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敦煌文博会特辑 | 一生要去一次的地方,究竟什么吸引着我?

2019-09-08 02:24:04旅游攻略
敦煌文博会特辑 | 一生要去一次的地方,究竟什么吸引着我?
敦煌文博会特辑 | 一生要去一次的地方,究竟什么吸引着我?

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简称“一会一节”)于2019年7月30日至9月5日在甘肃省同期联合举办。

有人说:“敦煌是一生要去一次的地方。”悠久的历史铸就了敦煌的辉煌,敦煌境内的名胜古迹甚多。敦煌不仅有莫高窟、榆林窟等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还有鸣沙山、月牙泉等大自然赐予敦煌的杰作。正是敦煌拥有上述种种奇妙、独特的风景,才使得其具备了使各国游客流连忘返的魅力。

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主要分为南区和北区两大区域。

莫高窟石窟艺术是融合壁画、彩塑、建筑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莫高窟上下分为五层,高低错落,南北长达1600米。现在保存有壁画和塑像的洞窟492个,壁画面积45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窟五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和“墙壁上的图书馆”。

敦煌文博会特辑 | 一生要去一次的地方,究竟什么吸引着我?

敦煌文博会特辑 | 一生要去一次的地方,究竟什么吸引着我?

敦煌文博会特辑 | 一生要去一次的地方,究竟什么吸引着我?

敦煌是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古希腊文化四大文化及佛教、 道教、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的汇合交流之地,而以莫高窟为代表的石窟艺术及以藏经洞敦煌文献为代表的敦煌文化正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鸣沙山

鸣沙山,古名沙角山,又名神沙山。各沙山都向外延伸出几条沙垄,每两条沙垄之间,都有一个弧形滑动面,在其坡度较陡处下滑,时常能听到沙鸣之声。

敦煌文博会特辑 | 一生要去一次的地方,究竟什么吸引着我?

鸣沙山平均山高(相对高度)100 米左右,最高处为后山之西南峰,高587米。因游人登山下滑其沙随足滑落,轰鸣作响,故名“鸣沙山”。鸣沙山沙粒有红、黄、绿、黑、白五色,又名“五色沙”。早在唐代以前, 鸣沙山就已经成为敦煌当地的著名自然景观。根据唐代敦煌当地的风俗,每年到端午节,敦煌城中士女,都要登上鸣沙山峰顶,一并从山上奔下。这时沙声吼如雷,而“至晓看之,峭崿如旧”。

敦煌文博会特辑 | 一生要去一次的地方,究竟什么吸引着我?

敦煌文博会特辑 | 一生要去一次的地方,究竟什么吸引着我?

鸣沙山因沙鸣而得名,但沙山前后鸣沙声并不相同,是其另一大特色:其后山有人滑动时,声震如巨雷轰鸣;而前山发出的声响却如锣鼓般洪亮。而更为神奇的是不管在游人步履的扰动下有多少沙粒从山上滑下,经过大自然一晚上的鬼斧神工,当我们第二天再去看时,却发现山峦陡峭如故,高度丝毫不减。正因为鸣沙山有这样的种种神异之处,所以人们才会把它敬称为神沙,并在山上设祠祭拜。

月牙泉

月牙泉虽环以流沙,却恒久生存,与它所处的特殊地貌和气象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月牙泉是党河改道后遗留在沙漠上的一处古河湾, 河湾基底为灰色和紫红色的粉砂质泥岩。它千百年来未被蒸发消失,是因为地下水仍能向被封闭的古河槽积水洼地补给水分,于是就形成了如今沙山环抱中的一汪清水,而且形状宛如月牙一般。

敦煌文博会特辑 | 一生要去一次的地方,究竟什么吸引着我?

敦煌文博会特辑 | 一生要去一次的地方,究竟什么吸引着我?

月牙泉位于鸣沙山的山谷之中,且西高东低,泉水从西端流入,从东部流出。山谷西端向上逐渐过渡为低矮的沙山,向东则逐渐变宽成为一片开阔地,从而构成了一个向东开口的喇叭状地形。

根据气象资料记载,鸣沙山、月牙泉附近主要受东北风和西南风的作用,而且前者的作用力要大于后者。鸣沙山的沙丘形态与埃及的金字塔相似,所以被称为金字塔沙丘。这种沙丘沙子的流向有从底部向沙丘顶部搬运的特殊规律。因此,风力再大、再猛,沙子也不会刮到月牙泉里,它总是沿着山梁和坡面向上滚动。这样月牙泉才能和鸣沙山相互共存,月牙泉才能出现 “虽遇烈风而不为所掩”、“沙夹风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的奇妙景象。

三危山

三危山,也称卑羽山、升雨山。三危山海拔1800米左右,绵亘数十里,主峰在山脉西端,和大泉河与鸣沙山相望。

敦煌文博会特辑 | 一生要去一次的地方,究竟什么吸引着我?

对于三危山,唐太宗之子李泰编撰的《括地志》中曾有记载:“三危山有三峰,古曰三危,俗亦名卑羽山,在沙州敦煌县东南三十里。”明朝所修的《都司志》的解释更为详细:“三危山为沙州望山,俗名升雨山。在今城东南三十里,三峰耸峙,如危欲堕,故名。”

疏勒河

疏勒河,西汉名籍端水,东汉六朝名冥水,唐朝时名独利河,元、明时名布隆基勒河,清以来名疏勒河,又名苏赖河,为跨瓜、沙二州之河流。疏勒河属于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脉最高峰团结峰(海拔5808 米)。河水全长约 1000 公里,年总径流量为14.66亿立方米,在河西是仅次于黑河的第二大河。由于发源自祁连山地,疏勒河上游多峡谷陡壁,中下游比较平缓,形成广阔的绿洲。

敦煌文博会特辑 | 一生要去一次的地方,究竟什么吸引着我?

《沙州都督府图经》这样记载疏勒河:“源出瓜州东南300里。流至敦煌县东北界,雨多即流,无雨竭涸”。疏勒河流经祁连山西段疏勒南山与陶勒南山之间的大纵谷间,即汉代羌人所居的“南羌中”和唐代吐谷浑人所居的“吐谷浑界”,向西北、北流,至昌马盆地以北出山,分为数支。其主流侧向东北,流至玉门市黄闸湾乡,折而向西北流,又流至安西县桥湾附近折而向西流,经安西县城北、西湖乡、敦煌黄墩子北、小方盘城北、榆树泉盆地,而终止于罗布泊哈拉湖。

来源:敦煌书坊,文章摘编自《丝路明珠——敦煌》| 郑炳林 李 军 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