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2019-10-06 17:00:11旅游攻略
文图 | 东方牧青在客栈顶楼,背景为洱海​..太阳泼在马路上,烫得地面瑟瑟发抖。马路那边是洱海,像镜子倒映着白云黛山。我坐在客栈大堂等女儿妍妍下来,扫描海面打发时间。洱海,名字叫海,其实一个内陆湖,位于大理市境内,比滇池小,也没抚仙湖深,却有风花雪月美丽传说,为云南旅游打卡圣地。

文图 | 东方牧青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在客栈顶楼,背景为洱海

​.

.

太阳泼在马路上,烫得地面瑟瑟发抖。

马路那边是洱海,像镜子倒映着白云黛山。我坐在客栈大堂等女儿妍妍下来,扫描海面打发时间。

洱海,名字叫海,其实一个内陆湖,位于大理市境内,比滇池小,也没抚仙湖深,却有风花雪月美丽传说,为云南旅游打卡圣地。因为名字的缘故,当地人都说海,住在海边,去海边玩,海景美极了。入乡随俗,游客也都叫海,只不过有强迫症的人,心里难免些许别扭。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洱海一角

.

我注目近海,一些浮块连串围了片叶状水域,池内绿草茵茵,水岸秋菊贡黄,像镜子的镶边。初时,以为在网箱养鱼,直到一条小船出现,船上三个环卫工忙碌着打捞水草,又发现浮块中间留有约3米宽口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收集漂浮物的网栏。那道口子为入口,环卫工人大约摸透了风与浮漂的习性,在此守株待兔。

栏外的海面一尘不染。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暮色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清晨

.

妍妍是小女儿,13岁,175身高*,一张可爱的娃娃脸,带她逛街回头率爆表。人人羡慕那双大长腿,而她的心理承受海拔只有170,如此,在这里披露是冒了被女儿讨厌很大风险的。

我性子急,霹雳火,唯有陪伴女儿可以静下心来。多年来,假期每天几小时陪她上补习,整天在家守着她当奶爸,甚至可以陪她逛商店,这点连自己都惊讶。所以,人称女儿奴,我倍感荣耀。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长腿的丫头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

* 重要说明 *

为免后患,左思右想,本文发前征求妍妍意见,果然,身高成了她的痛,坚决要求“少一厘米”,还搬出了她妈身高做参照。这让我很为难,一是违背了真实性原则,二是她少一厘米,连累她妈也会少一厘米,人家不干的。可女儿的小小要求必须满足(降幅比想象的低),于是文中身高少了一厘米,降为175。特此说明。

.

.

妍妍下来了,滴滴没来,她静静的陪着老爸继续看海。

环卫工人的小船靠岸了,岸边多了辆环卫车,几个人将水草和杂物搬上岸,又装进车里拖走了。近海的网栏内看上去仍然郁葱,这些不是漂浮进来的,而是原生的水草,有些可以吃。先天,我带女儿在海边一家白族餐馆吃过一种水草,老板说叫水性杨花,口感有点像海带,丝状。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白族酸鱼汤

.

入住客栈我问过度娘,得知洱海2003年爆发过蓝藻潮,水质恶化,一些水湾曾被“绿油漆”覆盖,当地从取消网箱养鱼、取消机动船、退耕还林、退塘还湖、退房还湿地,到禁磷、禁白(白色污染物)、禁牧、环湖截污等等,持续治理了十多年。

直到2013年蓝藻再次爆发,上面批,住民怨,游客骂,当地政府压力倍增,一刀切关闭了沿海上千家客栈,连杨丽萍的太阳宫月亮宫也不例外。

一时间诅咒与赞美齐飞,民间立场两极分化。街头巷尾,四处悬挂大红标语,既彰显地方政府治污决心,也秀肌肉力量。一些客栈老板不服气,可抬头凝望血色横幅,低头细看自己的小胳膊,再瞅瞅海面的“绿油漆”,闻闻海水散发的异味,明白了,想通了,不服气也不敢吭声了。

洱海经过专业与粗鲁相结合的整治,恢复到了二级水质。

一刀切,典型的“传统”管理模式,貌似公平,实则与依法行政背道而驰,可很多时候又的确高效,如洱海治理,若挨家挨户协商,压下葫芦浮起瓢,恐怕十年都难解决,因为客栈建立之初具有合法手续,关停意味着收入没有了,银行利息一分钱也不会少,断炊之痛,横竖一死,有人绝对会成为钉子户。这种粗犷管理,美其名曰治乱世用重典。

我反感一刀切,又享受整治后洱海的清澈,类似虐待拐角即见,快精神分裂了。冷静一想,问题不能这么看,为何总要走先污染,后践踏的老路呢?

不说这些烦心事,说多了会闯祸。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最美的观景点据说为海东的双廊古镇,我们这次住在海西的马久邑村,景色也不错,面朝大海,背靠苍山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坐在客栈门口数鸭子

.

环卫工人走后,湖面复又静如处子,只有网栏缺口处几条细纹微微荡漾。一个不起眼的小黑点突然生出翅膀,噗楞楞活了,飞了起来,一个又一个黑点幻化为精灵,在水面追逐。优雅又略嫌沉闷的洱海顿时多了生机。

阳光在缓缓移动发际线,环境静谧得听得见水鸟嘀咕。孤零零的马路上终于来了一辆吉普,柠檬黄,鲜艳得很。

吉普十分狂野,在客栈门前靠海边急刹车,卷起淡淡尘灰。车里的女人不例外惊叫,狂野的笑。

司机挺帅,T恤牛仔,皮肤黝黑,黑里透红看起来格外健硕,分不清白族汉族,也不知本地人东北人。当地东北人挺多,多得出乎意料,原以为三亚才是东北人的天下,没想到云南也不少。丽江开客栈的,据说一多半东北人,大理开滴滴和客栈的东北人比例也很大,我住过两家客栈都是东北姑娘小伙经营,态度友好,旅舍干净,设计富有小情调。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崇圣寺,大理众多皇帝出家圣地

.

两天四趟车,三个东北人一个本地人。每到一地,我喜欢和的哥聊天,了解风土人情,让旁听的女儿增长见识。东北的哥说,北方生活不易,只好成群结队来南方讨生活,其中一个在大理开过客栈,大环境加上经营不善转手了,不得已开滴滴度日。

吉普司机春光灿烂,环海马路是他的T台,那一阵尖叫狂笑,对他车技走秀而言乃最好的褒奖。一个姑娘在他怂恿下爬上了车头。远方有诗,一望无际的海,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紫外线。

造型,拍照,千年不变的剪刀手。

妍妍就爱下意识伸出两根纤长手指,有一次,我说丫头能不能不要老一个V,结果她摆出了两个。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大理古城一条小街,远处是苍山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大理古城街上的溪渠,十分可爱

​.

马路上的车多了起来,一辆接一辆,大多数吉普,五颜六色,艳丽得夸张,连玫红都有,颜色应该后来喷上去的吧。不过,素雅的海,淡墨远山,偶尔点缀小块纯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亦或打翻的调色盘,无论怎样搭配都十分好看,十分耐看。

我走出大堂,站在客栈门口用手机不断拍,吉普拍几张,三轮拍几张,摩托拍几张,自行车拍几张,来一人也拍几张,拍着拍着,嗡嗡的脑鸣渐渐清晰起来,分明稚童大声朗诵: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妙极。有趣。

回到大堂,我发了组微信朋友圈照片:在客栈门口数鸭子。黄金分割线构图,画面简洁空灵,以为回应点赞会不少,结果稀稀落落十几人,与先天发美景加大长腿后呼拉拉秒赞和评论相比,十分惨淡,倒也情景相符。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不打算写丽江了,发图记事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客栈院子

.

我总被些许淡淡莫名的忧伤缠绕,为自己,为生活,为南边那个小渔村……

这是我第二次来大理,上次在约20年前,那时的海边罕见客栈,洱海清澈如斯素雅如斯,印象中也泛起过些许莫名淡淡的忧伤。生活原本这样,不管哪个时期,一定有它独特的快乐,一定有它独特的忧伤,而忧伤给人留下的回味,往往更加悠长。我目前最大的困惑,不外乎,在微薄收入和保证女儿生活质量间,找到平衡。很难,有时让人喘不过气来。

我还沉浸幸福中感受忧伤,忧伤中寻找快乐,女儿说:滴滴来了。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卖手鼓的女子

.

下一站,昆明。

的哥本地人,善谈,一张嘴如高坝开闸涛涛不绝,对白族评价格外高,从民俗、人品到建筑赞不绝口。我以为他白族,请教:三道茶中,第二道甜茶由什么构成?他说,不知道。细问,人家汉族,祖居大理,标准土著。的确意外,十分开心。我对白族人不了解,民俗饭店老板沉默寡言,洱海游轮上三道茶舞者又堆砌职业的笑,没有机会接触更多白族人。可我喜欢白族建筑,几乎家家白墙青瓦,墙面上多有钴蓝色描边的装饰图案,很多人家还在立壁上绘有巨幅彩色山水花鸟人物,或者书有简短醒目的文字,祝福、警示之类。外观细节与徽派建筑风格相似,而里面又有北京四合院的味道。

除了洱海,我尤其喜欢苍山的云,一大群绵羊在山顶来回转悠跳跃,又如惊龙狂舞瞬息万变,可以呆在客栈屋顶扛着烈日,傻傻一站一个多小时;还喜欢坐在古城大街的长靠椅上,看孩童奔跑人来人往,溪水潺潺流淌,杨柳随风轻摆。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丽江古城

.

一个女儿奴暑假​陪女儿游大理洱海记忆

木府,丽江土司王府。以此为背景拍过连续剧《木府风云》,秋瓷炫的女主,当年追剧看完了。

.

大理真的很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匆匆两天便生出不能扎根之恨。

坐在昆明机场候机厅,旁边小妹手机里传出微弱民谣,缠绵婉转:远山又着墨,树影空交错,云从掌畔过,送与谁人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