品市场。1992年6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绍兴轻纺市场更名为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成为全国首家冠以“中国”之名的专业市场。

柯桥,  年一梦

近年来,已是“世界第一布市”的中国轻纺城,接连开发并建成了中国轻纺城会展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区、经营者创业园区、全球纺织网、网上轻纺城以及一些配套市场。现在的中国轻纺城,已拥有营业用房2.6万余间,经营品种5万余种,经营户2.7万多户,市场日客流量10万人次,销售网络遍布世界187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中国轻纺城市场群实现成交额1808.38亿元,其中面料市场成交额1214亿元,轻纺城网上市场交易额420.4亿元。成交额连续30年位居全国纺织品专业市场第一位。

鉴于它的业绩和贡献,中国轻纺城曾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全球最佳专业市场”“首批全国诚信市场”;授予“全球纺织品贸易基地”“全国版权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如今的中国轻纺城,已成了柯桥的一张金名片,只要你拿出来稍稍晃动一下,对方就会立马认可。

摆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柯桥。柯桥,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典型例证。想想看,2000年只把它变成一个小镇,而40年把它打造成一个城市,是不是有点超神奇了?!

可那是现在的柯桥,再过40年,柯桥会是什么样子呢?

也许我们这代人早已不存在了,但是这座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融光桥应该存在,它是柯桥发展的见证物!

那就让我们的子孙在这座桥上续写又一个“柯桥40年一梦”吧!

(陈加炎 问 胡劲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