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建筑|侗族」风雨桥,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

2019-09-03 13:12:06旅游攻略
如果用一座建筑来代表侗族的文化,那我们应该想到的就是“风雨桥”。集廊桥亭于一身,一座座侗族风雨桥,横跨在河溪之上长达数百年,建筑给人的整体风格典雅清新,和谐静谧,与上水相容。

如果用一座建筑来代表侗族的文化,那我们应该想到的就是“风雨桥”。木质工艺,楼阁造型,集廊桥亭于一身,一座座侗族风雨桥,横跨在河溪之上长达数百年,建筑给人的整体风格典雅清新,和谐静谧,与上水相容。

风雨桥的兴起于侗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桥的设计形式一般是在桥面上平铺木板,两侧设有栏杆,长凳,建筑顶部设有砖瓦,当地居民日常劳作外出归来是若果遇到风雨可以在桥上休憩片刻,平时也可以作为休憩游玩的场所。

「建筑|侗族」风雨桥,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

桥墩上修建的有多层塔景观,整体造型像一条长龙,装饰华美,梁顶的彩雕风格古雅吉祥,各种古代神话故事令人浮想联翩。檐角飞翘或有宝葫芦做装饰物,风格设计奇特,非常的有辨识度,和凉亭、鼓楼并称侗族的三宝。

令人非常惊奇的是,整座桥的建造是在没有一钉一铆,利用木材建筑靠人工凿榫衔接,在木材的横穿与坚插之下,组成了坚实的风雨桥,暴露在外面的木质结构会在表面涂上桐油做防腐处理,使其在无数的风雨侵蚀中不被损坏。

「建筑|侗族」风雨桥,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

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龙津风雨桥,号称“三楚第一桥”,建于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历经沧桑400多年,并被收录于吉尼斯世界纪录,万历三十年(1602年)的夏天,下倾盆大雨,河水猛涨,惊天动地任凭遄急的河水拍打撞击,芷江风雨桥任然在河中屹立不倒。


「建筑|侗族」风雨桥,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

(三楚第一桥)



抗日战争时期,龙津风雨桥是大西南地区重要的供给线,因此成了日军的攻击目标,最多的一天有27架飞机轮番轰炸,令人惊讶的是不管怎么轰炸其依然安然的横卧在河面上,到1998年的时候政府开始修复风雨桥,整个过程历时两年多的时间。

「建筑|侗族」风雨桥,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

(龙津风雨桥)

如今的芷江龙津风雨桥,是一座集贸易、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侗族风雨桥,也是大湘西地区不可多得的景观,每年前来游览参观的游客成千上万,进而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建筑|侗族」风雨桥,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

(龙津风雨桥)

关于风雨桥的一个传说,古时候一对非常恩爱的侗族夫妻生活在村子里,妻子非常的漂亮,两人非常恩爱,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一天河中的河水猛涨,但是夫妻两人还是坚持去干活,走到河中间的时候,刮来一阵大风,妻子不慎跌落河中,丈夫立马下河寻找,寻找无果,找来村里的人一起帮忙,但是找了好久还是没有找到美丽的妻子。

原来是河湾深处的螃蟹精抢走了妻子,还化作一小生,想要与她成亲。妻子不依,扇了小生一巴掌,随后他便漏出凶相威胁妻子,妻子只得大声的哭骂,哭骂的声音传到了上游的一条花龙的耳朵里。

花龙前来打败了螃蟹精,就出了故事的女主角,男女主角才得以重聚。这个故事传遍了整个村里面,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似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常在。

「建筑|侗族」风雨桥,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

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建成以后,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典礼,非常热闹。这时,天空中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丈,村里人细看时,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又因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又叫风雨桥。

风雨桥如今已经成为侗族人民的代名词,作为具有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色彩的交通建筑,风雨桥的社会文化历史价值,不容我们忽视,作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如今作为景区的主要景点,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建筑|侗族」风雨桥,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

"