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同一个任务,凭啥我做两月比不过他做两天?老板说:你做得太多了

2019-09-23 01:12:04旅游攻略
同一个任务,凭啥我做两月比不过他做两天?老板说:你做得太多了
同一个任务,凭啥我做两月比不过他做两天?老板说:你做得太多了

早上我在等公交的时候,居然碰到了大学同学蕊蕊,记得以前她是个特别活泼爱笑的女孩,可今天碰到她,一直紧拧着眉头。

我凑过去问她:“最近遇上啥烦心事了?怎么挂着个苦瓜脸。”

她摇摇头说:“哎,我太难了。”

“怎么了?”

“最近公司计划团建旅行,让我全权负责旅游规划,我想着这又不是什么难事,两周就能弄完,可没想到,这一折腾就是两个月。”

“那为什么会花这么长时间呢?”

“因为我想制定一条符合最多人需求的路线,所以搜集了大家的意见,没想到大家意见五花八门,最后整出了9份方案。”

“然后呢?一直没选出最终的结果的吗?”

“对呀,大家纠结来纠结去,啥也没选出来,结果领导在会议上批评我,说我工作不到位,就把任务交给另一个同事做了,没想到他只花两天提交了2个路线方案,就顺利拍板通过...”

听了蕊蕊的话,我明白了蕊蕊之所以会被批评,并不是工作不到位,而是给了他们过多的选择,使他们陷入了“决策瘫痪”。

一、什么是“决策瘫痪”?

决策瘫痪,是一个心理学现象,指由于信息超载以及选项太多而引起的决策困难,进而导致决策者的决策满意度下降,后悔度上升,决策延迟甚至是放弃的过程。

在美国加州的德雷格尔市场,心理学家们曾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果酱实验:

在“销售大厅”里,他们有时摆放24种果酱,有时摆放6种果酱。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分析,发现了一个令人诧异的结论:

当销售大厅摆放了24种果酱时,走进来的购物者人数比摆放6种果酱时高出50%,可在 100个人走进销售大厅时,购买果酱的人只有3人,而摆放6种果酱时,却有15个人购买。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是当人们面对选择数量多时,会担心自己的选择不是最优选择,非常纠结。而选择数量少时,心态反倒坦然,很容易比较出自己更倾向的是哪一个。

就像蕊蕊提供的旅游路线多达9个,同事们自然就会非常难判断到底哪一个更符合自己的需求,从而陷入“决策瘫痪”。

同一个任务,凭啥我做两月比不过他做两天?老板说:你做得太多了

二、 我们是怎样掉入"决策瘫痪"的陷阱中?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掉入"决策瘫痪"的陷阱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原因有三个。

同一个任务,凭啥我做两月比不过他做两天?老板说:你做得太多了

1、生理上:认知负担加重,导致决策脑区断路

美国天普大学神经决策中心主任安格里卡·帝摩卡曾招募志愿者做过一个实验,并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来扫描他们的大脑活动。

刚开始给予志愿者信息和选择时,大脑中负责决策的脑区——"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活动也会增加,但随着给予的信息越来越多,这一脑区的活动会突然下降,变成断路,无法对信息进行有效判断。

而脑区之所以会发生断路,是因为我们大脑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最多只能容纳7个项目,当超过7个单位的信息进入大脑,就会加重认知负担,大脑便会开始超负荷,导致决策“无能”。

帝摩卡说:“参与者获得的信息一旦超载,他们会犯愚蠢的错误,做出错误的选择,因为负责做出明智决定的大脑区域基本上不再起作用。同时,他们的挫折感和焦虑情绪激增。在这两种效应的互相影响下,信息过多时人们所做的决定越来越没有意义。”

2、心理上:厌恶损失规避

所谓损失规避,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

而人本身,就是趋利避害的高级动物,所以在面对损失时,会无意识地放大不选择的机会成本,担心假如选择了A,但其实B更好,自己的损失就大了,从而非常犹豫和厌恶。

当接收到的信息过多时,就会触发人心里损失规避的机关,从而陷入“决策瘫痪”。

举个例子,何伟最近决定买一套房子,但前前后后看了半年,依然没想好要买哪个地段的。

A楼盘交通好,但周边环境不好;B楼盘周边环境好,但升值空间不大;C楼盘升值空间大,但可以选择的住房面积太小;D楼盘住房面积合适,但附近没有学校;E楼盘是学区房,但交通不便利。

这下何伟可纠结了,看完了全市的房子,也不知道该选哪个。

选择了A,担心错过了B的好环境;选择了B,担心错过了C的升值期;选择了C,担心错过了D的大空间;选择了D,担心错过了E的学区房;选择了E,担心错过了A好交通。

总之不管选择哪个,何伟都觉得自己亏了。

结果在这些选项的犹豫中,看中的房子要么卖完了,要么又涨价了,最后什么也没买到。

《决策的艺术》中提到:“决策瘫痪表现为不知疲倦地收集各种有用无用的资料信息,总试图去寻找一个又一个的解决方案。同时,人们为了逃避做出决策,总是想象出更多分析工作来拖延时间,因为一旦做出决策,就意味着接受了某些不愿接受的现实。”

所以有时候不要让自己的选择太多,否则陷入“信息洪流”,就会变成决策瘫痪的受害者。

3、时间上:延长了决策的思考路径

当获得的选项增多时,人们的决策思考路径也会发生变化。

就像蕊蕊提供的旅游方案,如果只有两套,那么大家的决策思考路径就是:

选择方案1还是方案2——将二者进行对比——做出决策。

可蕊蕊提供了9套方案,那么这么决策思考路径就会大大延长:

选择方案1还是方案n(n=2~9)——方案1比方案2好在哪?比方案3好在哪?方案4、方案5呢?——选了方案1会有什么损失?比方案2大还是小,比方案3、4、5呢?再——最终做出决策。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提供9种选择比提供2种选择,决策思考路径长且复杂,让人不容易做出选择。

社会科学家巴里•施瓦茨曾说过:“选择和信息过多会让人有一种错觉,就是误认为选错的风险会更高,但实际上,选择的对错,合适不合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同一个任务,凭啥我做两月比不过他做两天?老板说:你做得太多了

三、学会跳出“决策瘫痪”,让职场难题迎刃而解

陷入“决策瘫痪”的对象有两类,一类是信息接受者,个人为主;一类是信息提供者,企业为主;接下来就分成两大类,教你摆脱"决策瘫痪"的困扰。

同一个任务,凭啥我做两月比不过他做两天?老板说:你做得太多了

(一)信息接受者

作为信息接受者,我们该如何避免“决策瘫痪”呢,你需要学会这三招:

1、明确目标,减少选择

相信有不少职场人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快到中午的时候,不知道该吃什么,看着外卖APP上的商家菜单苦恼,挑来选去,也不知道点哪个。

柳柳就是这外卖大军中的一员,每天中午为点哪家外卖都得花上半小时,经常随便点的东西贵还不好吃。

但如果柳柳能够明确自己的目标,那么就可以准确地选择自己想要点的外卖,具体可以这么操作:

(1)用目标缩小餐食品种范围

外卖午饭一般分为米饭类和汤粉类,柳柳选择米饭类,且要保持膳食均衡。

(2)设置条件限制

在符合条件提供米饭的商家中再进行筛选,保留符合以下全部条件的:

有实体营业店铺配送时间在30分钟内到达单价在20元以内荤素搭配商家评分4.5以上

(3)剩下2~3个进行比较

在进行筛选后,剩下2~3家进行对比,对比的方式有3种:

查看商家口碑评分查看顾客评价询问以前吃过的同事

通过这三个方式,最终确定自己想要点的外卖。

2、使用麦穗理论,不过分追求完美

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次带领弟子来到一片麦田,让他们每人在麦田里摘一只最大的麦穗,但进入麦田的时候,只能往前,不能回头。

第一个弟子走进麦田,看见了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下来,走到后面才发现,后面还有许多更好的。

第二个弟子很犹豫,每次想摘的时候都提醒自己“再等等,还有更好的”,结果走到了终点,一支麦穗都没摘着。

第三个弟子把麦田分为了三段,走过第一段的时候,只看不摘,把麦穗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第二段的时候,观察麦穗,验证自己的分类是否正确;第三段的时候,摘了最大的一支。

这就是苏格拉底的麦穗理论。

它告诉我们,当面临众多选择时,想要找到绝对的最佳选择是很困难的,一切决策都是折中,只是当下可选的最佳行动方案,目标是满意,而不是完美。

那该如何制定“满意”的标准呢?苏格拉底的弟子已经帮我们总结出来了。

观察:定下最基本的满意标准验证:判断这个标准是否正确可行采用:如果现有方案满足最基本满意标准,便不再寻找更优方案

举个例子,小悠今年刚毕业,想找一个一份新媒体领域的工作,采用“麦穗理论”,她可以这么做:

(1)观察:定下最基本的满意标准

在各大招聘网站上进行搜索,或询问有经验的行业人士,了解岗位在所在城市的基本薪资水平。

(2)验证:判断这个标准是否可行

面试3~5家公司,了解行业实际提供的薪资是否与网上了解到的有出入。

(3)采用:如果现有方案满足最基本满意标准,便不再寻找更优方案

在接下来的面试中,如果高于基本"满意标准"的,那么就可以考虑接受入职邀请,不再继续寻求更好待遇的公司。

3、利用精致思维,制定关键决策

所谓精致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具体的、清晰的、符合逻辑的思维方式。

利用精致思维,制定关键决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选择的时间精力成本,避开决策瘫痪。

小荷最近想用健康饮食来控制体重,这个目标看似明确简单,但却很难让人立马采取行动。原因就是,这个目标太“模糊”,可选择的方式太多了。

可以少吃巧克力、少吃外卖、少吃炸薯条、炸鸡腿等等,太多的选择反而让人无法行动起来,不知该采用哪一个。

若使用精致思维,小荷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关键决策:每天喝一瓶脱脂牛奶。

这个决策就非常具体、清晰,可操作性强,立马就能行动起来。

同一个任务,凭啥我做两月比不过他做两天?老板说:你做得太多了

(二)信息提供者

信息提供者,主要以企业、商家为主,那么企业在给顾客提供选择的过程中,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决策瘫痪"呢?这里教你三步走。

举个例子,张萌是一家餐饮企业的负责人,目前正打算出新品进行推广,如何既保证种类丰富,又避免顾客掉入“决策瘫痪”呢?她可以这么做:

1、准备阶段:确定产品线宽度

在准备阶段,最重要的是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确定产品线宽度,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消费者就餐习惯食物的搭配需求产品的竞争能力

而以张萌所在企业来说:

消费者就餐习惯——晚餐为主,适合家庭、朋友、情侣聚餐

食物的搭配需求——以鱼为主菜,再加一些配菜,比如:丸子、面、酸萝卜、凉青瓜等,丰富口味

产品的竞争能力——目前以鱼为主菜,企业能够做到行业前五,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特色不够突出,辨识度不高

得出结论:真正能够驱动消费者前来消费的,就是鱼,所以推出的新品,需要围绕鱼来展开。

2、吸引阶段:多产品策略

从果酱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提供的选择过多,会导致顾客陷入“决策瘫痪”,但在吸引阶段,提供多的选择,却是吸引顾客、勾起购买欲望的必要手段。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实行:

(1)海报指引,广而告之

海报的作用就是指引顾客,推荐产品,告诉顾客店里提供什么样的食物,以及有什么优惠活动套餐。

(2)保持看起来多的种类

表面看着是一个单品,但实际上可以演化出多种不同口味和搭配。

比如探鱼,光是一个烤鱼,就延伸出多个种类:

重庆豆花烤鱼凌波鱼酱香烤鱼香辣味烤鱼混椒清江鱼毛血旺烤鱼

再加上18种口味,仅仅是烤鱼一项,就有上百种。

多种的选择,就会让消费者觉得,他有很大的选择空间,提高选到满意口味的概率。

(3)产品主、副线搭配,多寡平衡

在扩展主线“鱼”产品的同时,再增加几个补充性的产品线,丰富选择。

比如探鱼除了能吃鱼外,还提供小龙虾,烤生蚝、烤鱿鱼等等。

这样既没有弱化核心品牌的影响力,同时还提供了更多选择,避免顾客因选择少而厌腻。

3、决策阶段:产品纵深策略

在决策阶段,重点需要做的,就是降低顾客的选择成本,避免掉入“决策瘫痪”,轻松决策,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操作:

(1)商品分类,突出消费人群

让顾客在进门的时候,迅速找到自己适合的商品种类,而不会对着整张菜单纠结。

可以把商品的种类分成几小块,比如按人数分类,一类以鱼为主食吃多人大餐,另一类以鱼为辅菜做成单品饭或面,供一人食用。

(2)精选产品,焦点陈列

把最畅销、或最有特色的一些产品,放在显眼、突出的位置,聚焦重点,让顾客有明确的购买目标,不像无头苍蝇般瞎找。

(3)定制热销套餐

基于大数据进行分析,根据较多人选择的品种和口味,定制专门的热销套餐,并教授点菜员一定的推销话术,降低顾客的决策成本。

总结来说,成功的产品线一定是看起来很多,但选起来很少。

《战国策》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所以在给顾客提供多种选择时,一定要把握好顾客选择成本最低的标准,这样才能既吸引顾客,又避免掉入“决策瘫痪”。

同一个任务,凭啥我做两月比不过他做两天?老板说:你做得太多了

如果你认真勤恳地做了很多工作,提供了多种方案或选择,却依然得不到老板和客户的认可,可以思考他们是否被"决策瘫痪"左右。

跳出“决策瘫痪”的陷阱,不妨试试上面的方法,助力你的职场进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