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贵州这座小镇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红色木黄续写传奇

2019-09-25 21:48:02旅游攻略
贵州这座小镇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红色木黄续写传奇

打开中国版图,这个黔东小镇不太起眼,似乎不经意间就会忽略其存在;而在伟大的长征途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却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个小镇就是木黄,它位于武陵主峰梵净山脚下。80多年前,两支来自不同战略区域、从未谋面的红军队伍,在这里实现了历史性会师。由此,木黄之名,载入史册。

“二六军团,历尽艰险。木黄会师,三军欢唱。八千健儿,挥戈东向。沅澧汹涌,狂飙燎原。赤区重建,湘鄂川黔。抚今追昔,怀梵净山。”原红六军团团长萧克曾为木黄会师题词,满怀激情地诉说那一段无法忘却的峥嵘岁月。

千年古柏见证——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

在木黄镇东南边上,有一棵矗立千年的柏树,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之为“会师柏”。这名字的由来,还得从1934年10月24日说起。

这一天,刚从敌人的围困中冲出来、人困马乏的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萧克和王震的带领下,抵达木黄,与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三军胜利会师。

队伍行至大柏树时,因身染疟疾躺在担架上的任弼时,一见到贺龙便立即从担架上下来,紧紧握住贺龙的手说:这下好了,我们两军终于会师了。

这棵柏树,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其名,由此而来。

木黄会师,是中国红军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来自不同战略区域的两支红军,通过此次成功会师,结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整体,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

而今,千年古柏依然高耸壮实,绿荫庇护之下修建起了当年两军首领握手的雕像,再现当年会师的情形,同时牵引出红军留下的足迹——

1934年5月,贺龙、关向应、夏曦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由四川彭水西渡乌江,迅速攻占沿河、德江、印江、松桃、酉阳、秀山等6县的毗连地域,建立黔东特区政府和100余个乡苏维埃。

同年8月,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从江西永新突围经湖南进入贵州。

10月24日,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黔东苏区印江县木黄胜利会师。

耄耋老人回忆——这个部队不一样会师

以后,两个军团的领导人在木黄镇水府宫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两军团实行统一指挥,并向西发展,建立湘鄂渝黔革命根据地。

这次会议决策,不仅让红二六军团自身得到了发展,而后组成的红二方面军,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同时大量牵制了湖南湖北方向的敌人,为中央红军顺利长征减轻了军事方面的压力,也为后来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打下了基础。

水府宫位于木黄镇中央,其间军民结下了深厚情谊。其实,除了实际参与斗争的战士们,那些处于战火纷争的民众们,对于那个年代的认知,更具情感的认同。

现年95岁高龄的吴远清,对那段时期的记忆仍旧深刻。据他表述,当年,他十岁,当听到有部队来时,大家都躲到了两公里外的地方去,到下午的时候再回来,后来才发现,这个部队的人不一样,他们既不打人,又不骂人,于是大家还是像往常一样生活。

“我父亲去河边钓鱼,有一个军官借了他的鱼竿钓鱼,后来在还鱼竿的同时,还把钓到的鱼给了我父亲,钓到的鱼有一两斤呢。”吴远清回忆道,后来才听说,那个军官好像就是贺龙将军。

吴远清的家,在水府宫对面。历经岁月洗礼,这个曾经作出重要决策的会址,现已成为“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踏寻红色足迹--红色木黄再续传奇

山峰耸立,松柏青翠。当年弥漫着炮火硝烟的将军山上,如今屹立着木黄会师纪念碑,"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这19个由王震同志题名的大字,向人们诉说着历史,表达着对先烈的敬意。

据介绍,红二六军团的许多将领,萧克、王震等先后到木黄故地重游,贺龙之女贺捷生、萧克之子萧星华、贺龙外孙女贺来毅等红军后代也重走长征路,重温苏区战斗历程,缅怀革命先烈。

因此,纪念馆、纪念碑、会师柏等一批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每年都会迎来众多参观者。仅今年以来,木黄会师纪念馆接待游客达16万人次,特别是今年7月全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纪念馆就接待游客4万人次。

与此同时,今年3月,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与福建锦兴集团厦门三龙基业有限公司成功签订木黄红色文化旅游小镇建设项目投资合同,拟投资10亿元,在木黄镇五甲村建设集红色文化博物馆、红色文化野外拓展基地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文化旅游胜地。

会师携手续征途,红色木黄写传奇。一个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人民安居幸福的红色小镇正强势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