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我在异国他乡(蒙古国)打工的日子

2019-10-29 04:42:03旅游攻略
二零零六年的盛夏,我走进了老总们在蒙古国创建的一家公司,是在蒙古国南部高原旷野中创建的一座露天煤矿。从此,开始了四年的异国他乡艰苦的创业历程,第一年就给我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出关的第一天,过了口岸,我们驱车前往较近的额尔德尼察干县城。

二零零六年的盛夏,我走进了老总们在蒙古国创建的一家公司,是在蒙古国南部高原旷野中创建的一座露天煤矿。从此,开始了四年的异国他乡艰苦的创业历程,第一年就给我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

出关的第一天,过了口岸,我们驱车前往较近的额尔德尼察干县城。透过车窗,异国的高原风景映入眼帘,满眼广阔的大草原。远处山坡上的羊群像白云一样时隐时现,像洁白的哈达上下飘舞。由于车队行驶在草原的自然路上,行驶速度较慢。傍晚,当我们赶到县城时,由于一路的颠簸和饥饿,我几乎没力气说话了。翻译把我们安排到一家蒙古包休息,主妇热情地说着蒙语招待我们,给我们每个人端上一碗奶茶,奶茶的醇香沁人心脾。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喝奶茶,奶的浓烈冲淡了茶的味道,品尝一下,顿感别有一番风味,奶茶的清香让我一饮而尽。我一抬头,发现包门口一位穿着蒙古服的小姑娘掩嘴朝我笑呢,我明白了她的笑意而向她挥挥手。

我在异国他乡(蒙古国)打工的日子

晚饭后已是深夜,小城里仅有的几家营业的旅店已无床位,经介绍我们一行人在城郊的一家旅店落了脚。店是低矮的板夹泥房,没有电灯,房间阴暗,被子是一张羊毛毯子,褥子非常的潮湿。没办法,睡觉时,只能把手放在后腰隔凉,一夜像翻饼似的难以入眠。终于熬到天亮,清晨五点钟就不得不去厕所,脾虚的我泻了肚。

第二天清晨,小城的空中泛着清爽的浓雾,深吸着晨曦中的空气,虽然身体有些不适,但浑身有种舒展的感觉。为了赶路,我们没有吃早餐就出发了。

当日的午后两点钟,我们到达了预定的区域。举目四望,四周是茫茫的大草原,一望无际。远处的草原与天相连,看不到一点人际和炊烟。我们利用GPS导航仪确定了矿区范围,就一遍的地观看地势和地貌,熟悉我们将要建设的家园。

我在异国他乡(蒙古国)打工的日子

蒙古国80%的居民信奉喇嘛,我们也入乡随俗,图个吉利,请了一位资深的喇嘛。在欲施工动土的地方,喇嘛在草地上铺一块红色的地毯,摆上三个香炉,点燃香火,香炉前摆放一些白酒、花生米、油炸面点及一些糖果等贡品。喇嘛席地而坐,我们和聘用的蒙古员工分列两侧。听着喇嘛口中念着经文,为我们祈祷着什么,他的手时不时地把贡品抛向前方的草地。借此我也虔诚地默祝兄弟们在异国他乡顺利平安。

突然,一股炙热的风沙吹过,一片乌云滚滚而来,还没等我们醒过神来,倾盆大雨夹杂着冰雹已经铺天盖地的落了下来,我们未加思索就跑到矿山车的下面避雨了。但这一切,那位喇嘛似乎并未感觉到,仍在继续着他的仪式。

我在异国他乡(蒙古国)打工的日子

祈祷仪式结束后,碧绿的草地上溪水纵横,泥泞得无法落脚。蒙古高原的天气变化无常,使我们搭建蒙古包和炉灶的计划彻底落空。这时我们才感觉到一路的兼程和疲惫所带来的饥饿感,原来我们已经两顿饭没吃了。我们这才一下想起,来时的途中买来的那只羊,晚餐无法弄熟,只好派蒙古员工驾车拉着羊寻找远处的牧民点炖熟了。

夕阳已经西下,派出去炖羊肉的人车未见踪影,又等到残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殆尽,最后在黑夜中盼望着远处车的灯光出现。等待的人们越盼越饿,不得以,有的人拿着刀去切蒙古的大方枕头状面包,喝一口仅剩下的那点矿泉水。这干裂的面包是蒙古人平日抹黄油蘸白砂糖冲奶茶吃的。面包吃在嘴里嚼了半天才咽下去。我想像这种又硬又干的面包即使在家中存放一年也都无人问济。最后我们不得不挤躺在一卡车的集装箱里企盼着慢慢地入睡。这一夜无法诉说,只能在梦里吃晚餐了。

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一边建设工业、生活设施,一边进行生产作业。公司里五分之四是蒙古员工,双方员工在生活﹑习俗和语言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给双方的合作带来了许多的不方便。

语言的不通刚开始是个障碍,后来通过工作﹑通过了解﹑通过交往,逐渐地混熟了。双方人员都从对方那学了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再听到不懂就相互比划,有种聋哑学校的感觉。

在作业现场,翻译是不经常去的。有时我要把信息准确地传递给作业的蒙古员工是很不容易的。像早晨班前会上布置的生产任务,作业现场根据具体情况会作局部变动的。假若我想让某些拉剥离土的车运到排土场,向运输车司机直接说他们是听不懂的,那只好在地上抓把土给司机看,并用手指向排土场,蒙古司机才会明白我的意图。需要拉煤,我就捡起一块煤向他们示意。后来我让翻译在两块小木牌上分别写着蒙文的"土"和"煤",用时我一举牌司机就明白了。我这一举动让蒙古司机偷笑不止,他们认为我很幽默。后来,蒙古司机宝力道教会我蒙语煤读"奴斯",土读"乔络"。可别小瞧我会说这两个词,这让我的指挥方式也升级了。

文字的不通也差点酿成大麻烦。记得一次晚饭后,工友们都在食堂里喝着奶茶,比划着闲聊。其中有位蒙古员工误将中国产的一小包酵母当成咖啡,冲水喝了。到夜里零点左右,我们被叫了起来,说有一蒙方员工得了重病。赶过去一看吓了一跳,他的头不断撞床栏杆,双手捂着肚子,乱喊乱叫,非常痛苦。我们马上派人用车把他送到了55公里远的县城医院急救,当到了医院时他的肚子又大又圆。通过后来了解,有人说他那天晚饭后在食堂冲了一包东西喝了,这让我们弄清他把蒸馒头的干酵母喝了,险些出了人命。

我在异国他乡(蒙古国)打工的日子

有一次,班前会后,负责后勤的领导说:"兄弟们都劳累了两个多月了,今天中午我亲自下厨,给大伙改善生活"。这让我暗自高兴一番,这饭我可吃怕了,因为食堂的厨师是蒙方主妇。早餐时羊肉煮挂面,午餐时煮羊肉粥,晚餐也离不开羊肉类的饭。可惜,我是不吃羊肉的。看蒙古员工吃的顺口,我吃的反胃。每次不得不吃点敷衍了事,即使这样,那也弄得我浑身是膻味,甚至方便时都有膻味。若要是通过气味鉴别,那我就是蒙古人。

到了晌午,我们奔进了食堂。炖羊杂的香气溢满了蒙古包,饭桌上放了一大盆热气腾腾的大馒头。实际上蒙古国人是不吃羊杂的。他们认为那些东西不干净。而这恰恰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相反,在我国有贵宾的到来才会请吃羊杂呢。当吃饭的时候,我看见蒙古员工的头上也都沁出了汗珠。我也盛了一碗,但端起碗的时候才发现汤面上飘着一层草末。我一下子明白了,我们饮水困难,为了节约用水,未将羊肠和羊肚洗干净而残留的羊粪末。我闭着眼睛吃,就当是原汁原味的绿色佐料吧。

实际上蒙古妇女会蒸馒头的不多,我们的食堂大厨也是中国员工教会蒸馒头的。她做的饭我最愿意吃的是蒙古的"炊饼",它做起来是比较费时间,只有喜庆的日子才会做的。它的制做首先是把和好的面擀成薄饼,不放油烙熟,然后切成面条状,同时在另一个锅里炒上菜,再把切好的饼条均匀的放在菜上,焖一会后放些熟豆油,一搅拌即可。此"炊饼"具有一种古老民族的饮食风味。

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度,但是在合作中形成了一种默契,并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我矿地处杳无人烟的旷野中,是许多野生动物栖息的地方。据牧民讲,狼是草原上对人类最有威胁的动物之一。有狼一说也不是耸人听闻,日子长了,确实有狼经常早晨四、五点钟左右,到我们作业现场的汇水坑边饮水。为满足生产需要,必须得昼夜抽水。每当抽水工夜里抽水时,同住一个蒙古包的蒙方员工就会主动起来共同前往。看似他们胸中积累了许多与狼斗争的经验。

在矿上最可怕的不是来自狼的威胁,而是思乡的煎熬。不知不觉到了深秋,站在排土场的台阶上眺望远方,无际的草原已出现斑驳的黄草滩,远处的马群正眷恋着仅有的那点绿色,微微的秋风已夹着瑟瑟的凉风光顾了我们。为了赶出施工进度,起早贪晚地作业。有时小憩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遥望南面远处的峰峦,因为那是中国所在的方向。偶尔一队南迁的大雁从头顶上飞过,他们让我羡慕,让我遐想,羡慕他们不用护照就可以过境,羡慕他们早归的自由,我呆望着远去大雁的身影······

转眼到了冬季。回家的时刻终于到了。我们入关的口岸没到通关日期,我们必须在蒙古绕行,从二连浩特入关。我们绕行的路线是没有班车的。当日中午,我们挤上一辆从矿上返回县城的拉煤车。老式的汽车顶着草原的飞雪,缓缓地向前移动着。不管怎么说,有车向回走就行了。

当晚九点钟,我们用九个小时才到距离矿区五十五公里远的县城。翻译通过多方联系,高价租到一辆212型吉普车。此车多处用铁丝网固定,暖风也是后改装的。车况令我们担心,但为了早点回家,也顾不上那么多了,连夜赶往苏赫巴特尔省城。

到了夜里零点左右,雪越来越大,白雪皑皑。公路本来就是草原自然路,被大雪一盖,大风一吹,路与周围的草地很难便别清楚。车的后轮经常左右甩摆,低洼处的路段积雪很深,有时几人下车才能把车推过去。车的行驶速度非常慢。朦胧中突然感到车的晃动,原来担心的事情果真发生了,车的右前轮胎瘪了。车停的也不是地方,千斤顶支起后,轮胎就是卸不下来。大家有时抬有时垫,抢修了两个小时才把备胎换上。松了口气才感到浑身冻得直哆嗦,像个雪人,手指不能自如地曲伸。

从苏赫巴特尔城到能乘火车的赛音山达约有四百公里的路程。寻租了一天,车也没租到。第二天,可下有辆俄罗斯生产的嘎斯车去。老司机不仅让我们支付去的蒙图,返程的也同样支付。他说:"回来没有人租车,得空返"。

后来终于赶到了赛音山达的火车站,搭上了去往中国方向的火车,乘坐了五个多小时,到达了中国对面的口岸扎门乌德。在蒙方的口岸东求西求搭上一辆过境的蒙方汽车,过境不能徒步必须乘车,经过双方口岸三个小时多道程序检查后,可下顺利过境。如果从最近的口岸回家也就两天,这次得七天到家,那是一心奔家,再高的山也挡不住回家的脚步,可谓游子心!

当我的脚落在二连浩特的土地上时,心里一下豁朗起来。回望蒙古高原,看到了这一年我们在那里的创业足迹,心中有种难以忘怀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