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阆中笔向街就是部丰富的人文史,见证百年太多的事

2019-08-05 13:51:03旅游攻略
文/刘先国孔祥孜笔向街,位于阆中古城南面。明嘉靖《保宁府志》载,此街西通保宁府文庙,东向东山顶上文笔塔,故名文昌街。
阆中笔向街就是部丰富的人文史,见证百年太多的事

文/刘先国 孔祥孜

笔向街,位于阆中古城南面。明嘉靖《保宁府志》载,此街西通保宁府文庙,东向东山顶上文笔塔,故名文昌街。清咸丰《阆中县志》则为后屏江街,是以面屏山、临江水而得名。

民国十五年《阆中县志》始载为笔向街,街名为所居街道贡生蒲轮召在光绪年间所取,以街正对白塔之塔尖,塔形似笔,象征文星高照。笔向街东西走向,东至南街,西至双栅子街,长270米、宽3米,街中段有“十”字路口,南北向为笔向巷,该巷长160米,宽2米,南抵屏江街,北抵白花庵街。笔向街西段有梧桐、黄桷兰、枇杷树数株。

阆中笔向街就是部丰富的人文史,见证百年太多的事

街南院落为双号,街北为单号。笔向街是继礼拜寺街外,又一条回民聚居区。从南街方向进入笔向街,街南面依次有8号马家院(后拆掉修了城关电影院,已拆除),12号古家院、18号保家大院、20号秦家院、笔向巷9号的孔家院(街门在笔向巷),34号大院为丝厂职工宿舍(原房主为孔姓),38号马家大院、40号蒲氏宅第,42号大院为丝厂职工宿舍(原房主为陈皋飏);街北从西至东依次为蒲家大院(已折除修了楼房、俱乐部等,楼房为丝厂职工宿舍),23号李家大院、21号叶家院、17号王家院、11号薛家院、9号秦家院(为南街秦家大院后院)等。

42号大院现为丝厂职工宿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为陈皋飏所有,陈从秦家购得此院。陈皋飏为民国时期阆中知名士绅(河溪五马陈家沟大地主),办有私立皋飏中学。一百多年前该院为孔姓产业。“八”字形街门,青砖厚墙保存完好,院内虽有改建,但整个房屋结构仍保持原貌。

紧挨的是40号蒲氏宅第,这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倒座式古民居,1987年被政府定为一级重点保护名居,该院产权属蒲姓所有。蒲氏宅第的正北面,本有一座老蒲家大院,占地两千多平方米,为蒲氏世居。

阆中笔向街就是部丰富的人文史,见证百年太多的事

蒲氏宅第

著名的拔贡双杰蒲轮聘(1830~1905)和蒲轮召(1850~1895)均居此院,院内有“选拔”、“椿萱挺秀”、“山高水长”、“福寿齐眉”四匾挂于大门、堂屋、对厅处。蒲轮聘为刘羽丰(1889~1970)的外祖父,刘传木、刘传诗、刘传厚、刘传铎、刘传枢、刘传茀、刘传华等的外曾祖父。蒲轮召的胞妹为杨诚恭(光绪癸卯科举人)的母亲。

蒲氏宅第的东面为38号马家大院,此大院为广式建筑,俗称“广东房子”,保存完好,1986年12月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院1895年由孔姓卖与陕西扶风县迁来的马姓回民,现马家仍居住于此。该房产权现属建设局和私人共有。

马家大院对面的23号李家大院,该院大门在院子正中,房屋高于街面近一米,由数步台阶而上。大门上的彩绘门神依稀可见,由阆中市美协副主席舒宗勇先生复制,成为邮政《中国书画名家联谊卡》之一全国发行。

李家大院为三门四重天井,东南面的绣楼为一大亮点,绣楼房顶高于正房屋脊。绣楼亦称望月楼,古时为女子所居,推窗南可望锦屏山,东望白塔山,楼下为小花园。该院从上到下,瓦当、吊檐、握挑、以及门窗,都有花纹雕饰,做工精细。

特别珍贵的是,李家大院街门临街东面墙体完全保持原貌,面积达11.52×2.20米,青片砖贴面,内层为土坯砖,再里层为两层木板,整个墙厚约1米,具有防火防盗防潮的功能,屋内冬暖夏凉,墙上开窗1.58×0.7米、为砖雕烧制,石条基脚两层高0.5米。

阆中笔向街就是部丰富的人文史,见证百年太多的事

李家大院秀楼 鹤之翔摄

该院曾为中共地下党秘密联络点,原房主李逸侬为地下党机关书记,他1938年入党,创办和领导抗日民众剧社,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9年组织游击队迎接解放。该院为李逸侬之父李兴元一百多年前购买,后经营“祥兴泰”丝绸庄。现产权属多家私人共有。

21号的叶家院子与李家大院相邻,街门在东南角,二门在中,有屏风二,大院基本保持原貌,与李家绣楼间的隔墙,厚约一米,外墙面已剥落,土坯砖显现,墙体长十余米。该院一百多年前诞生了一位杰出女姓叶焕琳,叶焕琳为孔泗源(同盟会会员,四川省视学)的夫人,他们的长女孔庆兰为赵淞(川大著名数学教授,赵香畹之子)的夫人,二女儿为陈皋飏的六弟媳,幺女为女中英杰孔叔宛(见本公众号阆苑女中英杰:教书、从军能文亦武,19岁便担任县教育局长!)。

叶焕琳清末民初为阆中女子师范学校教师,三十年代为新都中学校长。叶家院东北角开有一后门,通笔向巷。后门为石头门,上有筒瓦复盖,门额的条石刻有“裕後”两字,保存完好,古风宛然。查“裕後”出处:南朝·陈·徐陵《欧阳頠德政碑》曰,方其盛也,绰有光前。《尚书·仲虺之诰》云,垂裕后昆。宋·王应麟《三字经》言,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该石门多次上阆中摄影刊物,5·12地震有毁损,现需维修加固。

过“十”字路口,来到17号王家院,民国2年(1913年)阆中讨袁护国军司令部曾设于此院,司令为孔宝庆(1889-1913),当时该院为孔宝庆的家。龚焕然、孔宝庆、庄严、孙东瀛等一批热血青年,为响应孙中山的第二次革命,领导了阆中地区反袁武装起义,为民主共和,反抗封建专制而英勇献身。阆中的反袁起义在全国都属率先之列,在四川则是打响讨袁第一枪的排头兵。在二次革命中,全国其他州县,尚未有像阆中这样壮烈成功的详细史料可比,当属阆中的光荣。该院保存基本完好,建议在此设立“讨袁护国军司令部”的纪念标志。

街对面18号保家大院为回民所居,保家在清代四十多年内出了两个武进士和一个武举人,一为清康熙51年(1712年)的武进士保璠,一为乾隆22年(1757年)的武进士保定,乾隆21年(1756年)的武举人保怀勋,这不仅是保家的光荣,也是家乡的荣光。该院大门在西北角,照壁保存相当完好,院子书房门窗虽换成了砖墙玻璃窗户,但主体结构未变,宽敞的天井,高大的厅堂,依然显示出主人当年的气派。现该院产权主要属保姓。

12号的古家院大门虽破旧,但旧貌依然,该房产权属巴巴寺。11号的薛家院,街门在东南角,照壁基本完好,该院与白花庵10号孔家大院靠背。

特别应该提到的是,笔向街34号大院的孔郑卿先生(名宪栋,1875-1935),在清末民初创办了阆中女子师范学校,并担任校长达十四年,该校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知识女性。后孔郑卿先生在成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和绵阳川西北师范学校、三台中学等校任教,直至去世。他的二伯祖父孔广泽在道光咸丰年间担任泸州江安县教谕,由于人品高尚,工作卓有成效,在咸丰三年三月(1853年),皇帝特下诏书封赠其父孔继楷为八品修职郎,其母王氏为八品夫人。现诏书仍保存在孔氏后人手中。

阆中笔向街就是部丰富的人文史,见证百年太多的事

笔向巷 鹤之翔摄

近几年来,笔者在旅游高峰节假日期间在笔向街及附近街道担任义务讲解员,接待了很多中外宾客,他们对笔向街院落和周边环境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即使是一堵残垣断壁也往往摄影留念。一位游客感慨地说:“走在这古老幽静的石板街上,看着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仿佛置身于明清时代,仿佛与祖先面对面进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