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敦煌遗书 | 藏经洞内的传奇瑰宝

2019-09-05 15:00:05旅游攻略
敦煌遗书 | 藏经洞内的传奇瑰宝

敦煌遗书 | 藏经洞内的传奇瑰宝

敦煌遗书 | 藏经洞内的传奇瑰宝

敦煌,一个充满神秘魅力的名字,历经千百年风霜,是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也是文明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见证。(“敦煌”一词,始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的报告,大月氏曾居敦煌、祁连间。东汉应邵注《汉书》中更说“敦,大也。煌,盛也。”)

△敦煌地区(图片来自网络)

敦煌魅力,千古流传。其中,莫高窟,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明珠,佛教艺术的圣地。而《敦煌遗书》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文末有惊喜)

藏经洞重见天日,“敦煌遗书”显露人前

还记得那篇《道士塔》的课文么?1900年,道士王圆箓一次偶然的清扫,在敦煌莫高窟墙壁后发现一个密室,洞内满是各种佛教经卷、社会文书、绢画、刺绣、法器等文物。至此,莫高窟藏经洞重见天日,震惊中外。

△王圆箓像

藏经洞,敦煌莫高窟17窟的俗称,开凿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是晚唐释门河西都僧统洪辩的影堂。

因为在洞里发现了堆满写卷、印本、拓本、绢画、法器等珍贵文献文物,其中藏有经卷六万余册,跨越7个世纪,故被称作藏经洞。

藏经洞北壁是洪辩高僧的塑像,高僧的舍利子也藏于其中。塑像身后绘有两棵菩提树,枝叶相连以示洪辩在菩提树下坐禅。

△藏经洞北壁

藏经洞的开启,也使得“敦煌遗书”被世人发现。

“敦煌遗书”又称敦煌文献、敦煌文书、敦煌写本,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指敦煌所出2至14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

总数约5万卷,其中佛经约占90%,其余为经史子集四部书籍以及官私文书等文献,被誉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

△西凉间初十二年十二月写本《四分律初分》,敦煌遗书中有明确纪年的早期写卷之一

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敦煌遗书因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而难逃厄运。1905-1915年间,先后有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桔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人鄂登堡,美国人华尔纳等人纷至杳来,陆续用低廉的价格骗购大量珍贵文献及文物。

敦煌遗书历尽苦难之旅,分散世界各地。1910年,莫高窟藏经洞劫余遗书入藏京师图书馆时,只余8000余件。更有学者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从左至右依次为斯坦因搬出藏经洞经卷情形、伯希和在藏经洞挑选经卷

“敦煌遗书”的主要形制

从外形看,敦煌遗书主要有卷轴装、经折装和册子装3种。还有梵筐装、蝴蝶装、挂轴装和单张零星页等形式。

从内部字迹看,可分手抄和印本两种,其中以抄本居多。大量的经卷系由专职抄经手手写而成,字迹端庄工美。早期的捺笔很重,颇带隶意,唐以后的抄本以楷书为主。

雕版印刷品虽数量不多,但均是中国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印刷品实物,其中以868年(唐咸通九年)雕印的《金刚经》最古。此外,归义军曹氏时代雕印的佛经,来自长安、成都的私家印本历日,涂色印本佛像等,均系印制而成。

△上元三年写本《妙法莲华经》

从书写用笔看,早期均由毛笔书写,8世纪末后,因敦煌一度同中原王朝中断联系,当地人开始用木笔书写。至于大量的官私档案等,则因用途不同而形制各异。

9世纪以后,出现经折装、册子本和木刻印本。在我国乃至世界书籍发展史、版本史、印刷史、装帧史上都是十分难得的珍贵实物,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除大量的写本之外,还有拓印本、木刻本、刺绣本、透墨本、出图本、插图本等多种版本。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五十七,(唐)释玄奘译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写本

国家图书馆藏

“敦煌遗书”的传承与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经由政府调拨、私家捐赠和本馆采访,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敦煌文献不断丰富,目前,共藏有敦煌遗书16000余件,为四大“镇馆之宝”之一。

国家图书馆也是世界收藏敦煌遗书最丰富单位之一。2004年,16000余件敦煌遗书全部移入敦煌遗书特藏库,装进了特制的楠木柜中,保存条件得到空前改善。

几代国图人搜求、整理敦煌文献,并在妥善珍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长期的整理、修复、编目及数字化。2012年6月,146册《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出版完毕。同时,国图人坚持不懈地进行着敦煌文献数字化工作,国际敦煌项目网站上的统计数字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截至2017年2月10日,已上传4539件敦煌文献的158863幅图像,这意味着约占国图藏卷总数三分之一的敦煌文献已完成数字化。

2018年3月5日,“中华古籍资源库”在线发布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5300号。国图人不懈努力,不仅为国存宝,而且为学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学术资源,推动着中国敦煌学研究的发展。

从馆内借阅,到影印出版,再到数字化网络发布,敦煌遗书文献资料越来越丰富,获取途径越来越便捷。随着国家的强盛,命运多舛的敦煌遗书最终得到妥善的保存,并将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来源:溯芳斋雅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