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2019-09-15 06:54:07旅游攻略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没有人能像他一样,纯粹为了旅行而旅行。

没有人能像他一样,可以放下一切去旅行。

没有人能像他一样,把整个人生甚至生命都献给旅行。

他,就是千古奇人——徐霞客。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徐霞客画像

有多少人喊着,要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喊完了,还是得老老实实干活儿。

就连毛主席当年也曾经说过,“……我很想学徐霞客。……他就是走路,一辈子就是这么走遍了……”,可是,即便是伟大如毛主席,也并未完成类似徐霞客这样的宏愿,当时出游的马队和警卫队都准备好了,但是时局突变,计划搁浅,终究未能成行。

要做徐霞客真的很难吗?答案是:

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难!

因为,徐霞客拥有的,你可能没有,或者说,你可能不完全拥有。然而,缺了哪一项,都不会成为徐霞客。

其一,徐霞客的奇特原生家庭,你有没有?

江阴徐氏是世家望族, 又是闻名遐迩的书香门第。徐霞客的先人, 从十一世徐颐 (1422—1483) 开始, 在文坛声名渐起。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也是当地一位知名的隐居学者。徐家“祖传宝贝”《晴山堂石刻》保存了大量文坛名流给徐家的题赠、序记、墓志铭等,比如倪瓒、宋濂、李东阳、米万钟、文徵明、唐寅、祝允明等,可见徐家的影响力。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但就是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却最终放弃科举,最终培养出徐霞客这样的一位奇人。原因要从徐霞客的太祖说起。

徐霞客的太祖徐元献,二十岁中了举人,参加京城会试的时候落榜。回家后, 发奋勤读, 终因用功过度, 一病夭亡, 年仅29岁。其父痛失爱子, 几个月后也离世了。一场科举梦造成了父子两代人同年夭亡的悲剧。徐霞客的高祖徐经,年青时中举,弘治已未 (1499) 年, 和唐伯虎一起进京会试。由于唐伯虎在众考生前抖聪明,把可能会考的题目都分析了一遍,结果不幸压中考题。于是,京城盛传江阴富人徐经伙同唐伯虎, 出钱买得试题,徐、唐二人均遭削除仕籍处分。后来,明孝宗死了, 新天子登位, 徐经盼望大赦, 到京成探听消息, 却一病不起, 客死于永福禅寺, 年仅35岁。徐霞客的曾祖徐洽,仍然奋发科场。可是累战累败,年过半百,七试不中。徐霞客的祖父徐衍芳,命运也和他老爸一样, 累试累败, 六试不中。在接连不断的科场失利的打击下, 徐衍芳于嘉靖甲子 (1564) 年郁郁而亡,终年未及50岁。徐洽痛子之死, 也于是年病故, 重演了在科场失意后父子二代人同年惨死的悲剧。徐家在近百年的科场角逐中,五代人相继折损。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鉴于父祖科场悲剧的惨痛教训和明末社会政治腐败, 放弃了求取功名, 没有再接“科举”的接力棒,而是做些自己想做的事儿,自娱自乐,游山玩水,俨然一位超凡脱俗的隐士。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终于说到徐霞客了。徐霞客天资聪慧, 五岁就读塾师。背诗文,过目成诵,写文章,落笔成文。老爸不做“科考梦”,对徐霞客也完全是“放养”了,给了他一个十分宽松的读书环境。徐霞客除了八股文章,什么都看。涉猎的范围非常广泛, 文学、历史、山海图经、地方志等等。特别是对山河地理之类尤为感兴趣,并因此萌发了漫游四方的宏愿。

此时不得不说说一个奇女子,徐霞客的母亲。因为,最终成就徐霞客的,是他的母亲——王孺人。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徐母教子像

徐霞客的父亲病故时,徐霞客刚17岁,母亲挑起了全家事务和抚育子孙的重担。早先徐霞客对远游是有顾虑的,母亲鼓励他说,男子汉就应该志在四方,《论语》上虽然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不过是让人根据远游的距离,往返时间,合理安排而已。怎么能让你跟笼中的鸡、驾辕的马一样,被困在这里呢?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万历三十五年 (1607) , 徐霞客开始出游,母亲特地为他缝了一顶远游冠, 以壮行色。徐霞客在外牵挂母亲, 她写信安慰说,我现在身体健康,吃嘛嘛香。你远游可以得异书, 见异人, 多好的事儿啊。不要挂念我!

母亲八十岁时, 徐霞客准备停止远游计划,在家陪老母亲。母亲为表示自己身体棒棒哒, 和徐霞客一起游茅山 、宜兴。一路上,还抢着走在前面。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每次出游前,母亲总是叮嘱要他把看到的奇景,遇到的奇人奇事记下来,回来讲给她听。徐霞客牢记在心,一边远游一边写游记,伟大的《徐霞客游记》因此诞生。时人感叹说,别人孝敬父母都是用锦衣玉食,徐霞客用的是奇山丽水。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其次,徐霞客强大的经济后盾,你有没有?

徐家祖上就是小康之家,明朝初期就开垦了大量荒地, 家资日益雄厚,终至万贯家财。

灾年时,他们家出得起八千斛米赈灾。有边患时,他们家给朝廷捐鞍马,被皇上表彰为“义民”。徐霞客父亲弟兄三人分家析产时,还分得土地13000亩,经济实力可见一斑。

而且,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开始发展,江南一带手工业兴盛起来。徐霞客的母亲就是以织布业为主,开辟了新的收入渠道。由于徐霞客母亲心灵手巧, “织布精好, 软弱如蝉翼” , 而且能和丝织品竞争, 号称“徐家布”。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织布图

“徐家布”不仅畅销本乡, 还远销苏州等地, 博得了“素丝见名门”之誉。土地加“徐家布”的收益,是徐霞客敢于放下一切、能够放下一切,专心游历的根本保障和强大后盾。

其三,徐霞客的超强体能和胆略,你有没有?

有人专门对徐霞客的行程做了统计,有记载的行程一共二万五千九百多里,其中,步行一万六千六百七十里,占总里程的64%;坐船七千二百里,占27%;骑马一千二百多里,占5%;坐轿九百五十里,占4%。我国有名的旅游胜地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我们可以看到,步行占了六成多,一万六千多里,一步步走来,没有过人的体能,难以想象。而且,他走的可不是什么“溜光大道”,而是走山路,攀爬危岩怪石,曲藤蔓枝。要么脚踩刀背一样的石脊,要么趟过齐胸深的水潭,要么钻进深邃曲折、黑咕隆咚的涵洞……每一步都是磨砺,是探索,甚至是危机。

其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则陨,攀之亦陨,间得一少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既无地,生平所履险境,无以逾此……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之石,然后悬空移一手,又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徐霞客游记》

这段描写并不难懂,可以看到当时徐霞客用手抓着草根,脚踩着石头,绷足挂指,悬空移动,真是惊心动魄。而这样的生死攀岩,在他而言却是家常便饭。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比如,在考察雁荡山时,他和随从把裹脚布连成绳索,悬垂而下,不料布绳被尖锐的石刃磨断,幸亏徐霞客两手攀住了巨石边缘,身下就是万丈深渊。徐霞客沉着冷静,看到随从够得着布条,就让随从抓紧重新结绳,自己权且硬撑着。随从哆哆嗦嗦接好了绳索,徐霞客一把揪住,一个翻身跃上巨石,算是又捡了一命。

体能和胆略是相互联系的,所谓“艺高人胆大”。我们看他能靠手指和手臂撑着,屡屡化险为夷,说明徐霞客对自己的体能有绝对的自信,并不是盲目莽撞。看他的表现,放到今天绝对是攀岩高手。

他的胆大还表现在对神秘洞穴的痴迷。徐霞客一共探查了三百多个洞穴,有名的二百二十多个。这些洞穴位置隐秘,常人难以到达。还有不少洞穴在当地人看来,要么有深潭暗河,要么有瘴气,要么有蛇有妖,总之十分凶险。但徐霞客毫不在乎,逢洞必探,一定要探到不能再进的地步,方才罢休。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有一次,徐霞客请了向导和他一起探查一个据说是有蟒妖的洞穴。到了洞口,向导才知道徐霞客只是一个书生,并没有驱妖辟魔的法术,吓得扭头就跑了。徐霞客干脆自己打着火把进洞,果然见一条大蟒横在洞里,看不见头尾。徐霞客直接从蟒身上跨过去,探穴完毕回来,又从蟒身上跨过来,毫不畏惧。出来后和村民讲述经过,大家都佩服之极,以为神人。

其四、徐霞客的超强观察和记忆力,你有没有?

读《徐霞客游记》有一个感觉,就是他对山脉的走向、水流的来龙去脉观察细致,判断相当准确。徐霞客公认的地理成就之一就是判定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源头,修正了《禹贡》记载的“岷山导江”的误判。

另一个成就是对喀斯特地貌的考察领先地球人,比洋人早了一百多年。他对岩溶的类型、名称、变化以及成因都进行了精细的观察和科学的分析,许多靠眼看、靠手量脚量的数据和现代测量数据十分接近,令人惊叹!

为什么还要说记忆力呢?

现存的《徐霞客游记》有六十多万字,据历史记载,徐霞客的全部记录应该有二百四十多万字,可惜大部分都散失了。即便是传世的四分之一,读起来就可以感觉到,他对山川、水流、溶洞、岩石等物的描写细致入微,形状、大小、位置、方向等准确而不含糊,读者如身临其境,仿佛进了三D全息场景,一切历历在目。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些精准的记录,都是徐霞客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天或者几天游历下来,抽空补录的。一天或几天的所见,要精准记录可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儿。

时尚未午,驼骑方放牧在后,余乃入后殿,就净几,以所携纸墨,记连日所游。——《徐霞客游记》

再看看下面这段笔记中这些个方位词和数量词,徐霞客要是没有超强的记忆力,根本无法把看到的细节完美复原。不信,你可以出去爬个什么陌生的山,回来写写游记试试。

十九日 ……由攸县西门转北,遂西北登陟陂陀。十里,水涧桥,有小水自北而南。越桥而西,连上二岭,其西岭名黄山。下岭共五里,为黄山桥,有水亦自北而南……西行平畴三里……又山上行二里……桥东赤崖如回翅,涧从北来……桥西开洋……又五里,西入山峡……入山,沿小溪西上,路分两歧:西北乃入山向衡小路,西南乃往太平等附舟路。于是遵西南,五里为荷叶塘。越盼儿岭,五里至龙王桥。桥下水北自小源岭来,南向而去……北望二十里外,小源岭之上,有高山屏列,乃北通湘潭道。过桥,西面行三里,上长岭。又西下一坞,三里,上叶公坳。又四里,下太平寺岭,则大江在其下矣。隔江即为芒洲,其地自攸县东四十五里。

其五、徐霞客的超强抗挫折能力,你有没有?

徐霞客五十五岁辞世,先后二十二年游历,足迹遍布十九个省(含京、津、沪),一路上,风餐露宿,又有断粮、失窃、遇劫、伤病、背叛、刁难、冷落等等,真如唐僧取经一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书中这些状况十分频繁,堪称一部电影《人在囧途》,更准确的说是《人在险途》。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他和同伴静闻和尚以及随从在湘水乘船时,遇到江上劫匪,徐霞客裸身投河,险些窒息,静闻和尚为了保护徐霞客的行李,被贼人捅了好几刀。脱险后,随从劝他别往前走了,赶紧回去吧。徐霞客不听,说,我随身扛着一把铁锹,死到哪里,就埋到哪里,有什么可怕的呢?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贵州黄果树瀑布徐霞客像

徐霞客又一次遇劫后,钱物尽失,但仍然不耽误游赏,在一个叫桂花园的地方,看到花开万朵,翠绿殷红,不免沉醉其中,早忘了身受的劫难。

宝珠盛开,花大如盘,殷红密瓣,万朵浮团翠之上,真一大观,徜徉之久,不复知身在患难中也。

尽管徐霞客家境殷实,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旅行不可能携带大量的金银细软,那时候又没有信用卡、支付宝之类的东西。路上有个特殊情况,就会导致资金紧张,甚至身无分文。这个时候,他就想方设法搞点粮食或者搞点钱来。也亏他的名声在外,各路朋友都在尽可能的帮他,给钱、给物。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徐霞客走过的湖北十堰

在粤西游历时,遇到参府中军唐玉屏,专门给了徐霞客一副马牌。凭着马牌,徐霞客就可以征用当地的农夫为他挑担、抬轿,替他节省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即便是马牌在手,从当地村民募集挑夫、舆夫也很不容易。有时候,挑夫、舆夫嫌路远或者和即将交接的村落有仇等原因,常常在路上一哄而散,把徐霞客扔在半路。有时候,为了招人来,徐霞客不得不捆上一个人做人质。每每读到这些章节,看到徐霞客为了找挑夫而经受的困顿无奈,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及饭毕,而夫哄然散,无一人矣。盖余呼其去,乃促其起程,而彼误以为姑散去也。饭后,令顾仆往催其家,俱已入山采薪,更订期明早焉。

——二十一日,浓云密布而无雾。候夫未至。

——得一村倚东山下,众夫遂哄然去。

——其夫哄然去,余执一人絷之,盖其夫复欲委之村人也。……其逃者亦走山巅遍呼村人。久之,一人至,邀余登架,以鸡黍饷而聚夫,余乃释所絷者。日午乃得夫,遂东上。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如果遇到朋友不太想帮忙的情况,他也不在乎,厚着脸皮在朋友家蹭吃蹭喝,忍着朋友的冷眼、推脱,只到钱借到手。

如果朋友也蹭不到,就只好变卖身边的物品甚至衣物了。

至是手无一文,乃以褶、袜、裙三事悬于寓外,冀售其一,以为行资。久之,一人以二百文买袖裙去。余欣然,沽酒市肉,令顾仆烹于寓。余亟索饭,乘晚探尖峰之洞。

你看看他,手里没有一分钱了,就把衣服脱了挂在外面卖了二百文,马上高高兴兴买酒买肉,着急忙慌地吃了饭,连夜去探尖峰之洞。只要能探幽访胜,其他的都不是事儿。

后来,跟随他三年的随从终于经受不住路途的艰苦,席卷了他的行李跑了。别人让他追拿,他也摇头作罢,只是哀伤地说,“离乡三载,一主一仆,形影相依,一旦弃余于万里之外,何其忍也!”然后依然旅行不辍,矢志不渝。

徐霞客“不避风雨,不惮虎狼”、“闻奇必探,见险必截”,旅途中“虽食无盐,卧无草,甚乐焉!”。一切艰难困苦都不能阻止徐霞客向前的脚步。徐霞客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走完自己的旅程,九死而不悔。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雁荡山徐霞客像

这种抗挫折能力,这样百折不挠的精气神,真是令人叫绝!

其六、徐霞客直抒胸臆、毫不矫饰的文笔,你有没有?

徐霞客是一个爽爽利利的奇男子,爱憎分明,不作假,不矫饰。一路上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真真切切地在《徐霞客游记》中坦露着,没有任何修饰、美化、藏着掖着。不像某些笔记体、游记体文章,言不由衷,矫揉造作。

游记里除了大量描写壮丽山川、神奇溶洞的优美篇章,更有山川探险之外的官场事故、风土人情、社会百态等等,是徐霞客一生的真实体验。这部游记甚至可以看成徐霞客的自传,他对当时明朝政府的腐败、基层百姓的艰难、社会环境的混乱等都有真实的描写。而他本身因病痛的呼号,因危险的颤抖,因世态炎凉的叹息……透过一页纸,我们都能听的到,感受的到,我们能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徐霞客。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广西上林,徐霞客在此56天

怪不得明朝大咖钱谦益要专门为他做传,称赞他的游记是“真文字、大文字、好文字”。

徐霞客在福建时遇到一场大雪,当地人捧着手炉晒太阳,他却高兴得发狂似的,光着脚在雪地里奔跑起来,感到很大的快乐。

闽中以雪为奇,得之春末为尤奇。村氓市媪,俱曝日提炉,而余赤足飞腾,良大快也!

在一个除夕夜,徐霞客一个人在山头一座阁楼就寝,周围万峰簇拥,夜空月光皎洁,星光熠熠,山底火把遥相呼应,寂静安然。徐霞客说,在这里的一个夜晚,胜似人间千百个夜晚。

楼前以桫松连皮为栏,制朴而雅,楼窗疏棂明净。度除夕于万峰深处,此一宵胜人间千百宵。

游记中像这样把山里岁月和人间岁月区分开来的,比比皆是。徐霞客真实把纵情山水当做修仙,当做人生中莫大的幸福,“大喜”、“大乐”、“真仙境也”之词,随处可见。

但是,游记也会有少有的几处,写到路遇美女,读来有趣。遥想当时徐公心情,应该和除夕夜在山顶照月沐风时的欢欣是一样的。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有一次,在杭州灵隐寺,他先是看见一个老和尚一动不动地晒太阳,眼睛也不眨一下,以为奇特。不久,又有美丽的女子三三两两地来到寺里上香。顿时,寺庙里流香转艳,赏心悦目。为了欣赏美女,徐霞客在寺里徘徊了很长时间。虽说是“同一奇遇”,但徐公看美女恐怕要多过老和尚。

有一老僧,拥衲默坐中台,仰受日精,久不一瞬。…… 是日,独此寺中丽妇两三群接踵而至,流香转艳,与老僧之坐日望空,同一奇遇矣。为徘徊久之。

再有一次,在云南游历时,路遇两个美女出门祭扫,徐霞客从背后看到姑娘们长发成辫,垂在肩上,款款而行。走上前再看,姑娘们手中捏着团扇,美肤纤足,面容姣好,嬉笑嫣然。徐霞客估计是被迷住了,一路跟着,大饱眼福。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六里,入北城门。见有二女郎,辫发双垂肩后,手执纨扇,嫣然在前,后有一老妇随之,携牲盒纸锭,将扫墓郊外。南中所见妇女,纤足姣好,无逾此者。

还有一次,在云南筇竹寺,路上遇到一名歌姬,与人一同骑行,恰巧和徐霞客一路。估计也是个美女,应该是引起了徐公的注意,专门在游记里留下了不少篇幅。一大段文字,美女四次出场,真是念兹在兹。路上看到歌姬骑行是第一次谋面,应该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随后在筇竹寺住下,此歌姬竟然先他到了寺里,第二次谋面,惊喜地看到她“原来你也在这里”。晚上了,有人慕其大名,邀请徐霞客参加宴席,第三次看到歌姬也在座,而且是她张罗着请大家饮酒欢歌。酒席散了之后,未尽兴的朋友拉着他换地方再喝,歌姬又飘然而至,第四次见面。那一夜,徐霞客尽兴而欢,酩酊大醉。

说走就走的旅行,千百年来,只有他做到了,连毛主席都想学他

有峡东向,循之西上,是为筇竹;……先有一妇骑而前,一男子随而行者,云亦欲往筇竹。……入寺,见殿左庖脍喧杂,腥膻交陈,前骑来妇亦在其间。……读罢还寺,公趾又与友两三辈至,相见甚欢。窥其意,即前骑来妇备酒邀众客,……余见公趾辈同前骑妇坐正殿东厢,始知其妇为伎歌伎而称觞者敬酒之人。……遂就燕饮。其妇所备肴馔甚腆。公趾与诸坐客,各歌而称觞,然后此妇歌,歌不及公趾也。……迨暮,公趾与客复携酒盒就饮轩中,此妇亦至,复歌,二鼓乃别去。

这三段记载,让人觉得徐霞客的真实可爱,看到他普普通通的一面,看到他坦坦荡荡的胸怀。

读完后,抚掌一笑!

这几条,是徐霞客之所以成为徐霞客的主要原因。不管哪一条不具备,都不会造就徐霞客。

缺了某一条,你可能是个优哉游哉的游客,可能是个忧心忡忡的旅客,可能是个走亲访友的宾客,但就是成不了徐霞客!

徐霞客,千古奇人!千古一人!

码字不易,感谢关注,欢迎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