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2019-09-21 05:48:22旅游攻略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云顶岩寺旧影(阿元提供)

自杀之后的觉仪,静静地躺在高山之巅(至今葬地不明)。他以生命为代价,保住了自己的尊严,也让云顶岩寺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悲壮之气。

一天周末,心血来潮,决定到东山社走走。

东山社位于云顶岩以西,东山水库边,是仅有三百多位村民的蕞尔小村。村庄海拔全岛第二高,仅次于相邻的东坪山社。在村里,得知久闻大名的云顶岩寺竟就在天后宫后面,心里一动。于是,穿过一道满目牵牛花的村路,沿着天后宫后的幽静山径拾级而上。不久,便可见一栋崭新的明黄大楼矗立于眼前。疑是云顶岩寺,果然。

云顶岩寺原名“方广”,颇古老,始建纪年不详。今旧寺仅余一隅,断柱残碑弃之草莽。独自在寺院一带徘徊,恰逢法师德胜。德胜引我至留云洞一行。原来寺院残址的榕岩罅隙间竟隐藏着一处宽敞联通的洞穴。洞口有小筑,有露台;洞中有佛像,有枯井;洞内外则石刻众多,至少有数十处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

最重要的崖刻,当属“天际”两字。此崖刻是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五月十五日嘉禾巡检(类似于边防武警派出所所长,负责辑私捕盗、盘查行人)山东济宁人赵俊与邑文学(同安教谕,相当于县教育局局长)福州晋安人赵宗道一起游玩到此所题。崖刻刻有画框与莲花座,学者何丙仲认为这正是明代崖刻的特点。此崖刻是厦门岛内发现最早的纪年石刻,比厦门建城还早十三年。这一年,朱元璋以倭患严重为由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在朝廷叫停海上贸易之际,两位地方芝麻小官差在此题这“天际”两字,不知是否叹息天意之高不可测?

从留云洞洞内的七首诗刻内容看,明隆庆年间(1567—1572),也就是月港兴起,海上帆樯林立之际,名流丁一中、洪朝选、叶普亮、刘存德、刘存业、左烝等人曾陆续登临云顶岩,并刻诗于留云洞。刻诗时间以叶普亮最早。叶诗中的“满阶苔雨三春湿,半岭松风六月寒”两句,是写云顶岩的众多诗句中,最为传神之作。然而,六个人中,最有知名度的却是来自江苏的丁一中。丁一中是江苏丹阳人,隆庆元年开始担任泉州同知。他喜欢游山玩水、且走到哪都要拉一帮文人墨客吟诗作赋。厦漳泉的重要名胜,几乎都有他的醒目石刻,如日光岩“鼓浪洞天”四个大字便是他的手笔,有人认为这是对鼓浪屿的第一次正式命名。海沧的日月谷温泉,至今珍藏着一方高达两米的明代《温泉铭》古碑,作者正是丁一中。就前述的留云洞,仅他一个人就刻了两首。近几年来,北至湄洲湾,南至诏安,都陆续发现有丁一中的石刻,真可谓“崖刻达人”。

丁一中对云顶岩情有独钟,频繁登临。除了留云洞的崖刻,据《厦门晚报》报道,2001年,文史工作者在云顶岩寺附近还发现了一幅高3米,宽2.7米,题为“九日登云顶岩用韵作”的巨幅摩崖诗刻,诗刻时间是明隆庆六年(1572),分别刻有丁一中的两首七言律诗(又是两首)。由此得知,丁一中至少曾在隆庆三年、隆庆四年、隆庆六年先后三次登临云顶岩。

与丁一中的洒脱自如不同,来自同安(现为翔安洪厝)的刑部侍郎洪朝选则显得耿介凝重,最终因得罪张居正,先被罢官,后被囚禁,命丧福州。当过北京巡城御史的叶普亮也好不到哪里去,据莲坂叶氏流传的坊间故事,也有叶普亮得罪人致其家族险被灭族的说法。刘存德则是同安东桥人,当过浙江道御史、松江府知府、广东巡视海道副使兼番市舶提举司。从政后期的刘存德实际参加了抗倭行动,与戚继光有着良好的协作关系。这位老兄同样耿直不阿,曾被盛怒的皇帝当面扔下奏疏,并夺俸半年。最终,先降职后返乡。游留云洞,当为其返乡之后的事。其它人,刘存业是刘存德的弟弟;左烝根据刘瑞光的研究,是大儒唐顺之(已逝)的门生与妹婿。丁一中曾在少时追随唐顺之“游所学”;洪朝选则曾与唐顺之“讲德问业”。丁一中二上云顶,与洪朝选等人再进留云洞,其实就是为了陪这位与唐顺之关系密切的左烝先生。唐顺之不简单,不仅儒学学养深,文章也写得好,是嘉靖朝公认的大才子,更传奇的是,他还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抗倭英雄,曾在崇明三沙岛率军大败倭寇,斩杀一百二十人,击沉敌船十三艘。此后,还因带病坚持抗倭,病死在战船上,成为当时感动大明的楷模人物。

这些勒石题字、耿介忠直的缙绅们,大多是进士出身,位极高官,且都以爱民著称,有的还参加过抗倭战争(如丁一中、刘存德),可称当时闽地文人的翘楚。他们在留云洞的刻诗,给古寺留下了难得的人文遗迹,也留下了时常被后人缅怀的铮铮风骨。然而,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了一种帝国的危机以及这种危机中文人阶层因敏感而有些焦虑的心灵悸动。

二百多年以后。

清道光十二年,也就是1832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八年,又一批厦门文化名流来到了云顶岩寺。两天前,他们刚刚游览完南普陀。这些文化名流分别是周凯、杨庆琛、孙云鸿、吕世宜、叶化成等五人。周凯是浙江富阳人,进士出身,当过湖北襄阳知府,1830年时任兴泉永海防兵备道道台。登云顶岩在于他任职后的第二年。周凯知道的人不多,但从他曾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人组创"宣南诗社"的经历看,其文化地位不可忽视。对闽南来说,他的最大贡献是编撰了《厦门志》与《金门志》。这两本地方志现被当成研究金厦殊为关键的入门书。此外,周凯还曾主持修建了厦门历史上有名的玉屏书院。在襄阳当官时,他绘制过《武当纪游二十四图》,到厦门当官时,又绘制了《闽南纪胜十二景》。云顶岩的“云顶奇观”便是其中一景。

杨庆琛是侯官籍进士,登云顶岩时,任刑部郎中。他是名儒郑光策学生,与林则徐既是同学,又是好友。有意思的是,他还是冰心的外曾祖父。这样一说,这云顶岩竟也与民国才女冰心有了一种隐隐地亲切关系。杨庆琛的故居现就在三坊七巷的宫巷里面。

第三位孙云鸿,将门之后,其祖父孙全谋曾是广东水师提督。孙云鸿因此世袭骑都尉。是位难得的文武全才。我看到刘瑞光先生写的文章,称孙云鸿“练骑射,习水性,占风向,测沙线,沿海情势,靡不洞悉”。周凯编撰《厦门志》时,孙云鸿刚好负责兵制、海防、番市、纪兵、山川、津澳等章节。孙云鸿后来在军事上越走越远,屡获战功。

吕世宜是厦门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同时也有“金门一千六百年来惟一的书法家”与“台湾金石学宗师”的说法。此人有趣。死前,他提前给自己准备了墓志铭。自称不翁,因为“性戆直,又不苟同于人,尤不顾人之是非。人曰然,翁或以为不然;人曰可,翁独以为不可。故号曰不翁也。”吕世宜因周凯介绍,在台湾板桥林家教书,板桥林家帮他买了一个官位,结果他怕后人当真,一定要在墓志铭申明此事。2006年,厦门书法爱好者张文杰在东坪山晨练时,意外发现了吕世宜墓,可惜古墓已被盗。

叶化成,是移居厦门的漳州海澄人,因画作受周凯欣赏,成为周凯门下,与吕世宜一样被周凯介绍到台湾板桥林家当私塾教师,与吕世宜、谢管樵并称“三先生”。叶化成与吕世宜是同窗,从字号上看,分别是东谷与西村,别有味道。

此次,他们前来观日,兴致勃勃,不料,观日台却忽然风声大作,他们只能躲在留云洞里。这不顺当的事,周凯把它写进诗,并刻在了显眼的石壁上。这也许是一种预兆。一些年后,台海开始变得险象丛生。据刘瑞光先生的研究:道光16年(1836年),也就是他们登完云顶岩后第四年,周凯接受一项重要使命,出任台湾兵备道道台。第二年七月,周凯病殁于任所,死因很可能是深入噶玛兰地时染“岚障”导致。

三年后,孙云鸿成为反击英军的民族英雄,在英军战船入犯厦门时,率部向英船英勇开炮,战功显赫。

周凯渡台后,曾写信给吕世宜,提到“故交零落使人悲”。吕世宜读后,心有戚戚,决定渡海寻找老友,然而他抵台时,周凯已死。刘瑞光文章中还提到,咸丰4年(1854年),年逾古稀的吕世宜以病羸之身,重游南普陀。此时距道光12年已32个年头,周凯、孙云鸿皆已作古。百感交集的吕世宜,在南普陀,留下了三个字的题刻:“都放下”。

关于云顶岩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日军侵厦时期的一桩往事。当日军登陆时,云顶岩寺住持觉仪竟悬梁自缢,身殉国难。有一种说法是,日军的刺刀挑开了云顶岩寺的寺门,要占据寺庙,并把留云洞当成弹药库,表示反对的觉仪被一番毒打后,毅然自决于寺内,以示不屈。自杀之后的觉仪,静静躺在高山之巅(至今葬地不明)。他以生命为代价,保住了自己的尊严,也让云顶岩寺至今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悲壮之气。

站在古寺之前,我不由默悼起觉仪。有此觉仪,云顶岩寺,在精神上可矗立于厦门众寺之林,可脱俗于禅外芸芸众生。

令我动容的,还有一则关于另一位云顶岩寺僧人的故事。

据称,解放后,云顶岩被辟为军事禁地,寺里僧众为顾全国家利益不得不迁走。继觉仪之后在寺里当住持的释妙轮和尚只好还俗于山下西林村。然而,还俗后的释妙轮却一直坚持孤身奉佛,并在临终时要求西林村人将其墓碑面向云顶岩,以示对故寺的思念。我不知道这些说法是否完全属实,如果属实,真是令人唏嘘。

那天,离寺归去时,天已黄昏,而此时风吹树林,梵音渐起。我竟怀念起不曾见识过的旧寺,我竟叹息起所存无几的旧寺。其实云顶岩寺,小又何妨。寺虽小,亦可悟得人生之大智慧。当年佛陀修成正果时,不过头荫一株菩提树罢了。

初稿写于2017年11月26日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节选自周凯的《 闽南纪胜十二景》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观日台旧照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厦门本岛最早的题刻。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两道“重修云顶岩碑记”。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刘存德石刻。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周凯石刻。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石刻内容为:大清道光十二年,岁在壬辰七月七日辛亥,兴泉永道防兵备道富阳周凯、刑部郎中侯官杨庆琛、世袭骑都尉龙溪孙云鸿、壬午举人同安吕世宜、国子监海澄叶化成来游,冒风登观日台。周凯题石。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饭堂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云板,旧时官署或大户用来报事、集众等,寺院则用以报时,比如吃饭了,早课了。这是南普陀慧光法师告诉我的。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模糊不清的碑刻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散落的建筑构件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破损的石碑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古寺残件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怪石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萌萌的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旧寺残址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菩提树,“菩提本无树”的菩提树,野生的菩提树多在喜玛拉雅山地区,据说佛祖就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故菩提树为佛教圣树。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菩提树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菩提叶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有人说这龙门是文天祥带幼主过境时所刻。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留云洞,原为游人观日暂住之所,亦供有神像,日据期间曾是日军弹药库。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洞内石刻。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有一方井,称佛祖泉。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洞中情景。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从洞中可爬至一小石坪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民国厦门要塞司令滕云刻的“国防第一”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往期导读:

闽南人的智慧:风雨都在茶杯里

春节,一首口口相传的《厦门念谣》,勾起了无数老厦门人的乡愁!

南胜记忆:回首小镇已惘然

平和小溪三角坪,你触动了谁的乡愁?

平和记忆:海伦仔,一位传说中的贼,死后却感动全城

厦门往事:风吹过云顶岩

作者简介:林鸿东,1976年生,漳州平和人,鹭客社创办人,在厦门翔安工作。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