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记忆里的颜色:宝山古石城

2019-09-25 00:00:13旅游攻略
记忆里的颜色:宝山古石城

记忆里的颜色:宝山古石城

记忆里的颜色:宝山古石城

·税晓洁 图/文

记忆里的颜色:宝山古石城

从“女儿国”泸沽湖继续往里走,到金沙江边的拉伯乡再到滇、川交界处的三江口,又转回丽江地界,因为号称“徒步长江”,我们在这一带已经盘桓了好几个月了。走走走啊走啊走,走得我真是烦死了。正是初夏,天开始变得干热而浮躁,终于走向宝山石头城那天,把我走那真是叫气急败坏:迷路,断烟,缺水,最后一滴水上午就喝光了整个下午都口干舌燥到连人也懒得骂,竟然还摔坏了三角架,最后终于和同伴吵了架……我独自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开始俯瞰峡谷边那块硕大无比巨石上的村庄时,心里还是气哼哼的。

最后一抹夕阳离开村庄的时候,我心情好多了,开始为这个高悬在金沙江峡谷中部堪称人为奇迹和自然神奇造化完美结合的巨石村庄大发感慨,这时我眼前的风景很伟岸而默然,大自然总能使人开阔起来,不去在乎蝇蝇苟苟。——资料上说:宝山古石城建于元朝至元年间(1277年-1294年),当时为云南行中书省丽江路宣抚司所辖的7州之一,州治设此,称宝山州。因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故称石城。宝山古石城三面都是绝壁深谷,东面临江如刀削,惟有南面一条羊肠险道外通,所以没有高峻的城墙,只是为了加固防守,围砌了一圈1米高的石墙作掩体。城内瓦屋鳞比,巷道纵横,现有住户90余家,全是纳西族。这里是纳西族居住较早的地区之一。传说大侠忽必烈曾在这一带革囊渡江。

金沙江从海拔6621米的唐古拉山脉最高峰格拉丹东一路汇纳百川,进入云南,过了“万里长江第一湾”丽江石鼓镇以后,急转流成了一个“U”字形峡谷,我现在看到的的宝山石头城就在这个切割深切的峡谷的下半段。基本以顶端的三江口为界,峡谷上半段还有一些绿色,而下半段则是总体一片焦黄。——宝山石头城就深藏在这片焦黄的中间。——这段峡谷让我惊奇的是:那种焦黄是一种能让人落泪的颜色。我感到这地方是一个很适合胡思乱想,并且是那种怎么瞎想也不会自己把自己吓着的地方,有一种很踏实的感觉。这一带的地貌给我的总体感觉也要比名气更大的虎跳峡、玉龙雪山之类更为大气,但整个色调让人感觉总是沉甸甸的,有点压抑。

记忆里的颜色:宝山古石城

峡谷里也挂着几丝绿色,那是人们顽强奋斗弄出的梯形麦田。因为特殊的地貌,这一带属于干热河谷气候,绿色要在这里生存,比海拔更高的山上似乎还要难。这些,又让我佩服我们人类自己……走在这段金沙江峡谷,开始的时候我奇怪的是:虽然自然条件极端恶劣,但人烟却颇稠密。这一带居民多为纳西、摩梭、傈僳、普米族。但是就在江对面,我们竟然还发现了苗族,稍稍深入一点聊了聊,这一带居然还有太平天国的后裔。从宝山石头城继续沿金沙江而下的话,有个永胜县,县城竟然满街湖南话。如果把一个人猛得空投到永胜,绝对会以为在湖南。——后来我整明白了,在战乱频繁的那些年代,这些在当时非常僻远荒凉之地,倒是世外桃源。

记忆里的颜色:宝山古石城

下山的时候,我不停地遗憾:正是拍风景最好的黄昏时分,没三角架了,却拍不成。从石洞城门门入村(岁月沧桑,宝山石头城曾是纳西族历史上的一个重镇,但现在这个昔日的重镇只能称为是一个不通路的乡间村庄。),放下大背囊,烫了脚,接过大叔递过来的水烟筒抽了几口,我完全恢复正常,也不去想拍照片的事了。爱谁谁吧,这次拍不成了就下次,服从天意吧,关键在于自己的心境,关键在于自己的眼睛,旅途中有时候太执著了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在路上最重要的就是这感觉。

比我早下山的同伴路遇李大叔讨水喝,就随他回了家。几个小时后,我到来时已经宛若一家人,没有什么陌生感了。大叔一家都把我们当自己人,那些日子,我们住的吃的都是大叔家倾力而出弄得最好的。宝山石头城的人都并不富裕,但是可以说保存着中华民族最古朴的民风,真有点恍若隔世。在一家人的滚烫热情中,我们甚至不好意思提房钱饭钱。后来,我们硬着头皮提了,大叔总说:这个不怕,来了住好吃好就行了。

后来的那些天,宝山石头城的人们常称呼我们为“李大叔家的”………这种纯朴民风,大约也是我一直讨厌所谓风景区,而对到难以抵达的一些偏远地区旅行上瘾的原因吧。

宝山石头城在纳西话叫拉布鲁盘瓦,意思为宝山白石寨。整个城坐落在一整块巨石上,传说中,纳西族著名的尤氏(木氏)家族发祥的母基地就在这里。千百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繁衍,民居现在已经盖到了石头城外。城外的那片木屋已经鳞次栉比,房屋的结构和江南水乡般的丽江大研镇相似,一排排整整齐齐,远处看起来竟象高楼,但神韵完全两回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坐在石头城里看这一带的金沙江峡谷,气势绝对磅礴,远比虎跳峡那一带恢弘,这峡谷边的城也显得粗犷而空灵,有一种难言的风格。

住下去就不想走。每天村里乱转,串东家走西家,还参加了一个婚宴。这石头城有一大特色,就是满街的猪给人的感觉象宠物,牧羊似的敞着放养。大街上,总是有成群的猪躺在街上懒洋洋晒太阳,令人羡慕不已。当然,街上的味道就不怎么样了。这个石城要说特色那最大的自然就是城中随处可见石屋、石墙、石篱笆、石门、石梯子、石路、石桌、石凳、石床、石灶、石水槽、石盆……民居全是就岩随势,有的利用天生岩石稍加修凿而成家庭用具,有在厨房中凿巨石为石灶;有把庭院中的巨石凿个大圆洞,当水缸使用;还有将房中巨石修凿成石床的,床沿磨得滑溜精光,不知已睡了多少代人。

一天闲聊,大叔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不管纳西族还是汉族都是华夏族,都是好兄弟。你们什么时候想来就来,吃得住的,家里都有,这个不怕……但说起时常来村中探访的外国人,大叔就换了一种口气说他们的怪样子,说他们胳膊上的长毛、身上的狐狸怪味……大叔说:我家里是坚决不让他们住的,给多少钱都不行。

李大叔说:虽然,他们也是人……

在大叔心中,也许他们还是“夷人”。

这让我觉得开心极了。

…… ……

这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其实宝山石头城不算很遥远,如果直接去的话,从丽江经鸣音乡也就一百公里左右,只是路真的很不好走,我们从宝山石头城出来的时候,是沿金沙江走到宝山乡的,有几段真的可以说是攀岩,所以除了一些老外,那时仍是游客绝少之地。

我们去的那年,正在沿金沙江开一条可以走马帮的路……写这段文字时,丽江现在已经有名到人满为患了,我问了丽江的朋友,宝山石头城现在已经“开发”了,公路已通到石头城外城的半山上,在停车场下车后只需步行十五分钟的石阶路,即可到达宝山古城门。也就是说,现在再也不用手脚并用在江边提心吊胆连滚带爬了。宝山乡政府到宝山古石城也已经开通班车,票价10元;丽江到宝山乡政府的班车,票价为40元。宝山古城的外城也有了家庭旅馆。

我还一直梦想着再到宝山石头城,直接渡过金沙江,再走另外一条路到泸沽湖,那将是一段梦幻之旅。那一带给我留下的记忆太深了,除了那长久留在我梦中的焦黄峡谷、还有很好的森林,最好最有意思的,自然还是那里的人们。石头城现在“开发”了,对当地人应该是件好事,对于象我这样的另类游客,却并非一个好消息。我的很多朋友,提起风景区的“开发”就直摇头。同好者有人要去抓紧时间赶快去吧……但这实在是很自私的想法,看风景和生活在风景里实在是两回事。说起那块瑰丽无比的地方,我总会想起归途的采访,那时候我受“环保媒体精英”的影响傻呵呵的把主要注意力放在“环保”上。这“环保” 当然很重要,但这不是最根本的问题。那次我们在云南大山中徒步几月所见的较大的一片原始森林也就是丽江县奉科乡、宝山乡地段的一块海拔三,四千米的茂密次生林。据说,这片森林是有一年当时的云南省长和志强先生回家乡视察时下令再也不能砍了,而得以幸存。我们去时,这片森林旁的宝山乡乡长邱福雷正为二个村子必须搬迁而发愁。整座山都在滑坡,村子面临灭顶之灾。而搬二个村子绝不是件简单的事。光资金就是个大问题。

邱乡长回顾说:小时候,在这一带,森林茂密到人走都走不过去。可眼前……邱乡长指着乡政府接下的山沟说:1991年他刚来当乡长时,那山沟有五米宽,现在山洪冲宽了十倍,有五、六十米宽了。去年的一场山洪,这条沟边有60亩农天一下子毁于一旦……幸好,1995年开始封山了。再不封,人很快就真的再也无法在此生存了。

山是封了,可乡里大大小小家家户户还是都得烧火塘,用木头盖房子。仅烧火塘,邱乡长做过一个统计,这个8000多人的乡—年至少要烧掉的二十万吨柴火。不言而喻,这火塘烧得是什么:树。还有,有些村落的生产方式至今仍是这样:今年找一片林子,放火烧了,种上土豆,收了。明年换个地方,再烧。封山,是不让砍了,可总不能不让人吃饭。不种土豆,不烧火塘。吃什么?人是要吃饭的……就这样,砍了种,种了再砍,还总是不够吃。全乡每年还要吃20多万斤返销粮。甚至,在极偏僻的山区有些家庭竟连锅都没有。邱福雷乡长前不久就刚为高寒行政村送去了400口锅。平常,这些人的主食就是火塘里烧出来的土豆,再有就是把荞麦面捏成团,扔到火塘里烧熟,吹掉灰,就是美餐。……得推广节柴灶,沼气,太阳能等等之类可以不砍树或少砍树的东西。但除了资金,怎样说服大家放弃火塘,尚任重道远。——邱乡长最后这样说。但仅仅是这些吗?

想起这些,想起那里的风景和那里的人们,我不知说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