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敦煌莫高窟很神秘、很震撼,需顶礼膜拜吧?其实很世俗、很草根

2019-09-27 12:18:03旅游攻略
热引:又到旅游旺季,一定会有不少人千里迢迢去到西北边地敦煌,看看莫高窟、月牙泉、鸣沙山等景点。肯定会被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艺术所惊叹,被整个洞窟规模所震撼,对艺术的精美顶礼膜拜。
敦煌莫高窟很神秘、很震撼,需顶礼膜拜吧?其实很世俗、很草根热引:

又到旅游旺季,一定会有不少人千里迢迢去到西北边地敦煌,看看莫高窟、月牙泉、鸣沙山等景点。肯定会被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艺术所惊叹,被整个洞窟规模所震撼,对艺术的精美顶礼膜拜。

如果没有机会去到敦煌实地游览,在一些大城市不时有一些不同主题的敦煌艺术展,比如在上海2016年喜玛拉雅中心“敦煌:生灵的歌”壁画展,2018年徐汇艺术馆“乐者敦和·大音煌盛——敦煌壁画乐舞专题展”,2018年上海中心展览馆《丝路敦煌 幸福生存》,2019年《丝路敦煌 幸福生存》第二季,2019年宝龙艺术馆“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等,也是可以饱饱眼福的。

人们对敦煌莫高窟的第一印象大多数是遥远、神秘、敬仰,是精神世界的享受、洗礼。我在七八年前去莫高窟差不多也是这样的感觉。

只是这次在上海举办的“觉色敦煌”策展视角更多从世俗、生活层面看,尤其听了该策展人涂宇庆先生的讲演,更是思想开阔,仿佛打开了通向敦煌的又一扇门。

敦煌莫高窟很神秘、很震撼,需顶礼膜拜吧?其实很世俗、很草根敦煌莫高窟很神秘、很震撼,需顶礼膜拜吧?其实很世俗、很草根冷评:

莫高窟洞窟不是当时为艺术而艺术修建的,而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据说洞窟旁边是古代的大坟场、埋葬各色死去的人,可能还有家族坟地,开凿洞窟相当于修建“宗祠”。

莫高窟修建有个名字叫“供养人”,就是出钱修建的,那时社会全阶层都出资修建,什么王公贵族、达官贵人、地主、走卒、士兵、乃至歌舞伎女。显赫的曹氏家族修了几十窟,没有多少钱的合资来修,其中一个洞窟由1200多个人合资的,相当于现代的“众筹”。

莫高窟修建形成严密的产业分工。供养人是作为甲方的,委托工匠作为乙方具体修建,有人专门接开窟项目,相当于包工头,工匠分为打窟、石工、木匠、塑匠、画师等工种,各司其职,形成标准化、流程化操作,据说到后来一般洞窟2-3年就能完成,效率还是很高的。

莫高窟修建形成垄断性组织结构,这是以寺院经济为中心的,相当于那时的“国企”,工匠一般不是自由身,隶属于其中某个寺院,寺院从事雇佣工匠、劳务输出到某个开窟项目、成品交付供养人、民间借贷或资金调度等实务。也有记载个别工匠干私活的情况。

莫高窟风格变化反映产业链话语权转换,最早时候,供养人只出钱,画师可自由创作,风格多样;后来供养人于画师共同协商,确定绘制主题;再后来出钱的供养人说一不二,画师只能听命被动创作,相当于“命题作文”。我们许多人对此深有体会吧。

莫高窟未被大多数人认识的价值是大量世俗生活,许多文书对古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万象有记载,据说有当时的离婚协议书、土地纠纷判决书、女子结社章程(相当于妇联),壁画还有当时照镜子、刷牙、罚抄书等生活场景。国内那么多古墓挖掘,出土的都是金银财宝,而这些生活文书极为罕见。看到这些东西把自己代入进去,很有穿越感啊。

(另注:2001年湖南里耶古城遗址挖掘出三万多枚秦代竹简,内容涵盖人口、土地、物产、赋税、仓储、军备、律令、吏员设置等,也是难得展示古代风土人情的原始资料。)

所以说,莫高窟其实很亲民,没有那么多神秘感了。

敦煌莫高窟很神秘、很震撼,需顶礼膜拜吧?其实很世俗、很草根畅想:

据说从解放后开始,敦煌开凿洞窟就停止了。那么现在是否有可能在敦煌或其他地方开洞窟呢?我想资金财力、设计创意、工匠画师应该都没有问题,恐怕项目申报、涉宗题材、环保、道路施工审批等可能让这种设想难以实现。

从敦煌艺术宝库开发角度看,敦煌文旅集团和其他大型、中小文创企业总共开发出上千款的相关敦煌文创、旅游纪念品、礼品,销售收入达到几千万元。这些文创产品大多数是以敦煌艺术造型、实物、图案、纹饰、其他特殊元素,通过精英人才创新设计、批量(工厂化)制造(制作)、批发或在纪念品商店销售的,而游客(参观者)手工DIY制作、互动式、参与式的文创开发比例还较低。

我们设想可以把高窟附近麦穗、芦苇、沙子、月牙泉水封存在透明容器,或镶嵌进敦煌照片摆件,或黏贴、关注在鼠标、小夜灯、手机壳等上,开发敦煌艺术涂绘线稿系列,让游客涂绘出来并拼贴出大幅造型。

虽然我们不能继续开凿洞窟,但可以用手中的画笔虔诚地描绘自己的信仰物,成为一个现代的画师和供养人。

敦煌莫高窟很神秘、很震撼,需顶礼膜拜吧?其实很世俗、很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