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寨英“八大商号”,携刻在苗疆松桃的历史印记

2019-08-14 17:15:04旅游攻略
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明神宗万历年间,朝廷在梵净山区域实行“改土归流”,强化军事控制,修码头,筑城墙,建民舍,开商埠,成为武陵山区重镇。

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

明风孑遗,清水依依;武陵明珠,金瓯玉盆。

寨英“八大商号”,携刻在苗疆松桃的历史印记

寨英古镇,泛着“杏花村”的浓浓香醇,透着雾惑烟村的天然写意,一如秦淮河波光艳影的最后绝响,更是川江号子不眠的笙歌和对生命的不息吶喊!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代洪武18年,迄今为止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结构严谨、布局精巧,至今为止,寨英村古建筑群仍是梵净山区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建筑群体系庞大,由古民居、会馆、商铺、手工作坊、城墙、城门、码头、街巷等建筑物构成。有自流供排水及消防系统,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文物保护单位。

寨英“八大商号”,携刻在苗疆松桃的历史印记

寨英镇古建筑群占地约11公顷,现存四合院式、三合院式、苗族吊脚楼等古民居建筑85栋,会馆类建筑2处,5街6巷,消防池8个,古井2口,各种商铺50余处,手工作坊30处,城门4个,卡子门1个,城墙1处,码头4处。

寨英“八大商号”,携刻在苗疆松桃的历史印记

明神宗万历年间,朝廷在梵净山区域实行“改土归流”,强化军事控制,修码头,筑城墙,建民舍,开商埠,成为武陵山区重镇。到清朝乾隆期间,商埠贸易达到鼎盛期,成为“裕国通商”口岸,故有“小南京”之称。

寨英“八大商号”,携刻在苗疆松桃的历史印记

正是在此基础上,享誉武陵山区的“何和顺”、“裕国通商”、“冉家盐号”、“协裕祥”、“富华”、“吴祥泰”、“同德祥”、“同兴昌”等10个商号于是便应运而生,而民间则习惯称之为“八大商号”。

古镇商号的产生证明了该地区已经由军事职能向商贸职能的转变。

寨英“八大商号”,携刻在苗疆松桃的历史印记

该镇“八大商号”融居住、经商、防御为一体,是武陵山区苗族、土家族等各民族关系历史发展的实物见证。

寨英早年曾为军需物资转运地,后来成为大商埠,自明初产生以来,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与我省的凯里、青岩、隆里等古城镇并列为全省5大名镇。穿越数百年战争硝烟而留存下来的“八大商号”,这在以商风盛行的中原地带,实在不足为奇,但在以南长城外围为分界线的苗疆,实在是一大奇观。史传苗族先祖是肩扛锄头进入贵州的,汉族先祖是手提秤杆进入贵州的,因此,苗族祖祖辈辈从事农桑,汉族祖祖辈辈专营商贸。众多文物古迹表明,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衍发展,促进了武陵山区苗、汉民族文化的大交流、大交融、大发展。

寨英“八大商号”,携刻在苗疆松桃的历史印记

位于白家巷的“同兴昌”商号,主体建筑包括左大厅、铺台、第一天井、左右过厅、第二天井、左右耳房、后厅等部分。右侧封火墙前部上方有三重鳌头,右侧封火墙与“吴祥泰”相隔,花厅隔门用梵净山楠竹片镶制,兼有住、商、防等功能,是古镇一个完善的社会结构缩影。

该镇“八大商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是汉文化与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水乳交融的结晶。

寨英“八大商号”,携刻在苗疆松桃的历史印记

该镇建筑群的建筑装修,深受苗族文化影响,即使富商捐资修建的湖南会馆、江西会馆及“八大商号”,照样利用鹅卵石垒砌墙裙,且作鱼骨形。许多苗族民居,大门连楹做成牛角形,寓居寨英的湘赣客商,发财后修建富丽堂皇的石库门,也免不了要雕刻苗文化中的首选符号—水牛角。

位于南门街的“协裕祥”商号大门石质左右雀替上,阴刻着两只水牛角,甚至着意在水牛角桩处分别雕刻上了两只醒目的水牛漩,来凸显水牛那凛然不可犯的威严;位于中街的“富华”商号正厅上修造的“美人靠”,为梵净山区苗族建筑所独有;“何和顺”商号大门上建造的石山顶滴水楣,是典型的南北交融而创造出的一种全新的建筑模式,是汉文化与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水乳交融的结晶。

寨英“八大商号”,携刻在苗疆松桃的历史印记

该镇“八大商号”保存了独特而种类繁多的手工工艺。

寨英及附近村寨的各族人民,千百年来,以梵净山区的土特产为原料,制作生产生活用品,如培植蓝草,制取蓝靛,浆染布料,印制花饰,挑花刺绣,造纸制药,酿酒熬糖,木雕石刻等等,工艺源远流长。

寨英“八大商号”,携刻在苗疆松桃的历史印记

在古镇南门街上专门经营“盖世食”、“三鲜大面”的“松江楼”重檐翘角、富丽堂皇,迄今保承完好。

今天的人们或许不知道“盖世食”究竟指的是什么,但深受黔、湘、渝结合部群众青睐的卤鸭子、米豆腐等土特产柔软细嫩,风味独特,我们依然可以瞥见穿行在历史深处的“八大商号”的倩影,至今还在影响和滋润着这一方村民。(侯少华)

来源:同仁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