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在西安,倾听钟楼鼓楼的声音

2019-09-03 21:24:09旅游攻略
谁来了,都想跟它合个影,然后再发个朋友圈,配合着这个古老沧桑的身影说一句:西安,我来了。“晨钟”呢是早上先敲钟,然后再击鼓;而“暮鼓”呢,则是到了傍晚,先把鼓打起来,然后再敲钟。

不论你是否来过西安,这座老城有座钟楼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西安的地标,雄壮威武地坐落在城市的最中心。

谁来了,都想跟它合个影,然后再发个朋友圈,配合着这个古老沧桑的身影说一句:西安,我来了。

但是有几个人是真正地走进过这座古老建筑的内心世界呢?除了那雄壮威武的身影以外,关于它的那些有趣的历史传说你又知道多少呢?还有它的老伙计——那座与它遥相呼应的鼓楼,有一个在这兄弟俩之间产生的的成语,那个古老而美妙的“晨钟暮鼓”究竟怎么个意思?这些你都知道吗?

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安的钟楼鼓楼,去倾听那里传来的声音,了解楼里面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吧。

城市古老的声音:晨钟暮鼓

“晨钟暮鼓”这个词大家应该都熟悉吧,从字面上看很好理解,这就是早上敲钟,晚上敲鼓的意思嘛。

单从字面上这样来理解还真没有错,但真是这样简单吗?

不用说,“晨钟暮鼓”在那个没有钟表的年代里的确是城市管理时间的一种方式,但它的意思可远不止是早上敲钟,晚上敲鼓这么简单,这里面的讲究可多着呢。

“晨钟”呢是早上先敲钟,然后再击鼓;而“暮鼓”呢,则是到了傍晚,先把鼓打起来,然后再敲钟。

那个时候的人们没有手表,有钱人家还有日晷啊,滴漏啊之类的工具来掌握时间,老百姓就只能听着城里的钟鼓声来安排一天的生活了。

早上钟声一响,老百姓们就知道,城门要开了,大家可以进城活动了。傍晚鼓点一响,大家就知道,今天一天的生活就该结束了,可以回家睡觉啦。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所有的时代都使用着“晨钟暮鼓”的计时方法,比方说大汉朝的人,他们就很喜欢鼓声的激昂,所以他们总是每天早上击鼓,来向人们宣告,新的一天开始了,大家加油干啊。到了傍晚才敲钟,所以在汉朝,那可就是“晨鼓暮钟”啦。

不过话又说回来啦,这钟鼓楼又是根据什么来向老百姓报告时间的呢?

在西安,倾听钟楼鼓楼的声音

在这里向大家普及一下,古时候钟鼓楼上的计时官员们测量时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叫火钟,其实就是烧香,但他们烧的是一种类似于蚊香的时辰香,上面标有刻度,刻度上面有一只小球。

在日出的时候将香点燃,每隔一定的时辰,香燃到一定的刻度上时,小球会自动掉下来发出声音,计时官就知道,又是一个新的时辰到来了。

还有一种计时方法叫水钟,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铜壶滴漏”。

这种方法较火钟来说要精确很多,但也复杂很多。利用小孔滴水的原理,水滴不断滴进下面的容器,计时官就是通过容器上的水位和刻度来判断时辰的。我们现在说的“时刻”便是从这儿来的。

一对六百多岁的老兄弟

西安的钟楼和鼓楼真是可以称得上一对共历风雨的老兄弟,他们两个都是六百多岁的老人家了,鼓楼还要年长四岁,建于公元1830年,也就是明洪武十三年;四年以后,钟楼也建成了。

图:钟楼

那个时候的西安已经失去了国家政治中心的地位,但从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就非常重视这座西北重镇,所以在西安很多明代留下的建筑中都可以看到非同一般的建筑规格,钟鼓楼便是很好的例证。

要说起来中国古代的建筑可真是神奇,无论钟楼鼓楼,别看那么雄壮威武的建筑,周身上下居然找不到一根铁钉,榫卯的木制结构让这两座建筑充满了东方古典的美感。

两座建筑都采用了重檐三滴水的建筑规格,这种规格,在当时普通老百姓家里是根本见不到的,这可是皇家建筑的风格。

毫不夸张地说,就西安钟楼的建筑形制级别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国都南京,和故宫里的中和殿不相上下,梁架上的描龙画凤的彩绘那更是皇家才可以使用的风格。那这么说,这钟鼓楼算是皇家建筑吗?

图:钟楼内部华美的彩绘

这里要普及一下皇家建筑的概念,在西安,皇家建筑很多,但钟鼓楼还真不是。供皇家使用的建筑才称得上皇家建筑,比如兴庆宫,但钟鼓楼却是为公众服务的,所以无论建筑规格有多高,都不能被称作是皇家建筑的。

在西安,倾听钟楼鼓楼的声音

钟楼看钟,鼓楼看鼓

你能分得清西安的钟楼和鼓楼吗?

先看外形吧。这两座楼虽然都是重檐三滴水的建筑结构,但外形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钟楼四四方方,而鼓楼则是个长方形,而且可能因为是大哥的原因吧,体积也要大钟楼很多。

鼓楼

就位置上也很容易来区分钟楼和鼓楼。鼓楼在大家最喜爱的回民街口,要吃回民小吃就必须要穿过鼓楼。

而钟楼则在鼓楼西南大约两百米的地方,那是城市的最中心,也就是俗话说的白菜心心,寸土寸金的好地方。

钟楼的搬迁

不过有句话可一定要给大家交待清楚,这钟楼最早的位置可不在这里。在钟楼一楼大厅里展列着一块明朝陕西巡抚龚懋贤题写的碑文的拓本,详细记述了当年钟楼搬迁的过程。

文中写得很清楚,原钟楼在现钟楼以西,也就是现在北广济街口的位置,在明朝建立初年,那个地方才是当时西安城的正中心。

后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向东向北扩展,城市的中心也就东移了,于是钟楼也便由从前的城市中心移到了今天的位置。

这么大的一座建筑,当时可是怎么搬过来的呀?人家龚懋贤写得可清楚了,除了地基,整座楼原封不动的从当时的地方拆了下来,又照原模原样在新址上重新装了起来。

这就得多亏了那榫卯的建筑结构了,只需要把镶嵌在一起的凹凸处拆下来,做好记号,再重新组合起来就好了。如果是现在的钢筋混泥土建筑,可就万万做不到原模原样地迁移了。

最后,龚懋贤还记下了钟楼搬迁的时候是从万历的九年到十年,也就是公元1581年到1582年,那个时候,钟楼已经在广济街口站了两百年啦。

在西安,倾听钟楼鼓楼的声音

一个和福康安有关的故事

看过《延禧攻略》的人都应该知道福康安这个人,他是富察皇后身边的大宫女尔晴生的儿子,身世有点扑朔迷离,似乎父亲是帅哥富恒,但又好像是皇帝弘历,不过那都是电视剧里编出来的,当不得真。

但这福康安可是个真实存在的人物,还做过一年多的陕甘总督,也正是这个原因,他就和钟楼之间有了一段小故事。

福康安做陕甘总督的时候,钟楼已经好几百年的岁数了,相当的破旧,就连柱子都歪了,到处都有破裂渗漏。

福康安一来就看不下去了, 乾隆五十二年,他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奏请朝廷对西安钟楼进行了一次大的修缮,也就是这一次修缮,才能使钟楼从大明朝一直屹立到今天,否则也许早塌了。

当然,钟楼之所以能屹立到今天,除了感谢福康安以外,我们还要感谢的就是一直支撑着钟楼的几根大柱子。

这柱子叫作通天柱,一共是四根,分别是由四根整木做成的,各长17.4米,从一楼直通上二楼,支撑了整座钟楼的屹立不倒。

不过,你可千万不要被它又粗又壮的外表迷惑了,感觉它们似乎是你两只手臂伸出来都抱不拢的样子,其实这柱子里面的木心直径只有0.7米,而之所以会看起来这么粗,都是后来修缮的时候加了一层又一层的腻子,也就是说,这几根柱子,其实是四个假“胖子”。

来看钟楼的天花板

对,钟楼也有天花板,钟楼的天花板,那可是美得不要不要的了,而且里面还藏着传说故事呢。

看,是不是美得令人惊叹。

这就是钟楼的“天花板”,它由无数根木条组成,形成了184个绿色的小方框,这小方框就叫作“天花”,现在我们常说的“天花板”一词,其实就是从这儿来的。

除了这些绿色的小方框以外,钟楼的天花板上还配着蓝色的图案,其间绘着一年四季不同的花卉,有水仙、海棠、菊花,还有腊梅,象征一年四季花开如意。

天花板的正中间,是一个圆形的好像三维立体的图案,这个图案的名字叫“藻井”,非常美丽,好像阳光折射在水面上一样的光芒万道,所以它又有一个名字叫“霞光万道”。

这霞光万道不是明代的作品,它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钟楼在大修的时候才加在天花板上的,但“藻井”这个图案却是古代就有了的,一般都建在建筑顶棚的正中,有镇宅辟邪的作用。

图:霞光万道

那么钟楼上为什么要加这个霞光万道呢,这里面就有个传说故事了。据说明朝的时候,西安常常闹地震,后来就有位道士说在钟楼这个地方有一只鳌鱼在做怪,他还发现了那只鳌鱼在这儿露出了水面兴风作浪。

所以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对钟楼大修的时候就利用这个故事,做了这个可以辟邪的藻井来压着鳌鱼,好让西安这座城市永久平安。当然,这只是传说,不过还是反映了人们对于平安幸福生活的一种美好向往。

在西安,倾听钟楼鼓楼的声音

钟楼上的钟

终于要说到钟了,到了钟楼,怎么会不提钟呢?别急,压轴戏常常留在最后面,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钟楼的钟吧。

通常来说,一座钟楼上面只可能有一口钟,但是在西安的钟楼,你会看到两口钟,一口被锁在钟楼的楼洞里,一口悬挂在楼上面,这是为什么呢?

说起来,这还是与西安钟楼的搬迁有关。

在西安,倾听钟楼鼓楼的声音

西安钟楼搬迁以前,用的是一口叫作“景云钟”的钟。这口钟可有来头了,它是当年武则天的儿子唐睿宗做皇帝的时候铸造的一口大钟,钟的身上还刻有睿宗的一段骈体铭文。

这睿宗留下的字本来就少,到了今天,景云钟上的这292个字已经是这位皇帝留下的唯一的文字了,所以也就使得这口钟尤其得珍贵。

这钟原本一直挂在北广济街口的景云观里,到了明代钟楼建好了,就挪到了钟楼上面报钟去用了。要说这口钟可真是个很有性格的钟,它在钟楼搬迁到新地方以后,却执拗得不肯发出一点声音来了。

无奈之下,只好重新铸造了一口铁钟来代替。所以呀,西安钟楼上使用时间最久的钟,其实就是这口铁钟,如今的它已经光荣地退居二线,被留在了钟楼的楼洞里,接替它的,便是钟楼西北角悬挂着的一口新的“景云钟”了。

这口景云钟是1997年,钟鼓楼博物馆按照原先的景云钟仿制的,虽然说是仿制品,但却与原钟几乎是一模一样,声音雄浑嘹亮,完全不逊于唐代的景云钟。那么唐代的景云钟去哪儿了呢?

那现在可是国宝级文物,被收藏进了碑林博物馆里。不过也不要为你没有听到西安钟楼的景云钟声而感到遗憾,告诉你个小秘密吧,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听到过景云钟的声音。

以往每年的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在十二点时敲响的那个新年的钟声,其实就是景云钟的声音,这事儿千真万确,一点儿都没有骗你。

鼓楼上看鼓

鼓楼距离钟楼最多不会超过两百米,一登上楼,迎面就是有名的“闻天鼓”。

图:闻天鼓

这张鼓现在被称作是世界上最重的鼓,总重有1800公斤,是由一整张牛皮做成的。

不过你肯定也会觉得很奇怪,这面鼓的鼓面直径就有两米多,这得有多大一只牛,才能做这么大的一只鼓呢?这里面就有一个做鼓的技巧问题了。

把磨好的牛皮固定在鼓板上然后使劲拉,拉得越紧,做得鼓就越响。所以这闻天鼓虽然这么大,可不是真有这么大的牛皮给它来用的,这牛皮呀,是拉出来的。

鼓楼的西边,还有两只叫作“更鼓”的鼓,更鼓在古时候是向市民夜间报时用的大鼓,按古时候的传统规定,更鼓每天夜间须打三次,一次是在日落以后的19点到21点,名为起更,这是关闭城门的信号;一次是在22点到24点,还有一次是在日出以前,大约早上的5点到7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更,这声鼓一响,城门便开了。

图:节气鼓

另外,鼓楼上围绕楼体,还设立了二十四节气鼓、虎座鼓、象角鼓、八角鼓等各种各样的鼓,等着你啊,看完了钟楼上的钟,再来学习一下这里的鼓文化吧。

这就是西安的钟楼和鼓楼啦,六百年岁月变迁,它们却始终如一地坚守在古老的西安,朝迎日出,暮送夕阳。

虽然“晨钟暮鼓”早已远去,但钟鼓楼上传来的声音却一直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永不消失……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西安的好吃好玩,欢迎进入微信小程序《西安》锦囊,或者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下载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